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AM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高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实践探索
作者: 张燕[摘 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作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自身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具备未来幼教岗位的教育教学能力。而STEAM本身就是以科学实践为核心基础,兼顾跨学科及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其对丰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推动学前儿童开展科学求索能力来说不可或缺。鉴于此,对STEAM教育理念与高职高专开设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结合加以分析,旨在对其实践加以探索,并对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 键 词] STEAM教育理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081-04
STEAM即为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五大学科整合后形成的新兴教育理念,其由各科英文首字母构成,该教育理念旨在以推动学习者实现全面发展、培育具备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该教育理念自提出至今备受各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及关注,教育部办公厅于2015年对外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推动STEAM教育等新教育模式的发展和创新,STEAM教育理念则是在实践探索中由STEM教育发展而来的,它本身就是以科学实践为核心基础,兼顾跨学科及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其对丰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体验、发展学前儿童科学素养、推动学前儿童科学求索能力来说不可或缺,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掌握4C能力、发展创新性思维等对以后步入幼教岗位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一、STEAM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高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一)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STEAM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及模式,其在各国的应用日渐广泛和深入,它兼具科学、数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各学科的教育精华,旨在借助跨学科的新型教育理念及模式调动学生开展各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继而将其培养成与社会科技水平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要走向幼教岗位,其教育对象为幼儿,自然要以顺应自然、健康发展为前提,将幼儿培养成一个个完整的真实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符合未来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明确学生在课程实践教学的定位极为重要,该教育理念既强调将问题作为导向,同时也可融合各学科知识并加以提炼,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借助STEAM这一教育形式与理念的引导,能够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科学原理得以生活化项目式展现,经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科学现象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分析这些科学现象中存在的知识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科学视角的思考,继而充分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巩固并提升学生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活动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适应当前幼儿园的岗位需求
幼儿园是实施学前儿童保教的专门机构,幼儿教师是幼儿保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要走向幼儿教师岗位,因此,了解幼儿园的发展动态、育人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园中的孩子其实每天都在练习STEAM,比如“S”科学活动体现在探索沙水,“E”工程活动体现在建构区中的规划和设计等,以及一些幼儿园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设的项目活动、专题探究活动等,这说明STEAM教育理念是适合幼儿园且不断发展的。因此,幼儿园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培养工作很重要,为适应幼儿园保教岗位,我们有必要在职前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日后岗位胜任力。学前儿童的教育及发展并非是各学科的简单独立或融合,因此,教师以幼儿为对象开展相关教学时,要基于STEAM教育理念,并结合教师原有的教学技能与素质,将其与学科优势相融合,确保自身教学内容及活动方案能够与STEAM教育视角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相匹配,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
(三)促使专业教师提升综合素养
STEAM教育理念的出现旨在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其理念中的多学科、多元化协同理念迅速延伸到各个年龄段的教育培训,此教育理念的预期目标也由人才培养逐步演化至学习方式的创新。教师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实施者、引领者,其综合素养更是左右着基于STEAM理念下幼儿教学活动质量的关键。因此,幼儿教师要借助持续学习和完善自身的STEAM教育理念知识体系,使自己的学前教育方式及思维不断提升,继而在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时不断给予学前儿童有效且合理的引导,推动并拓展STEAM教育理念在学前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巩固并强化自身的教学技能及知识素养。
(四)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现实需要
近年来,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人才竞争日渐激烈和白热化,包括各高职、高专在内的高校均致力于提升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综合实用型人才。教育部于2021年明确指出高校要促进学科融合,持续丰富并健全跨学科知识体系。因此,基于STEAM理念的“多学科交叉”式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模式正是与改革要求相符的,此教育理念为高校教学创新改革、综合人才培养指明了努力方向。而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类课程教学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渠道,因此,促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课程实践探索优化更符合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实践需求,而推进STEAM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高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也为完成人才培养预定目标、探讨课程教学新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实践途径。
另外,各高职高专持续不断地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确保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STEAM本身就是一种提倡多学科交叉优势、推进融合创新的实用人才培育理念,其突出学生为重心、以多学科知识为融合、以项目实践为手段,对学生进行STEAM前沿理念的跨学科实践培育,确保在创新综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推进高校教学不断变革。
二、STEAM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高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实践
STEAM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高专学生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具体实践,从如下方面加以说明,一是结合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体现综合素养;二是重构课程模块,优化教学内容,建项目式教学;三是立足评价标准,多元多维评价,构评价共同体。
(一)结合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体现综合素养
STEAM教育理念持续融入高职高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具体实践的首要基础,即结合幼儿园岗位的真实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STEAM教育在幼儿园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幼儿园围绕STEAM开展的项目活动、专题探究活动、游戏活动等,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向幼教岗位还需掌握STEAM教育理念、学前科学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活动设计组织指导能力,因此,人才培养要结合未来岗位需求,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融入STEAM教育的跨学科技能及知识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本质就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多维度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以本校为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是文科出身或中职升高职,他们对于STEAM教育理念涉及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门学科的课程教育基础和科学素养相对薄弱,因此,基于岗位需求、融入STEAM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目标确定为: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发展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项目式教学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项目探索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论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跨学科思维模式。
(二)重构课程模块,优化教学内容,建项目式教学
内容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将STEAM理念引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要先重构课程模块,将原本分散的五门学科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等进行学科交叉式融合,使学科基于STEAM教育理念背景下形成一个全新的课程模块,体现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中,是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与其他四大领域内容的整合,借助学科交叉融合对课程模块开展整体规划和重构,基于各学科知识及实践需求设计课程,全面强化学生各领域内容融合的能力。
优化教学内容是以重构课程模块为基础,突出各领域、碎片化知识点的融合,如在教学内容中可添加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等实践应用案例及学科融合发展史,从而激发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兴趣,借助项目式教学强化STEAM理念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并提高对STEAM理念的运用能力,继而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项目式教学倡导学习者借助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经由化解真实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使知识得以建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积极消化教学内容,组建学习共同体的同时强调以真实情境的项目活动为主线、教师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为根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中。
(三)立足评价标准,多元多维评价,构评价共同体
评价促进教学的提升和发展,可依照相关评价标准,实施多元多维评价,借助构建的评价共同体来判断STEAM教育理念融合的教学效果。通常来讲,对STEAM理念引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实践评估要明确其相关评价标准要求,将STEAM理念引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因此,评价标准要重点明确该理念下课程实践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能力、情感及创新等方面的具体评估指标,以目标达成为导向,建立与之匹配的评估体系。
对STEAM理念引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实践项目实施多元多维评估,并结合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类评价法进行跨学科、多方位评价。评估STEAM理念融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涉及的核心知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是否完成,让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共同体既要涵盖教师、专家,更要将学生纳入其中,评价共同体要灵活,综合运用自我评估、互相评估及他人评估等。以评价标准为规范,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的直接表现、实践能力、知识掌握情况等加以评估。另外,为使评价更具合理性,STEAM理念融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可以邀请幼儿教师、幼儿等加入评价共同体,涉及幼儿评价的部分可用马赛克方法,进一步提升评估的客观性与正面性,使课程教学实践效果更好,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
三、STEAM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高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实践展望
在分析了STEAM教育理念持续融入高职高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明确其具体实践表现,最后就未来教学实践加以展望,即一是引进来,共同促进校本课程开发;二是走出去,落实和检验项目式教学;三是融合地方资源优势;四是构建教师发展体系。
(一)引进来,共同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STEAM作为应用广泛的教育理念,其融入高职高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实践旨在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适配的通道。幼儿教师作为学前儿童教育的实施者、STEAM教育的实践者,高校可引入这类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共同利用好学科交叉的STEAM教育思想,弱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涉及的各学科界限及课程壁垒,直接面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以理性、客观且成熟的态度结合STEAM理念开展综合性学科知识的融合及探究,在设计、开发、实践及改进的整个过程中建构起相应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知识体系,系统健全开发思维,有效运用幼儿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