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NKI的创新创业领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 陈娟
[摘 要] 创新创业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支持。创新创业作为一个囊括众多领域的复杂范畴,厘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关键主题才能对未来开拓创新创业研究新视角提供新思路。以“创新创业”为主题,选取截至2022年12月底发文的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CSSCI期刊文献为数据源,运用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工具,从文献的发文数量趋势、发文机构与作者、研究层次、研究主题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创新创业领域研究的历程,明晰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梳理“创新创业”研究领域的脉络,为未来该领域的拓展性研究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中国知网;创新创业领域;创新创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 G35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5-0133-04
一、引言
李克强同志在2014年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新名词,提出要借助我国改革创新的东风掀起大众创业的浪潮。2015年,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这是国家层面对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系统性的政策引领。随着创新创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李克强同志于2018年再次提出打造“双创”升级版,为我国创新创业发展提出重要指导意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对增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二者相互关联,共生共存,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创新创业是一个囊括了众多领域的复杂范畴,包括诸多主体,青年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坚强的后备力量,蕴藏着无穷的创新创业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全球创业中国站开幕式讲话中提道,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希望青年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1]。近年来,“创新创业”研究一直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截至目前,国内有关创新创业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研究热点无疑突出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工具整理相关文献,揭示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CNKI核心期刊、CSSCI期刊发文情况,明晰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梳理“创新创业”研究领域的脉络[2]。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以我国创新创业领域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检索源为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方式采用高级检索,选项为“期刊”,检索主题为“创新创业”,检索日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来源类型限定为“核心期刊”“CSSCI”,最终共检索出文献10026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该研究方法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来描述或解释文献的数据特征和变化规律。因此,本研究运用中国知网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可以较直观地看出文献的发文数量、趋势走向等,在经过初步的整理与统计后,利用图表等可视化方法对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绘制本研究所需的图表,展现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相互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发文数量趋势
研究创新创业领域发文的年代分布,可以从时间、数量的变化观察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某一时期文献数量的增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我国创新创业领域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为1992~2014年,这一阶段文献数量增速较为平缓,论文数量较少,2008年之前,每年发文量均不超过百篇,在2008年之后六年间,发文量每年平缓增长,但也未超过400篇,这一阶段的发文趋势意味着我国创新创业研究开始起步,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创新创业研究初出萌芽。第二阶段为2015~2017年,这三年是爆发式增长时期,发文数量较前一阶段有了突破性上升,发文数量显著增长,2017年达到峰值1320篇,这一阶段的发文增速最快,其文献合计数占据总数量的三分之一,三年间,我国国务院相继出台系列的创新创业政策文件,政府牵头紧追改革的东风,短时间全国范围内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由此可见,这一阶段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大大增加,说明我国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与政策导向关联度极高。第三阶段为2018~2022年,这一阶段的发文量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发文量仍保持一定的规模,年均发文880余篇,发文数量占据发文总量的半壁江山,此时的创新创业研究已经脱离逐热趋势,走向成熟,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发文机构与作者
如图2所示,创新创业领域研究发文机构发文39篇以上共有40家单位,其中发文机构主要以高校为主,在发文前四十的机构中,仅有中国人才杂志社发文102篇,其余39家均来自大学,其中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高校占比超过70%,除中国人才杂志社外,发文超过百余篇的前四大高校均为985工程、211工程大学,其余高校发文集中在40~70篇,数量波动较小。由此可见,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主要以高校为主,其他主体机构如高职院校、企业等发文数量极少,均未排入前四十行列。
(三)发文作者
统计创新创业领域研究学者的发文量得出,发文10篇以上的共有20名学者。发文最多及排名第五、第八、第十八的学者均来自中国人才杂志社,共发表核心期刊、CSSCI期刊文献72篇,其发文领域主要集中于“创新创业人才”方向。发文排名第二的是东北师范大学的王占仁学者,发表核心期刊、CSSCI文献共23篇;排名第三的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卓泽林学者,发表核心期刊、CSSCI文献共21篇;排名第四的是杭州师范大学的黄兆信学者,发表核心期刊、CSSCI文献共20篇,三位学者发文方向主要集中于“创业文化、创业管理、创业课程、创业实践等”,其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期助推高等教育发展。排名第六的是来自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孙锐学者,发表核心期刊、CSSCI期刊文献17篇,其创新创业研究领域也主要聚焦人才方面,推动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其他发文还有来自广东省科学创新监测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从发文机构和代表学者来看,发文依旧以高校单位的学者为主,中国人才杂志社等其他机构单位为辅,发文层次较高,发文方向较显著。
(四)研究层次
根据文献的梳理,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层次主要分为十四大类,由于第十一—十四大类的文献数量仅为个位数,且偏离创新创业领域,故在研究层次方面剔除后四类文献。通过梳理创新创业领域研究层次的前十大类得出,该领域的研究层次主要以基础研究(社科)为主,占比47.73%,几乎占据该领域的半壁江山。除基础研究外,行业指导(社科)、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社科)分别占比16.30%、15.34%、12.44%,共计占比44.08%,可以看出前四大类研究共占比91.81%,几乎覆盖了全部研究领域,而工程技术(自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等占比明显偏小,不超过总计的5%,从整体而言,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比较广泛地分布在不同类型的研究中,但对于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发文数量差距明显较大。
(五)基金项目
对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提供资助最多的基金项目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共有文献631篇,占比31.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紧随其后,有文献590篇,占比29.56%,二者的差距较小,且占比总和较高。基金资助排名第三、第四的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别占比10.07%、8.82%,相对各省的基金资助而言,江苏省的课题资助最多,占比13.53%,且均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次之的浙江省、广东省,基金资助均来自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排名第十的是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由此看出,创新创业领域较多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其中国家级的资助颇丰,而科学技术的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文献较少。自然科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占据较大比重,而省级科技领域研究比重明显偏小,与前者差距较大。
(六)学科分类
通过整理中国知网收录的创新创业领域研究的学科分布来看(见表4),教育学大类学科的文献最多,共有5276篇,占文献总量的52.27%,其中,高等教育层次的文献占教育类文献的绝大部分,占比66.15%,职业教育层次的发文数量较少,占比18.90%,与高等教育具有较大差距,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层次的发文数量极少,仅占比1.13%。此外,工商管理大类学科的文献有1639篇,占比16.24%,其中主要以企业经济相关学科为主,还有经济管理、人才学、金融、农业经济等细分的学科。学科类发文量第三的是劳动经济大类学科,共有文献830篇,占比8.22%,其中主要以人才学与劳动经济类学科为主,聚焦人才方面的研究,注重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整个学科分类中,还有20%的研究分布在各个学科领域,例如,国民经济类学科、农业经济类学科、生态领域学科、金融领域学科、新闻传播类学科、政治类学科、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学科等,均占比较小,平均发文量百余篇。
(七)研究主题
整理创新创业领域研究的主题形成表5(见文末),从表5可以直观看出,研究主题主要聚焦教育层次,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业教育”这类主题,教育领域研究占总体的三分之一,还包括具体意义上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教学”等研究主题。此外,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主题与人文社会科学,即与普遍意义上的文科联系紧密,而与科技、自然科学等工科联系较少,关于创新创业研究领域的主体依旧以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主体居多,而企业、行业、政府等主体的研究较少。从表中主题研究的轨迹来看,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从大范围的一般研究层面逐步开拓到具体研究层面,遵循创新创业系统逻辑关系,相关的研究主题逐步出现“新工科、科创空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主题,实现多平台、多主体、全方位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主体集中在高校领域
创新创业领域研究的发文机构和发文高数量作者都集中在高校,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主要目标是实施高等教育,培养高水平大学生,高校与创新创业领域相结合,开拓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从该领域发文作者的所属单位来看,985高校、211高校以及双一流高校的学者对创新创业领域保持持续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国内高层次研究主体对该领域研究的支持度。与此同时,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高校可以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相关人员组成研究团体,通过多部门、全方位协同合作,开拓创新创业领域新范畴,为培养创新创业高水平人才发挥作用。
(二)研究层次偏向于社科领域
总结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层次得出,我国在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主要长期偏重于社会科学领域,涵盖了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对于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自然科学领域研究极少,二者差距较大。创新创业不仅对我国政治、经济、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性意义,未来,创新创业作为推动未来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式,应打破常规思维,突破固有的研究领域,在我国科学技术稳固发展中引入创新创业的研究路径,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促进自然科学领域创新型成果转化。
(三)研究主题聚焦于教育领域
从本研究梳理的学科分类、期刊分布可以发现,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领域,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研究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包含领域较广,不仅仅包括教育领域层面,同时也包含经济、社会、科技等理论与实践层面,因此,针对创新创业的相关研究不仅可以聚焦教育,还可以从多学科视角展开研究,运用跨学科思维开拓新的研究热点,形成跨学科领域新路径,探索创新创业多学科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明.创业者“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2):16-17.
[2]邵际珍,陈卓武,陈嘉锐,等.基于CiteSpace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可视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2, 42(10):98-104.
[3]宋卿清,穆荣平.创新创业:政策分析框架与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22,43(11):83-92.
[4]蔡玉婷,蒋勋.我国创新创业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SSCI(1999-2018)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11):23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