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的路径研究
作者: 李敏明[摘 要] 从两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现状及提升途径:首先,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研究现状;其次,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路径和方法。建议高职院校加强对外交流,建立对外交流机制,并增加资金支持;利用资源优势,搭建高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引进优质师资和国外优质资源,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双高计划”的推动下,高职院校面临更高的发展要求,因此,如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思维的局限,提升国际化水平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新课题。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1-0005-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报告强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要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意味着未来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提出“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并给出具体路径和措施。
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正处于对外开放阶段,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如国家层面的“双高计划”,该计划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行动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指南,为“双高计划”实施提供重要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目标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其中,“国际化”是核心建设内容之一。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梳理和解读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现状,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问题,探讨国际化水平提升的路径,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建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双高计划”下,提升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对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且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培养中国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国际化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手段。通过国际化发展,高职院校能引进优质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还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党和政府也多次出台政策,以推动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院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积极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需紧跟时代发展,以培养具备国际化技能的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交流,如“引进来”和“走出去”,以创新发展的国际教育合作为引领,积极展开多层次、广领域、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构建新型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格局。
在国际形势下,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和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纷纷调整国际合作战略以适应时代变化。高职院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应作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对接国际标准,提升办学水平,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这将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例如, Alemali (2003)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概念;Mirza等(2013)在研究中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专业群课程”和“合作教育课程”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关于国际化教学研究,例如, Parker (1994)提出了“国际化教育”的概念;Geraldine等(2015)对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学改革的研究认为,国际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有学者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对高职院校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的影响,指出合作办学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全球竞争力。也有学者从国际化教育模式角度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吴华云(2014)通过研究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现状,并从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体系、推进资源建设、建立多元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尹洪兵(2015)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出发,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目前,关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仍存在研究内容较为宏观、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实证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对于“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的路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以“双高计划”为背景,以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经验及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关于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针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的路径研究较少,研究内容较为宏观,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关于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研究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实证分析方法较为单一,缺少对具体案例的深度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对于“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实证研究较少。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的路径
(一)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加强高职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
1.树立国际化理念,打造国际化队伍
在“双高计划”建设中,高职院校应树立国际化理念,将“走出去、引进来”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走出去”是指将国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推广到国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课程、师资及管理模式等。“引进来”是指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技术、课程和管理经验等。
我国高职院校应立足国内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国情,坚持国际化发展路径,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办学经验,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国际化发展,培养与提升国际化人才队伍。
2.完善国际化标准,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
首先,完善与国际标准相适应的国际化课程标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设置上要立足我国国情,围绕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和先进技术,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英国开放大学的 OBE教育模式、澳大利亚 TAFE学院的“3+2”证书制度等,并对课程体系进行本土化改造,融入国际化元素和课程思政元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其次,以合作办学为依托,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职业教育与国际教育有机融合,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立足“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升级。“双高计划”建设目标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和“五个一流”的总体目标,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创建国际一流课程。
3.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深化产教融合
(1)依托国家级平台,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充分利用国家级平台,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以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为载体,打造国际优质职业教育品牌,吸引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我国本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双向流动,推动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共同发展。
(2)依托“一带一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一带一路”为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依托现有的国际合作项目,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以服务和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国际交流项目的平台,以推进国际化特色专业建设为切入点,以提升国际服务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4.探索多元合作模式,强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1)“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走出去”是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请进来”是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来促进国际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国际知名学校的交流,尤其要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办学项目。
(2)加强与发达国家院校、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或论坛等活动,让国内高职院校与世界上一流高等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交流和学习。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主动加强与发达国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将自身的优势与发达国家的优势相结合,让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3)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要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企业项目和生产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利用校企联合办学、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培养等形式深化产教融合。同时,还要将企业的行业标准引入教学之中,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教育国际化为重点,搭建高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1.校企合作平台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际企业和我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国际企业集团。但现有国际企业大多都是跨国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上有着明确的定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而是强调就业导向,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合作需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从企业需求出发,探索出一条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道路。
2.搭建学生交流平台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需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首先,需要与国外优秀高校开展国际联合培养,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以及行业企业合作,引进先进课程内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其次,通过举办各类国际交流活动,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双向了解和交流。最后,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国际化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与学生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