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 朱洲

[摘           要]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取得突破性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需要教师从知识观、技术观、价值观方面做好调整。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这一岗位所面临的角色挑战、教学能力挑战和教学权威挑战,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为教师自身成长提供的机遇,为教师职业能力更新提供的机遇,以及为教学空间的开放共享提供的机遇。并结合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针对性地探寻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发展路径,具体指出教师要做好角色调整,要积极更新教学知识,拓展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坚守教师的核心价值和职业初心。此外,学校和社会也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教师;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2-0093-04

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对技术发展与教育教学的互动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要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人工智能+教育的趋势日益明显,逐渐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方向,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使得传统教师角色面临变革和调整。对高校教师来说,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要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发展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对教师角色特点、岗位特点有辩证的了解。只有在正确的思维导向下,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各种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成长与进步。

一、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工作的新要求

(一)转变知识观,强调智慧性

在人工智能时代,对于教师职业及教育行业来说,首先需要回答的是何以为师的基本问题。当人工智能与教育逐渐融合,教师这一岗位已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评估学生成绩等基本工作,尤其是一些教育教学中,重复性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人工智能时代下,无论是信息还是知识,都会以爆炸式的形式存在,加之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人们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更加便捷高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能更加畅通。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扩大了知识的开放程度,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作为知识权威者的教师,需要正视人工智能时代的影响,转变已有的知识观。教师仅凭个人,无论补充学习多少知识都难以企及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处理和信息计算功能。因此,对教师来说,要逐步转变观念,从重知识传授转向重智慧传递。教师的智慧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能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人工智能所提供的海量信息中为其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通过恰当的合适的方法传递给学生。第二,要有特色的创新的教学方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为其提供学习方案。第三,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二)加强技术观,重视整合性

人工智能与技术的充分融合,无疑会对以往教师的劳动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教育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无论是搜集、处理知识信息,还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测评分析,都能体现出其技术优势,并且,伴随着当前各种新兴的技术手段逐渐涌现,能够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也推动了远程教学的发展,这意味着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与发达城市的学生接受同样的优质课程,有利于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但仅凭技术的进步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懂得技术、使用技术的人,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要改变技术观,增强对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掌握能力,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重视价值观,强调育人性

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人类拥有智慧,拥有创造性思维。目前,人工智能虽然在计算分析、数据抓取、记忆等方面展现出极强的优势,但仍处于弱人工智能的状态,其本质是对人类部分认知功能的延伸。尤其是人类特有的伦理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理解和取代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进步。而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在塑造自身角色时,需要以育人性作为第一导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价值观引导,这也是任何时代的教师都要始终坚守的基本内容。

二、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角色变化挑战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逐渐拓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受到挑战。从教师职业特点来看,教师具有创造性、育人性、复杂性等特点,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的部分角色将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同时,也会衍生出一些新的角色功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借助技术手段,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检测,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数据库,进而以更加智能准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这需要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技能指导者,还要承担起学生学习促进者、心灵培养者、智慧启迪者等多种角色。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势介入下,教师、学生、人工智能将会构成新的关系圈,在这个关系圈内,教师的角色调整效果也将会影响到教育的最终结果。

(二)教学能力挑战

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工作者,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能够凭借其大数据、高速度、人机对话等多种技术方式,冲击现行的教育系统,这必然会对教师的工作造成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会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技能、科学研究情况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人工智能时代下,许多传统的重复性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这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教学重心将有所转移。同时,也必然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在能力方面不断成长,就会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三)教师权威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教师作为专业知识的主要拥有者和供给者,在教学中话语权和控制权都比较大,教师具有极强的教学权威。然而,伴随着各种智能教育应用的快速普及推广,对学生来说,在获取专业知识时,教师的授课已不再是其获取专业知识的唯一渠道。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教师,其权威性正在逐渐淡化消解。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在技术的冲击下也更加倾向于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往仅依靠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将逐渐让位于依靠情感和道德力量建立起来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发展的机遇

(一)教师的自我成长机遇

对教师来说,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教育领域,能够极大地解放教师,这意味着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例如,批改作业、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等,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反思和自我反思。教师从简单重复性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更好地思考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改善教学质量,如何推进教师职业发展与人工智能发展步伐相统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也能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实时记录。例如,将其应用于作业批改、试卷分析、学生分析等方面,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针对性地为其推送所需的学习资料和练习试题。教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给出的班级成绩分析报告,并结合其中的图表数据,能够及时掌握本班学生的总体能力,了解班内学生对试题中对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能帮助教师实现精准的问题定位和诊断,能够使教师充分掌握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实现因材施教,也有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此外,出于害怕人工智能对自身岗位的替代,也会使教师有一种隐形的前进动力,鼓励教师积极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增强职业素养,这能有效延长教师进入职业倦怠期的时间。

(二)教师职业能力更新机遇

教育本身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也以育人为己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教师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所淘汰,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进行职业更新,及时变革自身角色。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人工智能能够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起到协助作用,能够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从专业知识方面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也能更系统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有利于充实教师的知识,开拓教师的眼界。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驱使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成长,能够为教师个人魅力的发挥、职业操守的发展提供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技能规范等方面有着突出优势,但在创造合作人格发展、陶冶情操等方面却难以替代人的价值。

(三)开放共享的教育空间机遇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得知识的获取渠道得到极大的拓宽,以往大量被学校、科研院所等教育机构所垄断或独享的教育资源、学习资源,正逐渐成为开放的、易获取的社会公共资源,社会知识产生和传播的方式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调整。教师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网络渠道,主动地获取最前沿的海量知识。越来越多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平台的出现,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契机。开放共享的教育空间下,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逐渐成为可能。

四、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的发展路径

(一)做好教师角色和职能的重塑

1.成为信息知识的筛选者

在传统社会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常常被比作百科全书,这与传统社会中知识更新迭代慢密切相关。并且,传统社会下人们学习和接触知识的方法较为单一,而技术的进步发展使得教育环境、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加之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总量爆炸性增加,教师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储量已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原本的知识权威性角色被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对自身角色进行突破,从知识权威者转向信息知识的筛选者。由此,教师要正视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与自身的不足,将关注点放置于为学生筛选并推荐适合且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上,以此帮助学生实现进步与成长。

2.转向学生成长的“摆渡者”

应试教育机制下,教师的教学更注重知识传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教师就像知识传送带一样为学生输送知识,并通过传输,希望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泛在化,学生借助各类智能应用平台获取知识,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往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传授的任务,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教育的温度,要将注意力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品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给予学生成长的指引,唤醒学生学习进步的内在动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摆渡者”。

3.发挥人工智能的协同应用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赋能了教育,使得传统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技术的影响和重塑下,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学到顶尖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借助VR技术,也能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人工智能机器人、计算机系统,能够帮助教师实现作业批改、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对教师来说,也要认识到这些技术的优势,并将其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融合,要成长为“指挥家”,与人工智能协同开展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