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业高职院校以园林教学助力乡村绿色文化建设的探讨
作者: 霍梅[摘 要] 探讨林业高职院校园林教学如何助力乡村绿色文化建设。通过调查实践和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实现乡村绿色文化建设,需要加强乡村环境美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工作。基于此,着重分析园林教学对乡村绿化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并根据相关的先进实践经验案例,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如培养环保意识、加强绿色管理、构建校企合作、开展实地教学等,推进乡村绿色文化建设。研究成果有望为推动中国乡村绿色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 键 词] 林业高职院校;园林教学;乡村绿色文化;教育创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061-04
乡村绿色文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实现乡村绿色文化建设,除了培养生态意识、倡导环保行为之外,最重要的是开展绿色农业生产,建设绿色生态农村,实现美丽乡村的环境质量提升。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标,作为培养专业园林管理人才的技能院校,林业高职院校有必要以园林教学来推动乡村绿色文化发展,用准确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更深刻地理解园林文化与乡村绿色文化的内涵,树立保护和发展生态文化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林业高职院校的园林教学也要实现从单一技能教育向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不断提高的空间,具备更好地参与乡村绿色文化建设的能力。本文将探讨林业高职院校如何以园林教学为驱动力,推动乡村绿色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一、园林教学在乡村绿化美化中的作用与价值
园林教学的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涉及校园绿化、植物生态学、土地利用与规划、森林保护、林业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并且,通过林业高职院校园林教学的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按照社会实际需求参与到社区环保行动中,提高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乡村绿色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园林教学在乡村绿化中具有的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园林教学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美学素养。通过园林教学的传授,乡村居民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花草树木和景观元素的特点与搭配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让他们更加懂得如何创造出美丽宜人的环境。
其次,园林教学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创造力。在乡村建设中,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更多的创意和创新来丰富和满足不同人群对美的需求。园林教学可以提供灵感和思路,帮助居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适合自己乡村的美丽景观。
最后,园林教学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园林教学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可以帮助居民更加重视和关注环保事业,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家园。
总之,园林教学在乡村绿化美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不仅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美学素养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乡村的美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林业高职院校以园林教学的方式助力乡村绿色文化建设,为培养更具有实用性和竞争力的人才、推动乡村绿色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育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林业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交流,在园林教学领域不断创新,促进乡村绿色文化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二、林业高职院校园林教学的现状
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使乡村对园林建设和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现有的园林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多所林业高职院校和园林企业,其中包括师生、学科专家以及业内人士等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他们对园林教学现状的看法以及对实际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林业高职院校开设园林学专业的数量较少,园林专业教师的数量相对于市场需求仍然偏少,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同时,学校与企业合作机会不多,缺乏校企紧密合作的有效载体。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需要改进,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手段单一。现有的园林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或者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践环节单薄。虽然园林教育的专业性很强,但实践环节却常常被忽视。由于实践条件和经费等方面的问题,许多园林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
三、林业高职院校园林教学助力乡村绿色文化建设的途径
林业高职院校在园林教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助力乡村绿色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具体可以针对当前园林教学存在的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改进。
(一)园林教学与乡村环境、乡村文化紧密相连
园林教学应该与乡村环境和乡村文化紧密相连。乡村环境和文化具有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是园林设计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和把握的要素之一。通过与乡村环境和文化相结合,园林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地区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园林设计和教学。同时,发扬乡村文化也可以促进园林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创作更加生动、有趣。因此,园林教学应该加强与乡村环境和文化的紧密联系,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实现园林教学与乡村环境、乡村文化紧密相连的实践路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发掘乡村景观资源。乡村景观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民俗文化景观等。通过发掘和梳理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环境和文化。
2.建设园林实践基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实践基地,建立实践基地的规划和设计应该与乡村环境、乡村文化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乡村文化和环境。
3.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园艺实践、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乡村文化和环境,深入了解园林艺术与乡村环境的联系。
4.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活动,如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文化节庆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乡村文化和环境,同时也为乡村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5.建立实践教学与乡村产业相结合的机制。将实践教学与乡村产业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
(二)倡导环保理念
在林业高职院校园林教学中,倡导环保理念可以激发学生改变浪费、节约能源等环保行为,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和认识度,进而使其更深入地理解乡村绿色文化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为了助力乡村绿色文化建设,倡导环保理念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以长坝镇的绿色文化建设为例来说明如何倡导环保理念。
长坝镇位于陇南市康县县城的西北部,距康县县城26千米,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如今,长坝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文化理念,提升环保意识。在推进绿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长坝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长坝镇在公共场所中张贴的宣传海报和广告牌清晰、明了,让大家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长坝镇还定期开展绿色环保宣传活动,包括环保技能培训、环境保护知识普及等,这些活动逐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2.长坝镇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为了保护环境,长坝镇全面开展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落实了生活垃圾减量计划,加强了污水处理和废气治理,增强了全民环保的意识。同时,长坝镇还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政策,严格限制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等,切实为环保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3.长坝镇开展绿色公益活动。长坝镇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等绿色公益活动,提高了人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道德意识,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结合以上措施,长坝镇倡导了环保理念,推动了乡村绿色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宣传、加强环保工作、开展绿色公益活动,长坝镇为全社会注入了一股绿色文化的浪潮,带动了更多人的环保行动,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三)推进校园绿化
林业高职院校园林教学也可以通过推进校园绿化工作来助力乡村绿色文化建设。校园绿化工作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还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净化空气,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此外,校园绿化工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环节,为乡村绿色文化建设培养“懂专业、善实践、有创意”的人才。乡村绿色文化建设是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校园绿化作为推进乡村绿色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结合案例分析推进校园绿化来助力乡村绿色文化建设的策略。
案例描述:某乡村学校坐落于山区,校园环境幽美,但绿化工作薄弱,大部分植被都是自然生长的。学校希望通过绿化校园,创建更加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希望通过校园绿化来促进周边乡村的绿色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校园绿化的具体举措如下。
1.制订绿化计划。学校应该制订一份详细的校园绿化计划,明确校园绿化的目标、重点和步骤,以及绿化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2.重视绿化教育。学校应该把绿化工作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绿化教育引导学生重视绿色生态环保等。
3.吸引社会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吸引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包括邻里居民、企业志愿者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等,共同参与校园绿化。
4.建立社区互动机制。学校应该建立与周边社区互动的机制,定期召开居民会议,协商解决绿化问题,共同推进校园和社区的绿化工作。
这些具体举措的目的是推进校园绿化,同时也帮助周边乡村加快绿色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绿色管理”
在林业高职院校园林教学中,要从校园绿化的“后勤”管理环节入手,加强对校园绿化的全过程管理,控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以保障校园绿化生态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加强绿色管理不仅可以为乡村绿色文化建设提供具体支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环保行动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为了加强对校园绿化的全过程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订详细的校园绿化规划。包括绿化区域的定位、种植的植物种类、绿化设施的配置等,全面规划整个绿化项目,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2.确定专门的校园绿化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校园绿化的整体规划、实施、监督等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推进和信息的及时共享。
3.定期进行校园绿化的维护与管理。对已经完成绿化的园区进行定期的巡检与保养,及时处理枯死或生长不良的绿化植物,保持绿化区域的整洁和美观。
4.建立校园绿化管理信息平台。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校园绿化的全时段监督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数据审核的准确性。
以上措施在校园绿化建设中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二中的校园绿化管理中,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绿化管理小组,对校园绿化进行全过程管理。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校园绿化规划,将不同的绿化区域进行了定位,并选择最适合本地气候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绿化管理小组对园区进行了定期的巡检与保养,创建出了优美宜人的环境,成为当地乡村绿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