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作者: 詹丽芹 刘娟 周楠[摘 要]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学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主要分析了高职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可行性、融合机制创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者深度融合机制建构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学生管理;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2-0153-0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思想政治建设也应该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在现阶段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把学生党建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搞得更好,将思想政治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充分结合,已然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重要的工作。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优秀的人群是党员和学生预备党员,因此,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党员引领带头作用,把学生管理工作与党建工作充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良好开展,使高职院校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
(二)研究目的
党建工作是指引高职院校良好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学生的监督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二者在工作方法以及内容上存在交叉情况。通过创建科学合理的融合机制,能够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为高职院校良好的发展带来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党委需要从满足自身发展以及大学生发展方面着手,运用改革精神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充分结合,把高职院校建设成为以党领导作为核心、以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目的的阵地。
1.为我国培养优秀的青年力量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为各个行业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同样为党的队伍输入新鲜的血液。坚持致力于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并带领他们为我国的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
2.重点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对改善以及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学校领导发挥重要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是现阶段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基层群体,高度关注学生层面的党组织建设工作,能够让党在高职院校的组织管理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3.政治素养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建立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学生党员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社会实践活动、思想道德素养非常优秀的人群,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带头作用,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让所有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建设人才。党建工作的实施需要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监督管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可行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存在交叉
高职院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主要包含落实党以及传递党的思想、相关政策等,主要以党的思想为重要指导,给予高职院校一定的引导,促进高职院校良好地发展,从而保证其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相符合。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作为综合性的工作,涉及许多方面,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以及宿舍管理工作等都属于学生管理工作范畴,但是从整体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和少数学生,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因此,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别。但仔细分析发现,学生党建工作主要以学生为主,所以党建工作主体还是学生,两者存在统一性。从工作的方法来看,党建就是通过社会实践以及理论基础教育等进行。然而,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在资料信息管理工作、学习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与党建工作在工作方法上有交叉的情况,为两者结合机制的创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高职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目标一致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先进的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学校为了顺应大环境发展趋势,强化重视党建工作,以党的思想指导大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中前进,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战略目标。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与出发点应保持一致,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按照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的服务模式。在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机制的建构过程中,需要把学校和学生的角色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种对立的局面,逐渐转换成为学校为学生服务的局面。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进一步解决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以往传统被动的管理模式逐渐地转变为主动管理的模式,使当代大学生不仅是被管理者,还是管理者。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我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才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工作的管理能力,并且不断地增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今后在实际学习以及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机制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关注不够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充分结合,往往离不开思想方面的重视。但实际上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结合不够重视,从而使得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没有办法有效地进行衔接,在开展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闭塞,无法协调工作,很难发挥合力的作用。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对融合工作的认识有所欠缺,没有系统性地对两者融合工作进行梳理,认为两者属于不同个体,并没有融合的价值。基于此,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双方很难融合到一起。此种错误的观念,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对党建工作的成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缺少相融合的制度体系
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创建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机制,需要构建双方有效融合的制度体系。只有在相关制度下进行工作,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校存在制度体系缺失的情况。因为缺少对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认识,所以在构建相关制度体系中也不重视该方面的内容。部分高职院校尽管了解双方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缺少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因此在双方有效融合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同样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高职院校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效果,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需要创建规范化的融合机制,这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缺少信息互通的平台
高职院校既是一个集体,又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等群体。高职院校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指引。但是,为了促进双方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整合这些信息,往往离不开信息互通的平台。但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创建信息互通平台,在传递各种信息期间,主要沿用以往传统的手工形式,这种形式不仅信息利用效率低下,还没有办法筛选各种各样复杂的信息,很难针对相关信息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工作,因此,双方融合的效果不够理想。
(四)学生入党动机不一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盲目地跟从入党。大部分学生看见其他学生入党,也跟着提出入党申请。第二,功利目的的入党。一些大学生为了实现就业,提出入党的申请。第三,出于荣誉的动机入党。一些大学生入党主要是为了能够获得党员的荣誉称号。
(五)学校思政教育队伍较为薄弱
思政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但受到以往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始终处在一个低于专业课程教师的地位,致使思政教育队伍出现人才流失现象。通过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建设正在面临“哑铃态势”年龄结构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青年教师比较少,缺少创新型的思政教师人才。
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机制建构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宿舍管理深度融合机制建构的途径
1.与党组织建设充分结合
在学生宿舍楼创建党支部,由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并且在宿舍中设立小组,寝室长担任小组组长。学生党员参加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宿舍成员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想逐渐向党组织靠拢。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反映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宿舍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
2.与工作机制相结合
宿舍的管理工作大部分都是电器安全应用以及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党支部书记应该带领全体宿舍小组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小组长和组员沟通过程中需要对宿舍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映给党支部书记,使得宿舍管理工作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得以顺利进行。
3.与奖惩制度充分结合
当寝室小组长带领成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获得良好的成绩,并且排在整个宿舍的前三名,党支部需要给予这些寝室奖励,还需要在奖学金评分中给予一定的分值。如果宿舍排名靠后,党支部需要在小组评奖学金过程中酌情扣分。在年度考核中,宿舍楼评分较高,或处在院校排名前列,学校需要给予党支部一定的奖励。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班级管理深度融合机制建构的途径
1.与党组织建设充分结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有效提升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团支部和团委由班级中的团支书和班长来担任,他们需要带头加入党组织。在不断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团支部需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活动。有效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素养、选择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的发展对象,是团支部需要担负起的责任。
2.与工作机制充分结合,不断地强化与党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
团支部和班委会应该充分结合,进一步确保组织有力。在管理班级工作过程中,两者应该明确自己的分工,团支部需要开展班团会以及团课等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团员大会以及委员会,逐渐地领导所有团员对党团知识进行充分学习,进一步强化党的理论武装。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掌握所有团员的内心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班长与团支书应该团结协作,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团支部需要做好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团员管理、培训等工作;班委会则需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组织好文体实践活动。
3.将处罚与奖励充分结合,不断地增或减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名额
大部分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有加入党组织并成为优秀党员的愿望。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将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做得越好,就应该增加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比例;反之,则减少党员发展的比例。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融合机制建构中的应用途径
1.微博的应用
微博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基本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为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直接的交流互动媒介。一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理应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且严格按照官网微博的正式发布,让学生通过评价以及转发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反馈到微博中。在有效提高传播质量的同时,还能为高职院校对信息整合以及收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需要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适时适当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