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 付裕

基于层次分析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0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课程思政是当今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一项重大举措,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是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将课程思政引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基于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选取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    键   词]  层次分析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001-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本身就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能力素养、能够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因此,进一步优化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量表和模式,发挥评价本身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是当前思政教学质量评价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一)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2021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教学评价改革,完善教学评价制度,是推动高校教师思政素养和师德优化的重要抓手。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的层次,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凸显思政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指出需要在教学中引入更加高效、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来综合反馈学生的思政素养。教学评价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教学相关要素的分析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量化呈现相关要素对于教学成果的影响程度,帮助教师把握各个教学要素的权重值,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更加快速、准确地发现自身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地提升优化自身的课程教学质量。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量化分析结果,研究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在规律,总结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帮助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学思想,形成个性化、契合自身的教学风格,最终达到推动教师自身思政教学水平与专业教学水平同频发展的目标。

(二)优化师生交流互动

职业院校输出的是社会需要的一线生产、建设和管理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职业教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以“大思政”格局引领学生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工作。然而过于枯燥、生硬的思政融入,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得到良好的成长,还可能会降低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消极影响。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不但能够进一步凸显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大胆地表述,充分展现学生的活力,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优化师生的互动关系,保证学生高效的学习以及更加全面的发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为了让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优化改进课程教学,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师生双方可以针对课程中的教学成果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通过层次分析法量化具体评价指标,使交流互动过程更加高效,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分享,让师生互动更加顺畅,从而形成积极的师生教学互动氛围。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教师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改革肩负着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意识形态的重要责任。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不断推进,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指标与当前人才培养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尚存在标准缺失、实践案例缺乏,只关注教师、学生和督导,忽视教师素质、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发展,只重视评价结果的数据分析,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等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是完全推翻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而是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指导教师创新教学观念,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更加聚焦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课程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得课程教学评价能够焕发新的生命力,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基于层次分析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而层次分析法本身就是基于数据计算和对比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教师在基于层次分析法搭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科学性的评价原则。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从评价的客观实际考量,更加全面地探讨评价体系中各个评价要素,将定性评价更好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最终得到更加可靠的评价结果。

(二)全面性原则

在整个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较多,包含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思政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状态、教师的专业能力都是动态变化的,一个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必须能够公正、客观地反映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及主要的要素,防止评价结果出现片面性的问题。由于不同要素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这些要素在评价过程中所占的权重也是不同的,在设计评价体系时需要结合更多评价主体的意见,在有限的评价指标中涵盖关键点和主要问题,全面综合地考量评价要素。

(三)可行性原则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评价指标在具体评价工作中的匹配程度。简单地来讲,就是需要对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体系是否能够公正、全面地反馈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否具有较强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评价主体是否能够收集相应的评价信息,并且公正、客观地给予评价等级。在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时,必须坚持可行性原则:一是评价指标简单明确,避免过于模糊导致评价标准难以判断;二是评价标准必须要准确,保证评价内容的公平性和可观测性;三是评价流程的简便性,保证评价指标都可以通过观察,感受和测量得到。

三、基于层次分析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构建分析

课程教学评价是一项涵盖因素较多、层次较为丰富、准则较为复杂的大工程,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人的主观判断,更加偏向通过定性进行展示,很难完全用定量的数学模型进行解决。而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将个体的主观判断以数量的形式进行表现和处理。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模型,对于教学评价进行辅助指导,明确评价方案的权重,能够使课程评价更加科学、公正和合理。

(一)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主要的决策原理,是将一个需要实现的目标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随后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或从属关系进行分组,最终整理成一个有序的递进的层次结构。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来明确层次中众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合数学公式计算,每个因素的权重值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人的主观判断,对得出的决策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决策方法,将其应用于教学评价中有着较为显著的几个优势。

一是适应性较强。在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反映评价者对于评价内容的认识,改变过去教师与评价内容明确过程脱离的状况。二是系统性较强。基于层次分析法,可以将教学评价视作一个系统,进一步研究教学评价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教学评价,在课程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如何开展评价。三是实用性较强。层次分析法不仅能够对教学评价的内容权重进行定量的分析,还可以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性的分析,有效地将教学评价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的因素进行有机的整合,用一种统一的方法进行处理,使最终得出的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可信,更加有利于教师的反馈和优化。四是简洁性较强。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和原理简单明了,并不需要较为复杂的程序系统计算评价的权重,基于此层次分析法越来越多地引入学科的教学评价中,在大量的教学评价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基本步骤

1.搭建递阶层次结构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教学评价需要实现的目标,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将目标的层次结构进行详细的整理明确,使得目标层次更加清晰,进一步搭建出具有较强层次结构的评价模型。搭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目标层就是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可以用A1表示。中间的层次通常包含准则层和子准则层,包含教学主体的双方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以分别用B1、B2表示。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子准则层分别是受B1支配的C1教学目标、C2教学方法、C3教学内容、C4教学效果、C5教师素养、C6教学管理,以及受B2支配的C7参与状态、C8交往状态、C9学习效果。

2.构建判断比较矩阵

在搭建了递阶层次结构之后,评价体系上、下层要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就可以初步确定,对于评价判断起着重要作用的权重要素,并没有办法直接得到这些评价要素的权重值,需要结合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导出。而层次分析法应用的就是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得到每一个评价要素的权重值。在这一个环节,教师需要根据两个因素Ci和Cj相对于B1而言,哪一个要素更加重要,这个要素相较于另一个要素重要多少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判断,询问比较,随后进行估值打分。采用专家打分法,用数值赋予每个要素比例的标度见表1,将思维评价判断数量化。因此,当n个评价判断要素进行相互比较时,就可以使用定量的标度,通过两两比较,各因素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分,最终构建出判断矩阵A=(aij) nxn。

3.确定单一准则权重

在这一环节,根据之前确定的子准则层的要素,进一步计算出,每个要素相对于准则的相对权重?棕1、?棕2、?棕3、?棕4、?棕5、?棕6。而想要达成这一目的,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权重计算方法有求和法、方根法、特征根法、对数最小二乘法等等。考虑计算过程的简便性,使用几何平均法来计算。几何平均法公式如下:

计算步骤:

①A的元素按行相乘得到一个新向量;

②将新向量的每个分量开n次方;

③将所得向量归一化即为权重向量。

4.一致性检验

通过一致性检验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这一过程要求判断矩阵有大体上的一致性,需要对一致性比例CR进行检验。

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具体计算公式为:

CI=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②随后是查找一致性指标,表3为1~12阶正互反矩阵计算1000次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