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包容性发展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
作者: 傅缘阳[摘 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外来文化、新媒体等多方面挑战。包容性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强调当前发展需要的开放包容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也同样需要。针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特点,将经济学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方式、方法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改革建议。
[关 键 词] 包容性发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8-016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要拓展世界眼光,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人才观念上,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了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为我国发展储备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育人根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坚战是推进改革的关键。只有多样化、高质量且满足社会需求的人力资源供给,才能创造高水平的社会生产力,推动改革进程,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要充分运用包容性发展理念,调动青年大学生在各领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中国梦”积蓄能量。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校作为主要的人才产出单位,是支持我国新时代发展的能量池,对发展有着基础性影响。深刻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主题、新任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是当前高校的工作重点。
(一)多样的社会新思潮对学生“三观”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一些外来的、新奇的文化产品和思想吸引了众多高校学生,其传播速度的加快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1.带来思想和价值观的碰撞
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阶段,且当代大学生更加追求个性独立、自由,热衷关注各种新思潮,这些新思潮中固然有一些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能让大学生从中学习、收获有益的知识。但有一些大学生极易受到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新奇观点的吸引或误导,引发价值冲突和思想混乱,对价值建构和人生意义产生困惑和误解[2],从而出现道德失范、价值趋向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失等情况。
2.造成文化自信不足
当前,国家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仍旧不足。高校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安排相对不足,许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学习和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不足。一些蕴含着价值导向偏误观点和言论的文化产品,受到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又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的盲目推崇。
(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媒体技术革新瞬息万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不断扩大,对教育方式和效果等也造成了多方面、全方位的冲击。
1.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范围
数字化媒体的发展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新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接触的思想文化内容涉及范围广、形式多,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猎的领域。
2.凸显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单一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智能手机、电子计算机等为媒介进行信息文化传播,传统的课堂教学和面谈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无法全方位渗透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3.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沟通方式更为便捷化,信息传播更加碎片化,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更为迅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全面预估潜在的变化,导致教育工作成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受到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学校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辅导员则是开展理论与实践教育的主力军。[3]课程思想政治理念的推进,一定程度上壮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但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亟待解决。
1.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
近年来,高校招聘辅导员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从本科提高到硕士研究生,部分高校甚至提升到博士研究生。对政治素养和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趋向思想政治专业毕业生或具有学生管理经验的社会工作人员。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大致将辅导员工作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个方面。[4]辅导员业务范围广、工作内容繁杂,对专业和个人综合素质要求高。对专任思想政治教师要求具有更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群体特点,对党政和共青团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思想引领能力等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思想政治引领更加具体化、更具实践意义。
2.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习能力要求提升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教育媒介更新换代加快,教育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主动拓宽在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提升创新能力,避免因教育技术落后而带来的教育失效。
3.要求提升各方教育资源的能力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庞大,但是在日常开展工作过程中,大部分高校是以辅导员和党团干部为主,理论课教师主要负责课堂授课,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不够充分和深入。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少组织开展队伍中各类成员的交流,在统筹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各方力量等方面挖掘不足,使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压力集中在辅导员队伍和课堂教学上。
4.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考核机制及时更新
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同,工作内容重心、工作方法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考核机制对于教育工作队伍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机制能够有效激励队伍的活力,反之,则会削减队伍工作的动能。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活性和效能,必须及时改进、更新,更加科学地发挥考核机制的监督作用。
二、包容性发展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必然选择
包容性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智慧结晶。[5]包容性发展不仅是发展经济学的概念,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指导人开展活动的方法论。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推进下,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也是中国方案成为世界瞩目的成功发展路径的精髓之一。
(一)包容性发展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相一致
包容性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核心与教育根本任务相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必须以人为本。
包容性发展理念的主体独立性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相一致。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鲜明,在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多元化特征。每一名学生都是个性相异的独立个体,应该尊重其个性,在保存其自身完整性的前提下引导其思想健康发展,否则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目标,更可能适得其反。有教无类的传统教育理念,就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包容,不把任何道理绝对化而强加于人,也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理念。
(二)包容性发展理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稳中求进
包容性发展理念讲究的是把握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本质上是一种“实用主义”原则,包容逻辑上的非一致性,逐步追求结果效用最大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社会实践是重要途径,学生组织建设是优势途径。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组织建设活跃,而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充分发挥其优势。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场。包容性发展理念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各途径、媒体的优势,把握好程度和时机,灵活调整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最大化。[6]
(三)包容性发展思维能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包容性发展思维坚持的是真理相对性原则,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自我革新。经济学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使国家走入故步自封的绝境,只有主动开放,正确处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新媒体时代下,多种思潮相互交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包容地看待多元的外来文化和新媒体。每一种文化和媒体都有其合理可取的部分,但也有其局限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主学习,提升业务和综合能力,接纳科学、合理的文化和思想,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包容性发展思维中的优势互补性原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并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人才培养有着基础性影响,优秀专业人才的塑造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的社会和专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包容地合理高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四)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渐进思维与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相一致
循序渐进是教育学教学的八大原则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此原则。人的成长和知识的积累都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思想的发展更是在两者基础上的连贯过程。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但也不可一蹴而就。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其中渐进思维是中国特色包容性发展理念的突出表现之一。以包容性发展的思维容纳并驾驭新旧并存的状态,这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完全契合。
三、发挥包容性发展理念效能,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
应对新时代的经济、社会等因素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秉承包容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其效能,推进改革走深走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赢发展。
(一)以包容性发展视角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包容性发展视角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包容性发展理念中的真理相对性、主体独立性和优势互补性原则。
1.坚持以包容发展的态度对待教育主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持敬业爱生,育人为本,以包容发展的视角和态度对待学生这个教育主体。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活跃思维和特殊行为表现,应客观考虑社会、家庭等因素,分析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后再“对症下药”。同时,应该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贯彻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取长补短,全面协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