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白鸿萍

[摘           要]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媒体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融媒体呈现出非常迅猛的发展趋势。主要对融媒体简要进行阐述,分析融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探究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育人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融媒体;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4-0057-04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政治观点沟通交流的关键阵地,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诸多机遇和巨大挑战。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全面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融媒体的相关概述

(一)什么是融媒体

就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融媒体主要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的新兴媒体,能够全面整合宣传、人力以及内容等,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宣传互融、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和利益共融[1]。本质上而言,融媒体并不是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借助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等的内在优势,全面优化其实际价值的运作模式。

(二)融媒体视域下信息传播的内在特征

1.多样性

融媒体视域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能够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另外,在融媒体视域下,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都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自由、便捷地进行信息传播和信息接收。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学生必须在教室中集中学习的形式被打破,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2.互动性和主体性

融媒体视域下的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和主体性的内在特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个体的参与感和主体意识,切实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更加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进行互动、交流和探讨。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平台和互动的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开放性和即时性

融媒体视域下信息传播呈现出的开放性和即时性,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融媒体视域下,信息的传播几乎没有边界,并且能够实现实时传播,因此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和信息传递。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交流体系,并且不断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现状的深度融合。

二、融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来源较为复杂

在融媒体视域下,信息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传播不再只是依赖教师课堂上的讲授,教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权威性被显著削弱[2]。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学生的日常学习逐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政课学习。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信息传播载体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显性教育传播载体和隐性教育传播载体,其中显性教育传播载体主要包括学习强国、大学慕课等,而隐性教育传播载体主要包括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它们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3]。

(二)教育方式日渐丰富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融媒体视域下,“填鸭式”和“满堂灌”等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教师开始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强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教育方式越来越丰富。另外,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以融媒体传播方式构建的网络教育平台不断涌现,它们可以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推送更具针对性的信息,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场域不断延展

目前,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交互和信息传输的速度大幅度加快,信息传播和信息更新也变得愈加便捷。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其教育场域被不断延展,学生的思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4]。在自主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同时还能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

(四)部分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

在融媒体视域下,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席卷而来,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问题日渐突出[5]。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信仰危机。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内在需要,切实降低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荼毒,全面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当代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道路。

三、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策略

(一)全面强化融媒体政策认知

在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媒体政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在各项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对融媒体形成初步的认知,并且将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网络生态较为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适时把握机会,全面强化融媒体政策认知,将积极的舆论导向、主流的价值观念以及正确的政治方向渗透在思政课教学的方方面面[6]。首先,高校应全面落实思政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思政教师正确认识融媒体政策和融媒体技术,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的媒介素养,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师应用融媒体开展日常教学的能力。其次,高校应积极向融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发出邀请,使融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走进高校,举办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活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最后,高校应鼓励思政教师开展融媒体视域下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研究,切实宣传党中央的政策方针和思想文化,全面壮大主流舆论。

(二)切实加强课程设计

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正在迎来一场巨大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切实加强课程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设计应充分发挥融媒体的内在优势,突出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高校思政课程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应对学习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明确学生的政治意识、思想水平,科学安排思政课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时间以及思政课教学计划,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政课对融媒体的有效应用。比如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作用,制作与思政课程紧密相关的智慧课件,并将该智慧课件广泛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各个阶段,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面对融媒体时代繁杂的信息传播,高校思政课教育必须借助多个传播平台的力量,结合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特殊时代,不断强化教学内容的创新,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并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观点、方法论以及政治立场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使马克思主义科学能够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护身法宝,帮助当代大学生在繁杂的信息中明辨是非,进一步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使当代大学生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7]。

(三)搭建完善的网络思政平台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为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非常自由的场域,为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搭建完善的网络思政平台,从而真正占据移动传播的先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创作移动思政教育产品。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移动端的内在优势,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年龄特征,创作诙谐有趣、生动形象、活泼互动、内容新颖的移动思政教育产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日常学习的自主性。其二,以移动创新意识为基础,科学开发可视化课件。目前,可视化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新风尚。其三,以融媒体传播理念为基础,构建思政教育专题网站。切实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内在优势,全面调研当代大学生思政方面的内在需求,以及易于接受的信息传播途径,根据实际情况对教育资源和信息传播途径进行优化,使思政课教育内容能够真正内化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

(四)创设科学、合理的融媒体育人情境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师生互动的活泼性和有效性。创设科学、合理的融媒体育人情境,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首先,情境的创设应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充分发挥融媒体的内在优势,全面呈现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高度契合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各种感觉器官的冲击下对思政课教学内容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预期的思政课教学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其次,情境的创设应充分尊重教育双方的需求。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更有温度,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切实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情感互动,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最后,情境的创设需要以适宜的思政教育方式作为切入。思政教育方式的选择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情境创设的实际效果。符合实际情况的思政教育方式,能够让思政课的氛围在瞬间达到高潮,从而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对思政课教学产生更为深刻的记忆和理解,进而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五)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滔滔不绝地讲授相关知识点,而学生只是知识点的聆听者和接受者,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感相对较低,并且缺乏思考、探究的机会,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书呆子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进步的内在需求,必将被淘汰和遗弃。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应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利用思政课程的相关知识,解决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政课程的实际价值和内在魅力,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思政课程、爱上思政课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看待时代新产物,从而进一步提升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从本质上看,高校思政课教学其实就是意识教育的一种形式,会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借助融媒体平台的便捷性和私密性,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强化对学生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思政课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个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开通学生留言区,使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节奏等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让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