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有声标本馆与二维码结合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罗毅 张靖嫔 赖赞区

公众号有声标本馆与二维码结合在教学中的应用0

[摘           要]  阐述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体解剖学微信公众号升级改版的过程,将实体的标本转化成数字化影像的有声标本馆,并以二维码作为桥梁,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展示,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展到课外的碎片时间,只要登录人体解剖学公众号或用二维码“扫一扫”,就可实时连接网络平台“云参观”数字化有声标本馆,学习人体标本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机会,也为疫情期间学生无法到校开展线下学习提供便捷的学习手段和资源,同时为普通群众提供了解人体知识的科普平台。

[关    键   词]  公众号;有声标本馆;二维码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037-04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革新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新媒体是指传统纸媒、电视、广播媒体以外的利用网络及数字化技术等以数字电视、电脑、手机为媒介的新型媒体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和娱乐服务。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对于教育的局限性也凸显出来,所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网络和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我们的网络终端也从原来的电脑端转变为手机端,这一重要转变也革新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同样也为教育资讯的传播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微信是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的社交软件,微信软件内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也是我们经常浏览的。微信公众号具有使用便捷、利用率高的特点,已逐渐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里面的内容是课堂知识的延伸,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课堂知识带给学生,既让有能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有平台、有资源可以学习,又让不知道怎么利用课余时间的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学习的生活化、简单化。如果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学载体,可弥补线上教育资源的不足、无法让学生获得具象知识的缺点,将对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上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体解剖微信公众号的建设

由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创建的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微信公众号,于2017年开始营运并维持至今,现关注人数约9000人,维持较高的常读用户数量(见图1),从2022年4月到2022年9月近半年的时间,常读人数稳定在900余人,虽然7月和8月暑假期间,常读人数稍有回落,但依然稳定在800人以上。另外,每天有较高的阅读人数和点击量(见图2),后台近20天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天的阅读人数维持在100~200人,每天的阅读次数约500次,可见“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微信公众号建成5年来,已经维持一个较高的阅读量,是学生在课外时间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微信公众号是经济的、高效的、便捷的、创新的教学形式和平台,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关注公众号,就可以实现线上学习。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公众号内已发布图文素材五十多条,内容涵盖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所有教学课件及课程思政等相关知识。平时的课堂学生通常要一边做笔记,一边听教师讲课,常常遗漏知识点,但有了微信公众号这个教学资源,学生就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多次复习上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

二、人体生命科学馆标本数字化影像的建设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体生命科学馆从2014年建成并运营至今,馆内有标本共计500余件,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学习和科普平台,人体标本是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资源,是立馆之本。一个制作精良的标本视频,胜过教师课堂上的千言万语,同时还可以拓展大众的视野和提高大众的知识水平。有学者认为传统单调的教学和实习手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来说,学习效果甚微,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利用数字化标本馆进行教学能使以上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2]。对标本信息进行无损采集,也有利于标本以后的典藏、研究和科学传播,具有教研和科普价值。

我们筛选了标本馆内的经典标本和人体解剖学教学重难点知识,并结合专业特点,在数字化标本馆建设的初期,我们只选取了心脏及主要动脉、女性骨盆、浅表肌肉、消化道、上肢浅静脉、下肢浅静脉等标本作数字化制作处理,进行标本馆数字化转型的摸索性尝试。数字化的制作过程是:首先由教研室的教师对照解剖标本结合知识点撰写视频脚本,脚本撰写的过程注意弥补线下传统课堂的不足,立足标本的整体,并关注细节。其次聘请专业的科技公司对标本进行旋转及定点机位等方式的高清专业拍摄,让学生获得比现场观看更细致的观感,由教研室教师对照脚本及标本进行配音录音,后期再对标本细节进行标注和文字注释处理,那么一系列无声的标本就成了制作精良的有声可视的数字化学习材料,以培养具有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医学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

三、运用微信公众号有声标本馆进行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就是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两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我们无法把大件的解剖标本搬进教室,所以在讲解理论课时常常只能对照解剖图片照本宣科。在实验课上,因为学生多教师少、参观者多标本少的原因,教师也无法和学生作一对一的讲解,这时就需要数字化的教学媒介和教学工具。多媒体是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载体,其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讲解教学内容,以图形、动画、视频等形式将重难点展示出来,化难为简,带给学生更直观的学习感受[3]。而视频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中最直观的一种。将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上展示,整合成有声标本馆,在理论教学时让学生访问微信公众号观看视频,理实结合,充分整合线上和线下的资源,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巩固复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帮助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同时,混合式教学在实现教育资源动态积累和广泛共享的同时,摒弃了面对面课堂教学的“单向道型”高等教育教学传统,创新混合教学模式和推进在线教学改革是有效整合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路径,是深化教学改革路径的必由举措[4]。

四、二维码与微信公众号有声标本馆的链接

国家正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并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的个人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如何保障线下无法获得优秀教育资源的学生获得公平教育的权利,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快速有效的学习传递,获得线上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成为目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微信公众号是在网络科技下的一种交互式媒体报道方式,传播方式也实现了自由的“点对点”传播。随着我校人体解剖学微信公众号的深入使用,越来越觉得这样的手段不但可以辅助课堂及方便学生预习、复习,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还是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微信公众号使教和学的手段都得到了革新,并且将微信公众号的文、图、声、像与解剖标本结合,把知识的理解从片面、抽象过渡到现实、具象,从而提高教与学的层次和水平。但这种方法如果只能在小范围或某个学校内推广,只能实现“点对点”传播,就没办法实现资源的公平化。所以为了增加推进的深度和广度,我们把拍摄好的标本数字化视频转化为二维码,只要学习者用手机进行扫描,就可以轻松获得讲解视频。二维码,是由20世纪发明的条形码(即一维码)演变而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息的密度已经比传统的一维码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主要用于商业用途上的商业支付、广告跳转、防伪溯源等,较少用于教育教学中。由于它具有制作成本低、信息容量大、译码可靠等特点,二维码逐渐被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智能化设备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如果把“扫一扫”也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不但能够发挥二维码的精准、容量大的特点,更能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将不同的知识点制作成二维码,就像一个电子的活页资料夹,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分段式、个性化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尤其在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只要有一个二维码,就能把大量的教材内容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融合其中,利用二维码作为技术杠杆实时调动本来无法接触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堂的反转。

教学的二维码目前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现实的呈现,把二维码放置于标本馆的标本旁,方便参观者在观察标本的同时可以看到标注和讲解,在无法近距离观察标本或者无法转动标本观察侧面和背面时,可以得到多维度的参观体验;另一种是虚拟的呈现,借助“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微信公众号,建立有声标本馆,通过二维码链接,学生在访问微信公众号的同时可以获得视频资料来进行学习。二维码就像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设置了一个窗口,能够起到与传统教学不一样的效果,折射出我们现代教育改革以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的改革思路。手机是一把双刃剑,通过恰当的途径充分利用手机整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实现翻转课堂的效果。尤其依托二维码开展专业课教学,可以在原本相对枯燥且呈现内容有限的教材和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教学成效[5]。另外,为了保证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和最大化,我们也欢迎其他平台和书本免费转载我们的二维码,从而让资源实现公平化和最大化的传播,让更多的孩子共享优质的学习资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使用手机端访问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微信公众号有声标本馆,学生可见二维码陈列,通过识别二维码获得对照标本的详细教学视频。所有视频均为我院解剖学教研室老师制作的原创视频,它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视频脚本、视频摄录、课后习题和后期制作等诸多要素组合而成。为了评价本次教学改革的效果,我们采用了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的形式,收到有效问卷928份,其中69人采用了观摩人体生命科学馆标本的形式进行学习,215人采用了观摩标本及现场听教师讲解的形式进行学习,644人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还采用了二维码扫码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以上三组学生每组随机抽取60人共180人,进行第二轮学习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最终,采用传统学习方法加上二维码扫码学习的学习者,学习效果评分最高,为3.89,采用观摩标本及现场听讲解者,学习效果评分次之,为3.28,单采用观摩标本学习者,评分最低,为2.67。可见,学习手段越丰富,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明显。学生普遍反映,二维码非常方便储存在手机上,扫码就能实现随时随地学习,非常便捷,弥补了课堂教学在时长、内容和深度上的不足,本次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出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医学教育的更优模式,结合数字化标本馆的建设,为今后探索适合现今学情的线上教学模式提供教学手段和资源。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传播一些负能量的内容,影响医学生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又传播正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把剑正向的一面,向学生灌输更多的正能量,为其“传道受业解惑”,从医学生的内在提升与外在发展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自媒体时代下运用其优势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服务[6]。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学校将二维码引入教学当中,通过二维码实现了资源的共享[7]。我们还将探索更多二维码在职业教育、医学实验等方面的应用。有声标本馆的建设是我们微信公众号升级改革的第一步,实现全馆重点标本的数字化建设,是我们升级改革的第二步,实现科普基地云平台的建设,是第三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不同的数字化平台相互共享、协同共建、国际合作及公众科学的构建[8],并实现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的伟大蓝图。在公平教育的投入上,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加强外,还要加强软件设施资源配置。只要资源的拥有者能够强化共享的思想,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并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吴松权,金英花,全雪丽.数字化长白山植物标本馆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生物资源,2021, 43(2):200-203.

[2]陈曦,王铃,冯长卓,等.微课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9(3):52-55.

[3]甘健侯,杨宇,赵波.创新混合教学模式,推进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改革[J].学术探索,2017(4):140-144.

[4]闫红英.依托二维码技术开展电子专业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2):139-140.

[5]罗毅,张靖嫔,赖赞区.自媒体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0):22-23.

[6]董敬蓉.二维码教学在西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4):187-188.

[7]陈建平,许哲平.全球标本数字化建设及共享发展趋势[J].广西植物,202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