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高”建设背景下“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研究
作者: 王伟才 高川程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入,国家级和省级“双高”建设计划陆续实施,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育人工作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聚焦“德技双修”,通过强化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三全育人”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检验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以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为核心的“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为“三全育人”试点院校的建设提供实践育人的实践经验。
[关 键 词] “双高”建设;“五色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069-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相关部署。2017年2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同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聚焦短板弱项,将育人工作深化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方面,形成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和成效[1]。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实施第一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2021年,四川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为推动全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启动实施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并提出实施意见。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服务贡献、坚持提质培优、坚持对标竞进、坚持产教融合、坚持绩效导向的“六个坚持”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专业群和课程建设水平、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十项改革发展任务。在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中明确了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完善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中明确了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员、全过、全方位育人,加强劳动教育,以劳树德,统筹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实践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建设离不开实践育人理念的坚持和实践育人路径的创新。高职院校教育中将实践育人贯穿于育人全过程,深入探索实践育人各式路径,在实践育人中潜移默化提升高职大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持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理论水平高、道德素养高、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
二、“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一)“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形成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检验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在长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构建了以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黄色教育(志愿服务教育)、蓝色教育(双创实践教育)、绿色教育(劳动教育)、金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为核心的“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该模式整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个”课堂体系,在学校的领导下,协同地方、行业、企业,构建“四方联动”的运行机制,搭建了红色教育实践、志愿服务、双创实践、劳动实践、专业实践“五位一体”的载体平台,着力于扎实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五色教育”五大实践育人模式的载体平台建设
“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和传统性理论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建设实践性强、育人效果好、成效显著的实践育人载体平台。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检验学院在长期的学生实践教育中建设了“五色教育”五大实践育人模式的载体平台。
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建领航,坚持“三会两制一课”,以党课、团校为校内红色教育主阵地,依托雅安市党员教育基地、雅安烈士陵园、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石棉安顺场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彭龙伯事迹陈列室、西康博物馆、雅安市博物馆、胡长保烈士纪念馆、天全红军纪念馆、天全红军村、红军长征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等校外红色研修基地和雅安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厚植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黄色教育——志愿服务教育。结合专业特点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师生共参与,校内外齐开展,坚持项目指引,通过“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返家乡”“筑梦计划”“青春志愿,爱在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通过第二课堂的志愿服务实践,不断拓宽服务人群、延伸服务地区、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
蓝色教育——双创实践教育。在行政职能部门产教融合处的指导下,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教育、实践、平台、服务的“四轮驱动”链条,通过“教学+项目+导师+团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全覆盖、创意激发、项目挖掘、重点打磨、创业项目孵化落地等的全过程培养。
绿色教育——劳动教育。在常规校内劳动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融合专业教育,依托具有专业特点的校内药用植物园、中药材标本馆、中药栽培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和校外中药材种植基地、乡村振兴对口帮扶中药材种植科研示范基地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提升劳动能力。
金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校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校级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等系列“金课”为依托,打造金课专业实践教育。以课程为导向,教育部1+X证书为抓手,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岗位技能水平,提升育人实效。
药学与检验学院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一个”目标,全面稳步推进“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实施,筑牢实践育人载体平台,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三)“五色教育”实践育人的工作机制
“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由药学与检验学院党总支管理和指导,具体工作由团总支、教研室负责协同全院辅导员、班主任、专职教师和青年学生实施开展,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五色教育”共同推进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在学校的领导下,协同地方、行业、企业,构建“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见图1)。
(四)“五色教育”实践育人的特色
“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是围绕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方位具体实施策略,从五个方面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充分依靠雅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厚植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传播地方红色文化。黄色教育——志愿服务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结合药学与检验学院专业特点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师生共参与,校内外齐开展,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蓝色教育——双创实践教育是智育、美育,运用教学资源,深化创新理论,针对不同的专业班级,充分发挥本校学生专业优势,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一系列问题,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教学实践内容、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项育人作用。绿色教育——劳动教育是智育、劳育,在开展常规劳动教育的同时,针对中药学专业特点,结合中药学相关实训课程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技术技能劳动教育实践育人项目。金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是智育、劳育,依托毕业生岗位需求,设计“1+X”药品购销培训课程及“用药指导”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等特色“金课”。“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通过“五色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五)“五色教育”实践育人的分阶递进培养特点
“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中,针对高职生不同年级的学习特点,实行一、二、三年级的分阶递进教育,逐步推进,夯实五育并举实践育人成效。分阶递进教育,即大一阶段,主要开展思想引领、创新创业理论、职业素养等理论知识的传授;大二阶段,以项目、见习等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大三阶段,以专业实践教育为主。
三、“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发展提升建设规划
(一)项目发展思路
“五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项目持续建设发展工作必须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主动顺应形势变化,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扎实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实践育人,进一步完善爱国教育、志愿服务、双创实践、劳动教育、专业实践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区分不同类型实践育人形式,制定具体工作规划,实施分专业、分年级、分层次、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强化实践育人工作的引导、指导和督导,深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责任清单
药学与检验学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扎实构建“五色教育”实践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五色教育”的实施路径、载体平台和人员保障。成立二级学院“五色教育”实践育人专题工作小组,激发院内教职工的育人热情,发掘其他二级单位的“五色教育”资源,形成全面全力持续推进“五色教育”的工作合力,确保育人实效提升。
在完善“五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的基础上,紧扣育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组织领导,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工作保障,形成药学与检验学院“五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方案和督导机制,确保项目有效实施。专业实践教育中,将大三阶段由实习单位组织实施的实习实践教育的职业素养教育等部分内容提前到大一入学后开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认知度。
完善实践育人领导体制,和“三全育人”建设相统一,实施“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实践育人专题研讨会,对实践育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全方位深化实践育人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和各部门职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不同主体间流动、共享与融合,强化全院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对每项工作、每个领域的实践育人功能,建立共享价值和责任清单。根据总体要求,结合教职工不同的工作属性、岗位职责、内容范畴、服务对象,建立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精准育人责任清单。通过各类导师优秀职业习惯的传递、意志品质的感染、人格魅力的鼓舞,为学生成长成才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