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结合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在儿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韩瑜姣

体验式教学结合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在儿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0

[摘           要]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结合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在儿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高校2021级、2022级护理本科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0名学生(体验式教学结合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对照组20名学生(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儿科护理技能操作(分别包含新生儿心肺复苏、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两项项)评分标准考核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自制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课程后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实验组的成绩、学习兴趣、团队协作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结合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在儿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及团队协作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    键   词]  体验式教学;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7-0089-04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互联网+职业教育是当今发展的教育趋势,不仅帮助学生获得更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学生可以跨越时间、空间,随时随地利用智能终端访问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促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1-3]。全国高校组织推出了各种支持教师在线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解决方案。根据教育部统计结果,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全部实施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万门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达2259万人,合计35亿人次。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4]。儿科护理学实践课程是护理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仅具有护理专业课程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丰富、临床护理技术过硬的特点,还具备儿科护理课程所特有的研究对象特殊的特点。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传统讲授为主,学生总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不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很难培养自主能力。本研究在儿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5]和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式教学模拟临床情景,通过虚拟实验教学平台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实操练习,将线下实操和线上联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并为其他相近学科专业线上线下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22年3—6月和2023年3—6月,选择山西中医药大学2021级和2022级护理本科生40名为观察对象,分为实验组20名(体验式教学结合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对照组20名(传统教学)。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学生均由同样的儿科实训课教师教授。

纳入标准:均为护理专业大三学生;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学习期间请假多次、退出、未能按要求完成学习的学生。

(二)方法

对照组选择传统教学,教师根据实训教学大纲,通过PPT、板书、视频等方式讲解课程内容:新生儿心肺复苏和小儿头皮静脉,随后使用教学模具分别演示实训项目,最后学生线下实操练习,同时教师在旁指导。

实验组由授课老师按照实训教学大纲要求,仍通过PPT、板书、视频等方式讲解课程内容,接着针对两个实验项目:新生儿心肺复苏和小儿头皮静脉选取一个综合病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根据病例确定两项操作项目的先后顺序,然后教师分别演示护理操作,最后学生利用线上虚拟教学平台进行操作练习和线下实操练习,线下实操练习时教师在旁指导。

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实验组在讲解完课程内容后,并未直接进行实操演练,而是根据临床病例设置情境,临床病例是一个综合病例,该病例涉及新生儿心肺复苏和小儿头皮静脉两项操作,通过分析病例,学生身临其境,知道遇到临床实际情况应该如何选择操作项目,以及如何决定操作项目的先后顺序。

实操演练(线下教学):教师进行实操演练,学生有了理论知识基础,分析临床病例后,对授课老师的实操演练更会有参与感,不只是被动观看操作。学生根据临床病例,以解决患儿问题为目的观看学习操作演练。

实操训练(线下练习):临床病例模拟临床情境,在练习时,学生不再像以往一样只关注操作的规范化和流程,而是同时关注每项操作的准确对于病例中患儿的实际意义。

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线上练习):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使得实训操作不仅身临其境,而且能够跨越时间空间,随时随地进行操作练习,在线下实操练习的基础上,更强化了实操的熟练程度。学生登录平台,选择新生儿心肺复苏和小儿头皮静脉针两项操作进行练习,平台会进入VR状态,学生可以按照流程反复练习操作,直至每项流程都能够熟练操作。

实验组和对照组授课时间均为300min,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时间安排(见表1)。

(三)观察指标

1.考核

考核内容为两个项目的操作,根据实训操作评分标准打分,满分100分,两个项目占比分别为:新生儿心肺复苏40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60分。

2.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星自制教学质量评价问卷,从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做出评价,共10个问题,答案为“是”(1分),“否”(0分),满分10分:8~10分为满意,6~8分为部分满意,4~6分为不太满意,小于4分为不满意。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的实训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1)实验组的新生儿心肺复苏操作考核成绩为(35.15±2.134),对照组心肺复苏成绩为(24.75±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成绩为(55±3.685),对照组考核成绩为(42.60±4.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考核总成绩为(90.35±4.017),对照组总成绩为(67.35±6.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的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 40 份,收回问卷 40 份。两组学生评分如表3所示。

三、讨论

(一)改变护理实训课传统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护理实训课程是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转化的关键过程,是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过程,更是获得综合能力并具备临床技能的关键。作为护理学的专业课程之一,儿科护理学实训课程是护理实训课程的必备课程,学生将儿科理论知识有效融合,进而提升自己的儿科护理专业技能水平,为进入临床工作做准备。而学生护理操作技能很大程度受教学方法的影响,常规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实训教学的需求,故而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6]。

(二)虚拟仿真平台应用前景良好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高校课程应用线上教学平台的研究颇多,平台类型也很多,其中医学护理课程应用也很广泛,尤其是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类的应用[7-10]。从《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要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11],目前线上平台在护理类课程的广泛应用,揭开了护理专业发展的新篇章。比如李闺臣等在《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现状及发展模式探索》指出,截至2020年4月,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 以下简称“共享平台”)共有护理学类项目26项,涉及基础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内、外科护理学等10门课程[10]。

(三)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推进护理实训课程教学

据资料显示,体验式教学在国内高校的研究,更多的是思政类、体育及音乐类课程等[7-10]。在医学类课程中较少[12-13],护理类课程几乎没有。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课程的应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景模拟等形式进行,尤其是其在思政类课程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唐慧玲等在《红色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高校思政课程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既有助于跨越思政课理论教育和实地教学的限制,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开放式体验,也有助于将教师所传递的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认同,继而使学生将其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实践,塑造真正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大学生[14]。

护理专业课程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过硬的操作技能。护理实训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而有效的护理实训课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也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临床工作,面对实际情况做出最佳护理操作,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体验式教学进一步培养了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

作为高等医学院校,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和技术过硬的高端医护人才,更需要培养一个有温度的高端医护人才。现如今医护患关系成为人们始终关注的话题。如何改善护患关系也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护理课程应该考虑的问题。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设身处地理解患儿的痛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选择最有利于患儿的操作,让每一项操作都变得有温度,让学生明白作为护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

(五)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显著

采用体验式教学结合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模式,在儿科护理实训课程中开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比不同教学方法融合与单一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对照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吸收知识,其优点是集体授课节约教学资源,教师更易把握难点和重点,更容易将知识全方位讲授给学生 。但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由于该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学习,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

实验组学生通过分析病例,模拟临床实景,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内驱力,主动探寻问题。另外,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不断巩固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使所学所练达到最佳。体验式教学激发兴趣,线上教学强化能力,两者使得学习成为一个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本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代课老师未向实验组学生提前说明如何分析病例,如何确定护理措施,学生没有充分准备分析病例,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其次线上实训操作平台的使用未经充分培训,导致有些学生对平台的操作并不十分熟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练习效果;最后由于线上虚拟平台的儿科护理操作项目不够全面,操作考试选择的项目仅有两项,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同学生对不同操作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对实验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