

鲁班文化融入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作者: 陈龙[摘 要] 高职教育领域,土建类专业作为培养建筑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尤为关键。鲁班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重要代表,其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克难攻坚、责任担当、传承创新的精神内涵,对土建类专业学生塑造职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以及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当前在高职教育中融入鲁班文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强化对问题的针对性化解,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论构建,促进鲁班文化与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建筑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鲁班文化;土建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6-0049-04
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土建类专业,作为高职教育中极具特色和应用价值的学科领域,其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需不断创新和突破。鲁班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工艺与工匠精神的象征,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价值。期望通过将古老的鲁班文化及其内涵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建筑事业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鲁班文化与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一)吃苦耐劳与精益求精
鲁班文化传承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精神,其中吃苦耐劳是最基本的品质之一,这种精神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极为重要。土建类专业学生经常需要在户外工作,面对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施工环境,这是体力上的挑战,更是心理和精神上的考验。通过强调鲁班文化中的吃苦耐劳精神,教育者可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例如,课程可包括户外实践活动,在工作时间和强度上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条件下的工作环境,从而深刻理解并实践这一精神。
建筑施工领域,高精度和高标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鲁班文化作为工匠文化的典范,其对工艺的极致追求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教学和实践榜样,教育者可通过引导学生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追求最佳质量和精确度,将这一文化理念融入教学中,这包括理论课程,更包括实践操作,如精确测量、材料选择和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技能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学习到不止满足于基本标准,更是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二)团结协作与克难攻坚
土建工程项目通常规模庞大,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密切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基于此,鲁班文化强调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现代土建教育尤为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可设计团队合作的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学习有效沟通、协调工作及共同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团队竞赛和协作项目,学生能学习专业技能,还能在实践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重要性。
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从事土建工作的人员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鲁班文化中的克难攻坚精神可激励学生面对工程和设计挑战时不畏艰难,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这种精神可通过设置特定的课程挑战,如模拟复杂工程难题,让学生在安全的教学环境中尝试并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难题时的应对能力和自信。
(三)责任担当与传承创新
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学生未来将承担起建设社会基础设施的重任,这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鲁班文化中的责任担当精神可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工作影响社会和环境,以及自身在保障工程安全和质量方面的责任。通过在课程中强调工程伦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学生可深刻理解并承担起一名土建类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
继承和学习传统技艺的同时,如何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技术是现代教育的一大挑战,鲁班文化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通过将这种文化理念融入教学中,教育者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掌握传统技能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技术和方法。课程可包括最新科技的应用,如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使学生在保持工艺精准的同时,不断创新和改进。
二、鲁班文化融入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课程整合层次较浅
在将鲁班文化融入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时,教育者面临着课程整合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虽然鲁班文化富有教育价值和历史意义,但在将其与现代土建类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深度融合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困难主要体现在未将鲁班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技艺精神真正融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中,而是作为附加的文化知识被提及。很多情况下,鲁班文化教学停留在理论讲解和历史背景介绍,缺乏与学生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文化理念。
此外,教师在尝试融入鲁班文化的过程中,还必须面对平衡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的问题。高职教育是技能和职业导向的,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当课程尝试同时传授鲁班文化和专业知识时,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为了加入更多关于鲁班文化的内容,课程可能需要延长教学时间,增加作业和项目,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影响其对专业核心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可能无法充分吸收和理解鲁班文化的深层价值,反而对文化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二)实践教学比例低
高职土建类专业融入鲁班文化的实践教学面临显著的挑战,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比例和内容设计上。实践教学是工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直接关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效果。然而,将鲁班文化特色有效地融入实践教学对教育者来说是一大难题。
设计具有鲁班文化特色的实践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鲁班文化强调精湛的工艺技能和创新精神,要在现代土建教学中找到与其相匹配的实践应用,需要深厚的文化理解力和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许多教育者可能缺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技术结合的经验,这导致实践项目往往无法深刻反映鲁班文化的核心价值。例如,在现代施工项目中体现“精益求精”的鲁班工艺,或在团队协作中融入鲁班时代的工匠精神,都是设计实践课程的难题。
即使成功设计了包含鲁班文化元素的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在这些实践中对鲁班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也同样困难。传统的评估体系难以准确衡量学生在实践中将鲁班文化应用于现代土建任务的程度。学生可能在理论测试中表现出对鲁班文化的良好理解,但在实践操作中却难以展示这种文化的实际应用效果。这种评估难题影响了教育者对教学效果的判断,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效。
此外,实践教学中鲁班文化特色的缺乏还可能与教学资源有关。例如,现代教育环境中可能缺乏传承传统工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或者相关的工艺师资不足,这些都限制了将鲁班文化特色深度融入实践教学的可能性。由于这些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即使教育者有意识地想增加实践教学中鲁班文化的比例和质量,实际操作中也可能面临很多制约。
(三)文化活动较少
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教育体系中,组织和实施与鲁班文化相关的活动面临诸多挑战,确保这类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和影响力是一大难题。鲁班文化活动需要持续的资源投入和精心策划,才能维持其活动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然而,在现实操作中,由于资源和预算的限制,这类活动往往难以长期持续进行。例如,举办鲁班工艺展览、讲座或是技能比赛等,都需要相应的物资支持和专业人员参与,这些都可能因学校财政预算和人力资源的限制而难以常态化。
吸引学生参与鲁班文化活动并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是一项挑战。现代学生的兴趣广泛,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和技艺不感兴趣,尤其是当这些活动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技能需求不直接相关时。因此,即使学校举办了鲁班文化活动,也可能面临参与率低下的问题。缺乏足够吸引学生的创新元素和互动形式,使得这些文化活动难以触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进而影响活动的有效推广和文化传承的深度。
此外,鲁班文化活动的推广和实施还需面对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的限制。许多学生可能对鲁班文化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缺乏足够的了解,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参与相关文化活动的兴趣和认知也会相应减少。因此,即使学校努力推广这些活动,也可能因学生对文化价值和意义认知的缺乏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师资力量不足
土建类专业将鲁班文化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鲁班文化的认知不足,二是教师缺乏将这种文化有效融入教学的能力。
鲁班文化涉及古代工艺技术和哲学思想,这需要教师对建筑学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认知和理解。然而,目前很多土建类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训练方面可能具备丰富经验,但对于将鲁班文化的深层价值和精神融入现代教学却显得力不从心。教师对鲁班文化可能只有表层的理解,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方法来解读鲁班文化的深层次意义,更不用说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文化精粹于实际工作中。
即使教师具备一定的鲁班文化知识,但在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方法时也面临挑战。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许多教师在设计课程、创建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方面感到困难。这种情况下,鲁班文化在教学中往往被边缘化,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
三、鲁班文化融入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强化课程设计
鲁班文化融入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的策略中,课程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有效地将鲁班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可开发跨学科课程模块,通过这种方式,可将传统的鲁班文化与现代土建类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互补和增强的教学效果。例如,可设计一门课程,既教授学生土建技术,又加入鲁班工艺的历史和技术精粹,让学生在学习现代建筑技术的同时,深入了解和实践传统工艺,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利用案例教学法是另一种重要的课程设计策略。通过分析具体的工程项目案例,将鲁班文化的元素和理念具体化和现实化,学生可更加直观地理解鲁班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能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参与到真实或模拟的建筑项目中,运用鲁班文化中的技术和哲学来设计和实施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土建技术,还能在过程中体会鲁班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如团队协作、克难攻坚等,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能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此外,课程设计还应注重灵活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创新。通过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二)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
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中融入鲁班文化,应用实践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项目和与企业合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深刻体验和学习鲁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