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工程兵分队管理课中的应用

作者: 柏林元 曾拥华 王小龙 苏正炼 王清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工程兵分队管理课中的应用0

[摘           要]  为提升工程兵分队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效益,分析了分队管理课的教学现状,引入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介绍其内涵。针对该课程构建了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并给出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提升学员的学习动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工程兵分队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069-04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指出,全面锻造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基层,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基层,法纪严、风气正的过硬基层,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实基础和支撑[1]。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军事院校教育目标[2]。院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最前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永远是院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而加强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是具体实践之一。工程兵分队管理课程是面向我校工程兵各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岗位任职专业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探索式地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引导学员深度参与课堂、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岗位能力,为未来岗位任职打下基础。

一、工程兵分队管理课教学现状

工程兵分队管理课共40学时,其中实践课28学时。当前课程教学主要使用讲授式、案例式、问题驱动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对管理制度、法规及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相关理论开展基层管理工作,解决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在未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前,学员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卷面成绩较好,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学员带领分队人员完成管理工作的能力亟待提升,从侧面反映出教学模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优化。

(一)教学内容繁杂,知识点零散

工程兵分队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涉及人员、安全、装备、后勤、战备、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方面的管理理论知识,还包括会议组织、车场日组织、计划拟制、装备保养、战备演练等活动或行动的组织实施。知识点零碎,课程还要求学员掌握分队管理各个领域的管理内涵、管理理论、制度规定、标准规范等。总之,分队管理工作内容多、要求高、任务重,不利于学员体系掌握分队管理工作全貌,对各类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学员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组织指挥技能有待提升,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式、案例式、问题驱动式等教学方法,“学为主体”教学理念融入不深。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员宣贯讲授,学员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方法比较呆板,不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案例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比较好,互动性强,但案例不能全部覆盖所有知识面,不利于学员掌握管理工作的整体和全貌;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在特定的知识领域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可以加强学员互动和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深度掌握,但同样存在覆盖面不广和适用性不强的问题。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还没有从讲解员、参与者转变为导调员和组织者,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3]。

(三)学员参与度不够,能力生成较慢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学员知识基础的差异,部队生和地方生等学员来源的不同以及个人性格特点等因素,部分学员课堂参与度较低,课上插不上话或者因对部队的管理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回答问题也不得要点,导致部分学员互动效果不佳,课堂参与度不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员虽然设计了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组织管理工作,但相关教学案例、问题和计划等内容还是由教员预先设计撰写,学员被动去参与组织,没有从一开始的计划拟制阶段乃至整个教学过程都由学员牵头组织,学员参与度还比较浅,对一项工作的整个流程还不能深入了解,对临时出现的问题处理能力较弱。总体来看,学员深度参与课堂不够,组织协调能力转化、提升不快。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及教学模式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德国专家T·特拉姆对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了明确界定,行动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可以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4]。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思想,是对各种以能力生成为目的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统称。

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界定可以看出,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以执行某一具体行动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实践与理论的充分结合,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运用实践来验证理论。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实践行动”和“解决问题”以及学员自我学习的教学方法[5]。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出发,结合工程兵分队管理课程的实际,提炼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特点[6]。

1.强调“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员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员展开。要彻底改变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员站前台,唱主角。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提出问题,引导学员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给学员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员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教员适时设疑激趣,把学员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员主动探索知识,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

2.明确“能力为本”的教学目标

针对管理类课程实际,结合学员未来岗位任职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注重学员能力生成和培养,聚焦“能力为本”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充分面向未来任职岗位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打通教材体系化知识结构,以专题或者任务形式将相关内容串联起来进行教学。在组织形式上,通过预设情境、设置任务、开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员的交际、沟通、协同和组织能力,将零碎的知识内容穿插到具体任务中,在完成工作、模拟角色当中提升学员的动手实践和组织协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员站上讲台或前台充分展示自我、展现才能,培养学员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3.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员的能力生成为教学目标,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为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必然不能是单纯的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氛围营造方面,要更强调师生互动,构建开放性课堂。学员要深度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员要对教学内容精心编排,必要的基础知识让学员在课前完成预学,课内增加更多的学员参与环节;课堂上,教员要变换自己的角色,甘于从主角变为配角,从领导者变成引导员,做必要的知识传授和答惑解疑。学员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全程,包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制定计划、做出决策、组织实施、协调分工、小结讲评等,在全过程中提升学员自身的能力素质。

4.设置“开放包容”的教学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面向特定课程采用的高效教学模式,其课程教学内容需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内容体系,宜采用以职业(任职)行为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任职)能力为依据,综合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组合形成“开放包容”的课程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根据未来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分析学员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又要考虑整个知识的衔接和技能单元的独立性,这样既决定教学顺序,又实施动态的过程考核。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教学单位的师资力量、设施设备、教学场地、学员基础等实际情况,实施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符合岗位任职要求的合格人才。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构建

针对工程兵分队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尝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分队管理课教学实践,构建如下教学模式。具体构建框图如图1所示。

1.构建沉浸式课堂模式,提升学员学习的参与度

沉浸式课堂强调学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员对学习资源配置、学习内容组织以及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划分为学习小组,并根据小组成员的需要分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主要由教员主导课堂,提出问题或者设置任务,并事先根据任务配置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能根据学员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沉浸式课堂让学员更加深入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学习任务的设定、学习资源的配置到学习方式的选择全部由学员或者学习小组完成,通过学员的直接体验去理解管理理论如何在具体实践中运用,可以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管理的精髓和内涵。

2.构建角色模拟课堂模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动力

管理类课程的学习不能只是给学员灌输管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员通过实践来达到知行合一,活学活用。因此,在工程兵分队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实践,通过给每个学员设定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角色,模拟不同岗位完成具体的分队管理工作,让学员感觉是在真实的岗位上执行具体的任务,可以有效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还能加深学员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引导学员进一步思考辨析,让学员全身心地投入管理知识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管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员的学习能力。

3.构建任务驱动课堂模式,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让学员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的实践和学习能力,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因此,本门课程通过设置综合性的科目,让学员全过程自主完成具体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员去学习掌握管理的制度法规、计划制定、指挥控制、执行落实等各内容,并最终完成评价总结。通过具体的任务锻炼提升学员的组织计划能力和指挥筹划能力,在实践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失败的原因,在不同的任务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优势和弥补自身的缺失,最终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工程兵分队管理课的实践探索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单单针对某一具体教学方法的改进,而是从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体系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考核模式的改革等多方面对课程进行的体系改革创新。本文以工程兵分队管理课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6]。

(一)情境模拟

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扮演真实分队管理工作情境中的某个特定角色,完成一系列管理工作流程。以工程机械启动前检查为例,将学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设置燃油机油检查、冷却水检查、轮胎检查、电瓶电路检查、液压齿轮油检查以及各部件连接紧固检查等岗位,小组成员按照真实的装备启动前检查标准完成各自工作,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轮换岗位、相互讨论点评,并请教练班长进行总结讲评。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使学员掌握工作流程,熟悉检查标准,了解规章制度,培养工作能力,提高小组协作和沟通能力,同时锻炼学员的组织协调和指挥控制能力[6]。

(二)案例演示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适当引入理论,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亲自对照实践,实现举一反三,提升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组织装备保养教学时,以实际发生的某型工程机械一级保养为案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真实性。首先,以装备保养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通过视频、挂图的形式向学员传授保养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要点,同时对保养的规范标准进行理论讲解。其次,让学员按照案例示范的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分别对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和机身机架等进行清洁、紧固、检查、润滑和必要的调整,充分实践保养的具体内容。最后,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和分析、相互评价,查找问题,并由教员进行点评总结以及必要的知识梳理和补充。通过真实的案例讲解和实践,学员在实践中可提高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