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本科1+X证书制度实施的策略研究
作者: 梁华廉 王永奎 罗春霞[摘 要] 职业本科院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发挥1+X证书制度优势,培育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各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探究了职业本科1+X证书制度实施的策略,概述了1+X证书制度的内涵,分析了1+X证书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希望能在职业本科中有效推行1+X证书制度,发挥证书制度作用,显著提升1+X证书制度的推行效率,为培育创新型、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职业本科;1+X证书制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1-0065-04
据调查,我国缺少复合型、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某种程度上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201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文件中重点指出要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各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6月,我国共建立了32所职教本科院校。在此背景下,在职业本科院校推行1+X证书制度具有深远的意义,结合职业本科教育和社会需求,实现行业和教育领域的有效融合。下文将重点集中在职业本科1+X证书制度策略的完善上,仅供借鉴。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一)内涵
1+X证书制度中“1”表示在校期间学生获得的本科学历证书,“X”代表在校期间学生考取高级职业等级技能证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职业本科推行1+X证书制度,是本科教育和行业标准的一种结合,也是职业本科院校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育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渠道。职业本科构筑的课程体系,对接社会所需的职业能力标准,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让学生在毕业之时获得本科证书,也能获得多个技能等级证书,为学生后续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成为复合型、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活力。提高经济的稳定发展是1+X证书制度推行的核心目的,所以进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具有深远意义[1]。
(二)意义
1.符合人才培养定位
高素质职业本科培育的人才要符合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要充足,可以批判性地理解原理和理论,同时技能水平较高,具备创新性思维,在工作岗位中,能解决复杂性问题,发挥高水平技能的作用。同时,职业本科也要培育全方面发展且能力较高的人才,需掌握复杂的技术,自身也要具备管理团队、正确做出决策的能力。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全面发展型、智慧型是职业本科培育人才的主要定位。职业本科培育出来的人才要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要具备融会贯通和快速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时代下,要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此同时,要具备创新性思维,可以灵活地应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自主创新和创业,在职业本科中推广1+X证书制度,能培育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
2.完善专业调整和升级
对于职业本科来说,在专业调整过程中要按照技术变革、产业优化升级的原则来实施。一直以来,职业本科院校设立的专业和社会生活、经济关联度不够,甚至设立的课程专业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在互联网时代下,职业本科院校有必要设立融合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信息的崭新课程,关注国家经济的发展特点,将视角聚焦在新能源和互联网+等产业领域。推广1+X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拓展专业方向,也让职业教育办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职业本科大力试点1+X证书制度,可以调整专业目录,完善课程体系,融合各个专业,立足国家缺少复合型人才的现状,结合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调整专业,更新换代技能等级证书。在各课程体系中,融入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崭新技术标准,为培育复合型人才梳理方向。
3.实现教学模式改革
第一,可以让职业本科构筑的课程体系更加模块化。据国内外学者的实践研究,模块化教学更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结论[2]。欧洲职业教育推行模块化教学,不但让教学更加灵活,还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因此,新时期,对于职业本科院校来说,如何推行职业本科教学的模块化发展,培育社会真正需要的全面技能型人才,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照现实的规范和流程,将工作划分为多个任务,按照此种流程和标准划分出来的模块更符合现实的职业需求,建议将证书需要的理论和技能模块与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相对接,在拓展课程或选修课程中,融合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推进各专业和课程的对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模块和核心课程相融合,能保障职业本科院校培育的人才更加高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推进职业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在推进1+X证书制度过程中,职业本科院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开展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对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一体化课程有所要求,某种程度上也推进了职业本科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传统的第一课堂拓展到第二课堂,为学生构筑真实的项目平台和教学情境,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也让教学对接生产过程,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理念,引导他们应用先进的设备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让培育出来的学生更具创新性。
4.推进人才评估模式的创新发展
人才评估模式在智能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发生了重大改革,培训评估组织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对人才的评估也由传统的职业内部评估过渡为企业和院校联合共同评估。评估内容也有所拓展,由传统的理论和实践考核过渡到对人才认知技能、职业技能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考核。总的来说,对人才的评估更具动态性和开放性。
二、职业本科1+X证书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找寻学校和企业平衡点比较困难
学校和企业一方是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一方是应用复合型人才,二者追求目标和利益有所差异。培育学生是学校的目的,以盈利为核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所以学校和企业一直属于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同时,企业和学校在现阶段缺少统一完善的政策保障背景下,无法构筑精准有效的合作机制,二者合作属于单一方向,很多企业在现阶段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之下,不愿意在职业等级证书标准建设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企业提供的设备和考证资源不充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本科对人才的培训力度[3]。
(二)1+X证书培训组织缺少认定标准
自我国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已发布共计305家培训评估组织,其中涉及450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析培训组织的单位属性大多是事业单位,研究部门和民办企业这些培训组织类型多元,为职业本科院校选择带来了困惑,同时,一些企业过于关注眼前利益,忽视了教育社会公益需求,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备较高的成本。同时,各企业设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不一,认定标准不够完善。
(三)1+X证书缺少社会认可,学生参与度不高
现如今1+X证书类别多元,不同的证书管理的部门也有所差异,如针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由教育部门牵头,由各个企业做出组织和实施。针对职业资格证书,是人社部门进行组织和实施。实质上,职业资格证书带有较强的针对性,此类证书是进入某一行业的“敲门砖”,但因证书种类多元,一些影响力不高、知名度较低的机构,推行的职业证书还未得到职业本科院校和学生的认可,所以在1+X证书推广上缺乏公信力。与此同时,因含金量不高,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成为高技术复合型人才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核心目的,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属于新生事物,所以取得的效果不佳,基于就业角度还未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4]。再加上各部门在宣传和推广1+X证书上力度不够,职业本科院校也未针对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很多学生不清晰1+X证书的优势和价值,所以不愿意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因缺少推广和宣传,再加上教师引导力度不够,导致不少学生仅关注英语、计算机以及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考取,忽视了1+X证书的含金量,这也是学生参与力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1+X证书缺少社会认可,学生考证动力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推行1+X证书制度过程中,因教师存在理念偏差,在教学中会简单地叠加1和X,除了要求学生取得学历证书之外,还要求学生取得各种证书,很多教师会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用于其他证书的培训和演练,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考证和投入成本较多。据资料显示,考取证书需要380元的费用,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要完成多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证前的准备,在有限的时间和高昂的成本影响下,学生考证的动力会随之降低。再加上社会对1+X证书认可度不高,也影响了学生自主考证的意愿。
(四)1+X证书还未完全融入专业建设
基于1+X证书制度实施现状来分析,我国部分职业本科院校还未在专业教学标准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试点工作中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和内容讲解中,未能全方位渗透X证书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会在学生考证之前临时开设一个月左右的专题课程,因内容渗透力度不高,导致制度流于形式,让X证书和专业课程存在“两张皮”现象。同时,职业本科院校师资力量不足。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界对高校师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1+X证书制度在推广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教师掌握的理论知识充足,也要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各项技能。然而,职业本科院校缺少“双师型”教学团队,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1+X证书制度的有效推行。
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在理解1+X证书制度上存在偏差,自身也缺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偏差。教师未能全方位地理解1+X证书制度的需求、未来发展方向,仅将该制度看作是证书的考取。还有不少教师认为1+X证书制度的推广是院校下达的任务,所以在教学中会机械式地完成任务,这属于一种错误的思维。第二,缺失课证融通。1+X证书并不是单纯的1和X叠加,而是在1学历体系中全方位地融入X证书标准。因不少教师存在思想偏差,在教学中单纯地叠加1+X,在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后为学生提供培训和考试的平台,只要学生完成考核要求就可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背离了课证融通的初衷。第三,教师欠缺重构和破壁能力。优化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育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保障学生的未来就业是1+X证书制度推行的意义。教师要具备课程知识重构和破壁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方式,自身也要具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也要涉猎多方面知识。然而据调查,职业本科院校很多教师缺失课证融通的重构和破壁能力,影响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效率。
三、推进职业本科1+X证书制度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库
职业技能更新速度在互联网+时代下变得更加迅速,再加上职业本科教育对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有较高的需求,所以有必要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库,保障证书的管理效率[5]。建议职业本科院校可以参照现有的人才培育规划,在课程设计中选择职业资格证书,明确职业能力标准,并将此板块渗透到课程体系中。核心能力单元要与不同的选修能力单元相融合,经自由组合得到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对同专业、同领域的职业证书进行合理分类,将其统一在一个培训包中,便于学生合理选择证书。此种方式能让学生了解各职业方向,在提高他们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职业本科院校也可以参照英国管理证书的方式。英国完善了资格框架,对资格证书种类繁多的问题予以解决,为方便证书的管理,设立了资格考试管理办公室,打造了可以放置多个证书的书柜,让学生一目了然地选择需要的证书。总的来说,职业本科院校可以借鉴上述方式,在高校创造良好的环境,借助“互联网+”思维,完善X证书的供给方式,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等级证书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