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杨文静

[摘           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至关重要。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改革后的生理学课程将更加贴近实际应用,有助于加强学生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将来从事相关职业做好充分准备。首先介绍了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接着深入分析了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发现其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最后给出了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改革;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4-0145-04

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相关职业技能和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生理学课程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脱离实际应用。且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学生在生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对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为我国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知识脱离实际应用,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过去生理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知识与职业实践相结合,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意义。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也是生理学课程教学中一个突出问题。传统的生理学教学以理论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很少有充分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际操作。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对实际问题缺乏解决方法和应用技巧,即便学过相关知识,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使得学生在职场上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无法有效解决,缺乏应对挑战的信心。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教学使学生对生理学课程产生了距离感,无法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又导致他们在将来职业生涯中可能面临挑战,无法迅速适应职场要求,影响其就业竞争力。

(二)学生兴趣不高,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首先,传统的生理学课程教学往往以单一的教学方式呈现,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长时间被动地听讲和接受知识,容易引发学习的乏味感,进而降低学习兴趣。生理学作为一门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其次,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也是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的因素之一,学生难免对脱离实际应用场景的知识产生质疑,不明白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实际帮助。缺乏与实际行业需求的联系,学生很难自发地认识到学习生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最后,学生可能面临课程内容难度较大等学习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先修课程背景的学生来说,当感到学习生理学困难重重时,他们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厌烦情绪,导致缺乏主动性。

(三)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常常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生理学作为一门涉及生命体复杂机制的学科,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关注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质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教学内容较为繁琐,教师普遍面临时间有限的情况,难以深入开展探讨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导致创新思维培养不足的一个因素。传统的生理学教学多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缺乏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较少接触到实际问题,缺乏主动性,无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评估方式的单一化也可能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传统的考试评估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注重记忆与应用知识,而较少有针对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估方式可能使得学生过于追求死记硬背,而忽视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重要性。

二、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加强与行业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生理学课程教学往往局限于纯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与实际行业需求相契合,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较大的挑战。而在教学改革之后,生理学课程可以与现实职业需求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引入行业案例和应用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生理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认识,这种联系与应用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学改革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通过引入问题导向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知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实习实训和实地考察等实践环节,则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真实职业环境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之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个人发展有益,也有助于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通过实践与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生理学课堂上常常局限于教师的单向授课,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机会,导致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学改革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通过引入实践和应用环节,学生将有机会亲自参与学习过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场景中,切身体验生理学在职业领域的重要性。这种亲身参与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生动与实用,激发了他们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在实践与应用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需要主动思考和解决,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与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在实践项目中,学生需要共同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进一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通过实践与应用,学生不再把生理学课程仅仅视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而是把它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意识到知识的应用价值,这种联系使学习生理学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使他们更加投入学习,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大大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与思考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独立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学生不再仅仅记忆和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开始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原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学改革强调实践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以致用,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学生不仅可以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还能够学会将所学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动手实施,这样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因为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他们将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有足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通过教学改革培养这些能力,学生将更加自信,成为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职场人才。

三、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生理学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再做一个被动的听众,而是能够主动学习生理学知识,把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开展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生理学课程的兴趣和期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提供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个性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加对学科的兴趣和投入。教师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能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培养更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职场人才。

(二)注重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生理学实验和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操作,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理学原理,并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参观,让他们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生理学在实际行业中的应用,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理学职业领域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实践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与相关行业或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实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职业所需的实践技能。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日后工作中,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式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由多个学生共同组成探究小组,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人体反应的实验,在本次实验中,学生将探索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重点观察体温的变化以及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温度计、实验记录表和温控设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6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择不同的环境温度,并确定测量体温的时间间隔。接着学生按照实验方案,将体温计插入小组成员的嘴中,开始记录体温,并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一次体温,同时学生还需记录环境温度和小组成员的感觉与反应。实验结束后,学生将所得数据整理并绘制成折线图或柱状图,比较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体温变化和适应能力差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并解释不同温度下体温变化的原因和人体的适应机制。最后学生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同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措施进行讨论。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了解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还能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和结果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理学原理,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