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探究

作者: 霍恒雷 邢美娟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探究0

[摘           要]  自教育部明确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以来,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护士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守护者,其综合职业素养至关重要。高职护理专业教育要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等综合素养,以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职护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2-0109-0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2017年,教育部党组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2]。201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再次印发文件,对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为此,全国各高校启动了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就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来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当前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领域,其原因是大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已基本完善,且具备了相对比较系统的理论意识、实践意识。因此,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既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研究态度,同时又要将专业教育延伸至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等多个方面,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将来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目前,高等院校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在各个学科门类的专业课程中均有所尝试,教师为了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刻意加入相关内容,却无法全面、系统实施课程思政[4],一些尚未形成成熟的一体化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尤其是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系统化、整体化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相对较少。为推进我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本课题组以高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专业学习到第二课堂活动、从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核心课等贯穿时间和空间的、一体化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逐步构建覆盖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全方位、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一、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课程思政,是以思政为主概念,以课程为主载体,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5],这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宗旨的重要途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是关乎生命的科学,护理专业以人为服务对象,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尤为重要,这也是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专业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入学之初,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抽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入学时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这项调查中,因为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占比48.19%,因为好找工作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占比42.49%,因父母意愿等其他因素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占比47.15%(见图1);在“是否愿意调换专业”这项调查中,表示不愿意调换的占比47.15%,愿意调换的占比37.82%,无所谓的占比15.03%(见图2)。这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约50%的学生在入学时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专业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他们对护士这一职业缺乏认同感,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经过三年学习之后在毕业时仍然选择改行,而这种情况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在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过程中有必要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将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奉献精神教育等融入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进而培养符合护士职业标准的全面发展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护理专业教育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存在开设课程多、学习时间短、专业课时不足等特点。因此,一些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知识的教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近些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提出,并未引起一些专业课教师的重视,甚至有部分教师对此并不认同,认为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会占用本就不充足的课时,影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同时这也不是作为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思政教育有专门的思政课,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应由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来完成。这种观点的产生是没有真正领会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立德树人,没有认识到课程育人的重要性。因此,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课程思政实施的首要任务。一是通过在岗培训、专题培训以及实践研修等活动对所有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化、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培训,强化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理念及实施能力。二是通过组织课程思政专题讨论、集体备课、公开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教研活动,交流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合作,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之本,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所有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每一位教师的思想之中。同时教师要自觉更新教育理念,完成角色的晋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日常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重构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

1.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文件要求,全面修订以课程思政为基础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使其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依据护理工作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的要求,补充完善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和职业精神有机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国情、党情、民情,提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修养,传承中华文明,强化法治观念,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从而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完善各学科课程标准

以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进一步修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导向作用,将专业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紧密结合,相辅相成,集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于一体,制定以课程思政为背景的专业课程标准。

(1)在课程定位上充分体现课程的价值观,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有效实现知识技能目标与素质目标相结合。

(2)在教学目标上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在传授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爱党、爱国的政治立场,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态度和工匠精神等。

(3)在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理念,突出学科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4)在教学资源方面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总结、凝练与提升。

(5)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和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6)在课程评价方面,要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将其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引导学生价值观、道德情操和言行举止的养成。

3.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充分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制定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教学方案。当然,这种融合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否则不仅达不到思政教育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弄巧成拙。要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其巧妙融入教学方案设计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使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齐头并进。

(1)教学内容贯穿育人理念。护理作为医学类专业,其各学科都离不开正确的生命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精神等理念,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应将这些理念像“糖”“盐”一样溶入专业内容这碗“水”中,把“白开水”变成“糖水、盐水”,当然其浓度要适宜,不脱离“饮用水”的本质。

(2)教学活动形式多元多维。教学活动是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环节,要把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等各种形式结合学科特点充分运用起来,体现多元化、多维度。不论哪种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要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有机结合,并且易于被学生捕捉,才能触动学生心灵,从而提升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3)教学评价聚焦学生成长。教学设计方案中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目标达成度等,通过学生教学参与情况、课堂及课后测评情况来实施,评价结果可作为学生形成性评价的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成效,使学生有展示学习成就的机会,这本身也是一种思政教育。

4.构建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

为构建完整的以课程思政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我们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等专业课作为试点,结合专业特点,精选与学科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组建内容丰富、生动贴切的思政素材库,为各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当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限于一门或几门课程,而应覆盖专业教育的全部学科和全部过程,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抑或是专业核心课,都要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收集整理恰当的案例,进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有效地推进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三)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受其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教育要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既不是一两位教师的职责,又不是一两门课程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活动中,不间断地融入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将其渗透至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1.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要融入教学全过程,这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参与其中。无论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都要积极主动转变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收集案例素材,制定课程思政教案,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当然,课程思政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素材,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例如,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带领学生向“大体老师”致敬,深刻感受他们献身医学教育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进而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生理学课程中,通过学习威廉·哈维、林可胜、屠呦呦等诸多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其研究工作经历,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执着的科学态度和开拓创新、锲而不舍追求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在护理学各相关专业课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逐渐加强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和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一门优质专业课程不应只是优质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也应蕴含优质的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融入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最佳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