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国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使命与责任
作者: 何钟怡[摘 要] 强国建设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探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高等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
[关 键 词] 强国建设;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全球化;知识经济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6-0137-0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还是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强国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使命与责任显得尤为突出。
一、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一)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对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作用尤为显著,它不仅是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摇篮,而且是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1.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这些人才在科技研发、企业管理、金融投资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了国家的竞争力。高等教育还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例如,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毕业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华大学的校友在科技、工程、商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清华大学的校友创立的企业如美团、搜狐等,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
2.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通过传播先进文化、科学知识和民主理念,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高等教育机构作为思想交流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外,高等教育还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公民意识,促进了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比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是我国法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量法学人才,对我国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京大学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立法、司法、行政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法治体系的完善,维护了社会公正。
3.文化传承的桥梁
高等教育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它不仅保护和弘扬了国家的文化传统,还吸收和融合了外来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高等教育机构通过教学和研究活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和创新,使文化得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比如,南京大学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研究中心,保护和传承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南京大学的学生和学者在研究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高等教育机构还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重任。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高等教育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如留学生交换、学者互访等,不仅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人生体验[2]。
(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使命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使命在于为高等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以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探索教育规律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致力于探索教育的内在规律,包括教育过程、教育效果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些规律的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有着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领域。该校的研究团队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2.指导教育实践
理论研究的成果可以指导教育实践,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通过理论研究,教育者可以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比如,浙江大学在教育创新方面进行了多项实践,如推行项目式学习和混合式教学。这些实践基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
3.促进教育创新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以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理论研究可以揭示现有教育体系中的不足和问题,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比如,复旦大学推行跨学科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这种模式基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同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也关注新兴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理论研究可以探索这些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在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前瞻性的指导和建议。
(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责任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责任在于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1.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应关注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这包括对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研究,以确保教育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高质量的教育,培养了大量科研人才。该校的学生和校友在国内外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4]。
2.推动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应关注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这涉及对科研教育、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航天科技教育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累。该校培养了大量航天领域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科技创新性发展。
3.促进社会和谐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应关注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包括对教育公平、教育机会、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教育能够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比如,武汉大学通过开展各类社会服务项目(法律援助、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些项目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且关系到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社会的进步。通过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面临的挑战
在强国建设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既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包括内部结构的调整。以下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应对的主要挑战。
(一)国际竞争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高等教育领域日益国际化。国际竞争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际人才流动
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吸引和留住顶尖的师资和学生。这要求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能够提出有效的人才政策和教育模式,以适应国际人才流动的趋势。根据蒋梦诗的《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5],我国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并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究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研究能力、可及性、师资条件和留学资金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案例突显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挑战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6]。
2.国际教育标准
国际教育标准和质量评估体系对国内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关注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将国际标准与国内实际相结合,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3.文化差异与交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挑战。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需要探索如何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文化差异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各个国家和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体现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上。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需要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特点,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以推动教育交流与合作。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国际学术会议、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等,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同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还应关注如何在教育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文化融合与创新。通过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作和生活。
(二)教育改革的挑战
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过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应对以下挑战。
1.教育体制的适应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需要探讨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体制还需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体制能够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2.教育内容的更新
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高等教育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其时代性和前瞻性。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需要研究如何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以适应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比如,南方科技大学探索了基于“微助教”的竞技考勤教学模式、基于“雨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基于朋辈教育理念的模拟面试教学模式,并调整和优化了学业成绩构成(考勤20分,平时表现20分,课堂展示30分,期末考试30分)与之相配合。这种强化过程性考核,实现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显著提高了“到课率”“抬头率”,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这一案例展示了教育评价改革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参与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对策与建议
在面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多重挑战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与建议,以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同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以下是针对不同挑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