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

作者: 陈琳静

[摘           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历史形成的精神精华,其代表的革命信仰、理想精神、思想内涵更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要的文化指引与内在动力。红色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能够通过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来促进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人才的培养。以新疆为例论述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策略,以期为国内其他区域的红色资源运用以及高校红色文化特色思想道德与法治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价值。

[关    键   词]  新疆;红色资源;思想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1-0013-0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能够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成果产生直接影响。红色文化是用我国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热血汇聚而成的,无论是在革命时期、建国初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红色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不仅是新时代高校肩负传承红色基因使命的重要途径,还是高校打造特色思政课程体系、培养新时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人才的有效路径。新疆作为我国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随着近年来新疆社会长时期处于稳定状态,红色文化蓬勃发展,在当地深入民心,这也为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有必要展开研究。

一、新疆红色资源的含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

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随着红色文化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意义,基于红色文化的资源价值也被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物质载体,新时代红色资源更是从物质、制度以及精神层面实现了创新性的持续传承。新疆作为我国边陲区域,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大量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的形态包括但不限于革命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建筑以及文物等实物形态,同时也包括口号、标语、歌曲等文字、图像及声音记忆形态。如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毛泽民故居、烈士陵园等。近年来,新疆也在不断强化红色资源利用,如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龟兹博物馆开展“流动的博物馆、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开展红色主题徒步活动等,通过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文化教育与宣传,为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发挥了积极意义。

二、新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红色资源是指以中国革命历史、共产党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教育资源,通过将这些资源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爱国情怀。通过学习红色资源,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这些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并培养他们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和愿望。

其次,红色资源融入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革命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崇高榜样。通过学习这些红色资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从而增强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建立在对民族历史的深刻认同和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之上的,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二)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疆红色资源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精髓,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传统美德,如英雄主义、忠诚、奉献等,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同时,学生通过学习红色资源,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喜爱度,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拒绝盲目追求外来文化,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立。此外,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中,能够弘扬民族团结和和谐精神,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学生通过学习红色资源,能够进一步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消除民族隔阂,增进民族团结和推动国家进步。

其次,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资源所代表的是革命者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和坚守,他们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学习红色资源中所传达的共产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支持,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新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现存的问题

红色资源是指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史、人民军队历史、人民英雄传等为核心的文化资源。将新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利于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建设的源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从现实角度来看,新疆红色资源已经逐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所留下的各种文物、史料和遗址,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然而,新疆地区的高校在红色资源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存在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红色资源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红色遗址等。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整合方式,这些资源往往呈现碎片化的状态,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从而影响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其次,资源整合缺乏科学性。在红色资源的融入中,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将其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然而,在现实中,缺少专业的资源组织人才和有效的资源整合平台,导致红色资源的整合缺乏科学性,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以“胡杨精神”为例,其是一种重要的红色资源,应用于新疆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新疆很多高校往往只是零散地介绍“胡杨精神”的形成背景和代表人物,缺乏对其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的深入剖析,导致学生很难从中汲取到有用的思想营养。

(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规划不足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规划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依据,但是新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规划不足问题广泛存在。新疆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红色遗址和纪念馆等,这些红色资源承载着革命精神和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教育意义。在当前的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规划中,对红色资源的融入并不充分,尤其是对新疆红色资源的融入规划明显不足。比如,一些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与红色资源的联系和互动。红色资源可以作为教材的实例,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展示红色文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国革命的历程和伟大成就。然而,目前很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对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利用,导致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红色资源的魅力和教育意义。

(三)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局限性

通过实践调研可以发现,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会导致学生降低学习红色资源内容的兴趣,也无法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首先,由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传授的知识内容较为广泛且抽象,教师往往难以将其与具体的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进行讲解和讨论,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此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等主题难以直观地呈现,更需要引入真实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认识。

其次,由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象众多,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爱好各异,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一些学生对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知识缺乏兴趣,对于理论框架和概念理解较为困难,而另一些学生则对于具体的实际问题更感兴趣,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实用技能。因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资源。

最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受到时间限制,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难以深入挖掘和探讨复杂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对象广泛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便更好地传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内容。

四、新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全面的新疆红色资源数据库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生动和鲜活载体,将新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提升历史文化素养。建立科学、全面的红色资源数据库,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红色资源,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有效支撑。具体实施步骤如下:一是确定新疆红色资源收集范围。包括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红色旅游景点等。要根据高校特点和新疆地域文化背景,确定相关资源的收集范围。二是组建新疆红色资源采集团队。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实地勘察、采集和整理红色资源。对于涉及文物保护和修复的项目,需要引入专业机构进行协作。三是建立新疆红色资源数据库。将采集到的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并建立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应包括资源分类、属性标注、数据格式规范等内容。四是完善红色资源数据库功能。除了基本的浏览和查询功能外,还需增加交互式展示、虚拟现实等新型展示手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感。同时,要注重资源利用与传承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度参与,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效结合。五是加强新疆红色资源传承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介绍和讲解,并将其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完善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