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作者: 刘颖[摘 要] 高职院校要适应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将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关 键 词] 就业;课程思政;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017-04
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国家层面上的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一、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技能需求
《纲要》为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编制工作提供了全面、客观的依据,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包括行业、企业、学校和毕业生。通过对建筑行业、企业的调研,摸清目前建筑行业人才结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建筑企业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对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企业调研结果如下:
1.用人单位希求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高职人才成为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主体,大型国企或咨询公司(尤其央企、中建、广西建工)建筑施工一线人才以本科生为主,尤其以985、211院校毕业生为主。参与调研的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占比大多都在40%以上。
2.参与调研的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目前紧缺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岗位人员主要为预算员,占比62%;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质量员,占比28%~38%;材料员、测量员、机械员,占比7%~14%;劳务员无需求。
3.企业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核心专业知识的需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占比69%~79%;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识图、建筑工程计价、建筑构造与识图、工程测量,占比45%~62%;建筑水电工程计价,占比28%。
4.企业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最应提高和加强的专业技能需求,建筑施工图识读与绘制技能、工程预结算编制技能,占比72%;结构施工图识读与大样绘制技能、建设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技能,占比59%;建筑施工测量技能占比34%;钢筋下料及混凝土配料技能,占比21%。
5.企业在聘用人才时最优先考虑因素,职业道德占比52%;专业技能占比21%;团队意识占比10%;创新能力占比7%。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最应提高和加强的职业态度要求,几乎所有企业都选择了吃苦耐劳、勤奋好学。
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调研结果,修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思政元素,以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一)突出专业特点,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应面向就业市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相应专业技术技能为培养目标。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安全员、质量员是建筑行业紧缺岗位,因此,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应以施工管理、资料管理、工程招投标管理等为主要方向。
据此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掌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向工程技术服务行业,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施工管理、资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对建筑行业及其相关企业调研结果分析,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技能要求普遍集中于建筑施工图识读与绘制技能、工程预结算编制技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与大样绘制技能、建设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技能、工程管理与合同管理技能。因此,人才培养规格应以培养具备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知识运用能力和自学新知识能力作为目标。
1.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文化素质: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必要的科学素养;具备较强的自我完善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向。
(3)职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相适应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虚心好学、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充分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对专业发展动向和科技前沿知识的敏锐意识。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够达到教育部和国家体育局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项规定;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善于沟通、交流、协作,能够适应高强度工作节奏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知识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和应用文写作等基础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为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建筑构造、施工图识图、建筑与装饰材料性能和检测方法、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工程测量、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建筑CAD、建筑信息模型建模等专业基础知识。
(3)专业核心知识:掌握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及工程进度管理等专业核心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备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技术技能、BIM技术应用能力。
(2)具备自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3)具备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典型工作任务
基于以上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能够完成以下典型工作任务。
(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需求计划,合理调配生产要素。
(3)制定质量控制措施,监督实施工程质量“三检制”。
(4)施工现场安全巡检。
(5)编制、收集、移交施工资料。
(6)组织施工招标、投标。
5.职业态度要求
(1)具备诚信品质、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观念。
(2)能够服从安排,接受加班,适应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3)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能够包容他人,与他人进行书面及口头沟通。
(4)具有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能够较快融入工作团队,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对企业忠诚。
6.职业证书要求
(1)通过广西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一级考试,并获得证书。
(2)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或四级以上考试,并获得证书。
(3)通过广西关键岗位人员考试,获得广西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资料员、预算员、投标员等证书。
(4)通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取得建筑工程识图、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建筑信息模型(BIM)等证书。
三、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改革开放至今,建筑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产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以施工员(测量员)、监理员、质量员、资料员、安全员、预算员等岗位为主。通过对建筑行业及其相关企业、毕业生的调研,普遍认为“建筑施工技术”“建设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质量验收与资料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为专业核心课程。
因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同时应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教学特点,在专业课教学中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操能力。
(一)完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强化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1.“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以实际使用的建筑施工图为案例,讲授投影基本知识、民用建筑构造、国家现行制图标准、与识读建筑施工图相关的国家、行业规范、规程和图集,使学生具备独立、正确识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同时提升建筑美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按图施工”是工程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识图能力是建筑行业现场专业人员必备的最基本技能。不具备最基本的识图能力,就不可能胜任工程管理岗位工作。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1+X”建筑工程识图实训(4周)
通过4周实训,约有五分之一学生能够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初级)证书。通过实训,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具备应用CAD软件正确、熟练绘制三视图的能力;具备应用CAD软件正确、熟练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具备正确、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具备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以及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法识读”课程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法识读”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2~3套实际使用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为案例,讲授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使学生能够结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具备识读和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本课程内容是施工(管理)员、资料员、质量员、安全员、投标员、造价员等现场专业人员必备专业基本技能。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结构施工图识图实训(1周)
通过参观学校实训大棚和施工现场,结合一套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图,学生应完成如下实训任务:绘制混凝土结构构件详图、计算主要结构构件钢筋下料长度、制作钢筋骨架模型。
实训成果:学生应能正确解析22G101-1、2、3图集中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运用制图规则能独立分析和解释结构施工图混凝土构件平法标注,结合混凝土结构构件构造详图能进行正确排布钢筋、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并能绘制构件配筋详图;能评价和判断钢筋排布方案优劣,选择最优方案。
3.“建筑施工技术”课程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是项目管理员、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预算员、资料员、建造师等职业岗位培训、鉴定、考试的核心内容。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建筑施工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原理以及相关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发展方向。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充分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及其原理,具备施工员职业岗位技能,具备独立分析、判断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施工方案编制与仿真实训(1周)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依托睿格致虚拟仿真平台(施工技术仿真演练中心),以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为核心案例,以施工进度为实训任务主线,真实体验施工工艺全过程,实现真实施工现场不具备和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力图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