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实训法”应用于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标准的构建研究
作者: 娄巍
[摘 要] 探讨了“模拟实训法”应用于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标准的构建,主要应用定量研究方法,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深入了解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为课程标准的构建提供了有效性参考。结果表明,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内容组织应遵循系统性、实用性原则,同时需改革教学手法,应用“模拟实训法”于此课程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商务英语写作技能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标准;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9-0045-04
一、引言
随着外指委在2020年正式推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逐渐清晰化。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其质量和教学效果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核心外语技能的培养。[1]本课程是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目标确立的,与学生就业职业技能息息相关,因此切实明确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对本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制定课程标准,是实现课程目标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从课程需求的角度出发,对课程实用性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同时探讨了“模拟实训法”应用于本课程的效用,旨在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标准建构,指导教学实践。
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标准的研究现状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是各大高校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体裁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与实用性特征,该课程目标多为提升学生日后在商务场合中的英语写作技能。因此,该课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技能培养的高低,同时对学生日后就业能力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多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求相结合。因此,在商务英语课程标准的设置中,也需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转变为“基础理论与技能学习—用人单位认知实习—专业方向选择—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习”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多步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2]课程标准的设置不能本末倒置,一味地以知识讲授与学生需求为导向,应结合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课程的内容设置及授课方式选择上,着力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提升其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一直是高校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多数集中于学科体系建设、课程改革、商务写作文体研究等,将焦点集中于课程标准的研究则较为有限。其原因在于本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对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兼顾学校及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的商务知识与思维模式均得到提升。受到课程进度与时长的限制,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内容设置需要平衡理论讲授、知识检测、英语基础写作能力提升、实验实训、思维培养、数字化信息素养的融合。本课程涉及的体裁众多,在多方因素影响下,许多学校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的选择与课程标准的设置容易出现无导向、无依托的态势,而课程标准的设置更是杂乱无章,使教学呈现教无可依的状态。如何切实安排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课程设计者和执行者必须明确的问题。[3]因此,明确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是制定课程标准的核心。制定以“市场需求指导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回归市场需求”,以“知识传输—思维培养—技能提升”综合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同时兼顾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是实现本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性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商务英语写作课程需求调查研究过程及分析结果
(一)研究总体框架
本研究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需求为切入点,采用定量方法对课程的实用性进行社会需求调查。利用调查问卷,从外向型企业与本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两个群体入手进行调查,选取了我校校企合作企业以及毕业生工作所在的外向型企业、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为重点调查对象。本研究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问卷一“外向型企业对商务英语写作知识与技能需求的调查问卷”,问卷二“英语本科毕业生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社会需求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入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检验、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将作为课程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基于数据分析结果,重新规划课程标准,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标准体系”,并作为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导向。
(二)研究结果
1.问卷一调查结果分析
从企业业务运营中写作体裁/主题的使用频率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公司业务运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商务英语写作体裁为销售合同,约74%的受试企业表示他们常用到销售合同;使用频率第二高的体裁为总结,第三高是公司简介,紧随其后的两种体裁分别是销售广告与个人简历。而应用频率最低的写作体裁为租赁广告,两种不常用的体裁为调查问卷和差旅报告。公司处理业务不可避免地会涉及销售合同,因此商务英语各种体裁中,公司对销售合同的需求较大。同时业务运营中也会涉及较多的总结,公司也需通过企业简介发展业务,扩大公司及品牌影响力,因而外向型企业对总结和企业简介的英语写作也具有较大需求。另外,销售广告和个人简历也较为常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重视利用宣传手段进行业务发展以及对人才招聘的需求。与公司业务拓展并无直接关系的一些体裁,例如租赁广告、调查问卷及差旅报告,受试公司均反馈使用频率较低。
对于开放型问题的回答,受试公司普遍建议对外贸业务、国际物流等涉外行业有实用性的体裁进行深入讲解,并且应改进教学方法,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让学生提前实习了解国际站平台,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实用情景,增加与时俱进的实用内容与实训,例如外贸业务中的销售合同、销售价格和服务推广等日常工作需要用到的东西,建议学生多学习正式沟通交流合作方面的经验。
2.问卷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本课程的实用性来看,88.89%的调查对象认为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实用性为很大或一般。大多数学生认为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实用性一般,占总调查对象的53.39%。认为本课程在个人工作中实用性很大的人数比例为35.59%。本试题假设调查对象对本课程实用性的看法或受工作年限的影响,文末表1是据实用性与毕业生工作年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
由此可见,毕业生的工作年限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实用性看法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卡方检验发现,显著水平为0.05卡方的临界值为9.488,通过比较统计量和临界值,统计量22.456大于9.488,接受原假设,结合问卷结果看出工作年限与对该课程的实用性看法有关,可推测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会更加认可商务英语写作在工作中的应用,而工作经验较少的毕业生,对商务英语写作的实用性认可度较低。
有近乎52.54%的毕业生认为在工作中偶尔用到商务英语写作,占比最高。而27.97%的毕业生认为实际工作中会经常用到商务英语写作。本试题假设应用商务英语写作频率受毕业生就业行业的影响,因此我们就两者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文末表2所示。
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行业与应用商务英语写作频率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卡方检验发现,显著水平为0.05卡方的临界值为9.488,通过比较统计量和临界值,统计量48.834大于9.488,接受原假设,结果表明,学生就业于传统外贸行业表示会经常应用商务英语写作,频率较高,其次为电子商务及涉外公司。学生就职于翻译公司会偶尔应用到商务英语写作,但频率不高。而其他这一项中,学生工作于国内企事业单位等,涉外业务较少的几乎用不到商务英语写作,应用频率最低。
关于工作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商务文体,调查对象认为商务信函在工作中应用频率最高,人数占总人数的67.8%,而求职招聘和商务报告的应用频率也较高。关于商务英语写作文体的应用频率可看出,商务信函为公司内部及公司间最常用的写作文体。也反映出学生对求职招聘方面的商务英语写作具有需求,例如撰写招聘广告和简历等,同时一系列报告文体在工作中对学生而言也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在毕业生就职公司对员工商务英语写作技能的需求方面,有近乎52.54%的毕业生认为公司对员工商务英语写作技能的需求一般,而27.97%的毕业生认为公司对商务英语写作技能需求很大。该比例与实际工作中应用到商务英语写作的频率人数所占比完全相同。本试题假设毕业生就职公司对员工商务英语写作技能的需求受毕业生就业行业的影响,因此我们就两者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文末表3所示。
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行业与公司对员工商务英语写作技能的需求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卡方检验发现,显著水平为0.05卡方的临界值为9.488,通过比较统计量和临界值,统计量36.975大于9.488,接受原假设,结果表明,传统外贸行业及涉外公司对毕业生商务英语写作技能要求很大,其次为翻译公司及电子商务。而其他这一项中,考虑到学生就业行业涉及跨境交流业务较少,因此对学生商务英语写作技能要求普遍较低。
总体来看,受就业领域的影响,并非所有公司对商务英语写作需求都较大,因而本问卷中公司及毕业生对商务英语写作知识的需求表现相对一般。受试者表明该课程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一般,仅部分体裁的应用频率较高也较为实用,如个人简历、求职信、总结、信函、调查问卷等。本课程对学生实际工作确实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商务知识容量还需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在工作中应用的有效性态度普遍一般,此项明显表现出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四、“模拟实训法”应用于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探讨
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践育人是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口和突破口。[4]随着社会对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逐渐增多,这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就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而言,各地方院校的授课方式多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态势。如何选取适合商务英语课程的辅助教学方法,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难题,用实践促进培养商务英语专业技能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模拟实训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现广泛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模拟实训指的是教师按照实际的经济活动情况为依托,为学生创造一种仿真的操作训练。[5]“模拟实训法”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组织形式,其内容涵盖了语言训练、商务沟通能力培养、商务知识及技能形成和巩固的实践体系。[6]因此,“模拟实训法”是以人的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实现思维的培养与个体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创设有效的商务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商务场合,学生通过对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达到对知识的整合产出。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创建自己的公司,参与公司简介的写作。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明确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使命和未来发展愿景等。此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商务知识与商务思维,将理论课堂与实验实训进行有效结合,是非常经济实用的实训方法。例如招聘广告单元,学生可从公司视角为本企业招聘人才。随后个人可按公司招聘广告的要求撰写求职信和个人简历,发送给其他小组模拟面试。学生会更加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后创建个人简历时也更有针对性。对于公司内部沟通部分,学生可为本公司撰写备忘录、会议议程及会议记录,熟悉公司内部沟通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如果一味地讲该体裁的表达方式,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同时对商务交际的理解会流于表面,认为商务英语写作就是学习一些体裁框架和有效表达语句,很难发掘商务沟通中语言细节的重要性,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无疑是相悖的。在对外沟通方面,例如邀请函、建议书等的写作,学生也能将自己置身真实的商务沟通中,利用写作与其他小组的公司进行关系维护、产品或服务宣传等,学生可从企业视角更深入地考虑双方需求,写出有针对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