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背景下的图书资源建设探究

作者: 龚琳喻

“十四五”规划背景下的图书资源建设探究0

[摘           要]  从“十四五”规划出发研究,分析了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指出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及分类存在的问题,对2021—2025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服务目标、纸质文献资源、电子数据文献资源和如何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    键   词]  “十四五”规划;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157-03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之年,是图书馆实现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时间节点,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科学制定并实施好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2025年图书资料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对于提升我校教育教学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显得至关重要。

一、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自2018年新建高校以来,图书资料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基本情况如下。

(一)馆藏文献资源基本情况

1.目前,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为28.25万册(含电子图书),其中:纸质图书18.25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文献资源比例情况如表1所示。

2.电子图书资源建设情况

图书馆现有电子图书10万册。主要为2014年购买的北京世纪超星电子图书。

曾试用的数据库:超星学习通、维普中文期刊数据、方正微信图书馆、中华数字书苑、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

(二)生均图书量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10月底学校在校生总人数为4208人。扣除中专部和高中部人数,大专生(含五年制大专)总人数不到4000人,以下数据均按4000人计算,目前生均文献资源70册,生均纸质图书45册。

(三)流通及借阅情况

图书馆实现了收藏、借阅、阅读、咨询和检索的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2021年新馆可提供阅览座位1200个,按目前4000人的在校生人数计算,阅览室座位与学生数之比达到1 ∶ 3。书刊借阅、期刊阅览室服务时间和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每周达到91小时,网上资源开放时间每周7×24小时全天候开放。从2018年10月至现在两年时间图书馆接待读者8万余人次,借还图书5853册,借书种类2895种。

二、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及分类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图书馆文献资源馆藏明显不足

1.纸质图书

(1)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要求,师范类(大专)生均纸质图书要求80册,每生年新增纸质图书3册测算,明年评估时纸质图书需要达到的数量是36万册。

(2)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院校图书馆纸质藏书不少于40万册的有综合、师范、民族、文史财经类。而我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含期刊)只有18.25万册。与指标体系相差21.75万册。

2.电子图书

按照《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综合、师范、民族、文史财经类院校图书馆电子图书不少于25万册,全文电子期刊1万种以上或者具有两种以上数字期刊数据库,其中外文500种以上;电子学位论文全文2万篇以上;数字资源共享要参与一组以上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团购;其他数据库有3种以上,其中供学生考试考证用的数据库至少有1种;文献资源满足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的需要,具有长期的积累和独特的资源。目前我校电子图书数据库平台存量也只有10万册,与指标体系要求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差距较大。

(二)生均文献不足

按照院校图书馆生均纸质图书不少于80册的有综合、师范、民族、文史财经类院校;目前我们的纸质图书藏量只达到45册/生,按照现有4000的在校生人数,我们现在生均还有35册的缺口。

(三)辅助性教学用书藏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由于我校前身主要以开设经济类专业为主,图书馆藏书以经济类专业为主,目前教学辅助性用书比例虽然占到67%左右,但学科分布明显不能满足目前的主干专业,如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艺术、老年服务等的用书需求。

(四)流通及借阅情况不理想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年读者借书量应为10册/人,年点击电子书刊和数据库量10次/人,年图书流通率应为30%。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流通及借阅情况与指标体系有较大差距。但主观原因不可忽视,如馆员服务意识薄弱,观念陈旧,业务水平偏低。

三、2021—2025年图书资料建设规划的探究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保障之一,为不断适应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要求,推动图书馆“十四五”科学发展,适应“以评估促建设,以评估促管理,以评估促改革,评估建设相结合,以建设为重点”的需求,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以科学发展观谋划图书馆的发展,充分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坚持以纸质文献为收藏重点,兼顾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的购买与采集力度,立足馆藏结构,注重馆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我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2021—2025图书资料建设规划的探究

1.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建设要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为目标

高校图书馆的采购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以及学校的经费预算情况而定。制订文献资料的建设方案,具体要进行文献的选择、采购,逐渐建立具有特色的馆藏体系。首先图书馆馆藏的文献资源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物质基础。其次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是否符合本馆的任务、性质和服务方向,能否满足师生的基本需求,直接影响着图书的借阅量,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因此在选择和购买图书的时候必须选择质量好的图书,购买图书时既要有选择性和可行性,又要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确保文献资源建设能够向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倾斜,主要收藏与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相关的文献,同时要兼容多学科,形成多载体并存的馆藏体系。购买图书时要处理好复本与种类之间的关系,并要参考师生的建议和意见,以尽可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应该与上课老师保持联系,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组织他们出去采买所需要的书。建立高质量、独特的和现代的文献采购观,将一些当地文献、参考文献、科普文献进行系统收藏,将课外阅读文献选择性收藏。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优化馆藏结构,馆藏文献主体的重要部分是基础学科的大力加强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大力加强。综上所述,图书馆计划在2021年在学校各系部、处室和学生中拟推出选书员制度。

2.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建设

以新馆建设为契机,以合格学校评估为抓手,结合我校图书馆实际情况,逐步扩大图书馆藏书规模,丰富服务形式。制订文献信息收藏规划,根据学生规模和开设专业科学预算,有针对性地加大图书的投入,通过购买、受赠、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逐年更新和补充馆藏资源。到2021年纸质图书首要达到按实际在校大专生计算生均80册的要求:即36万册左右,力争达到44万册。到2025年预计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0人,图书馆纸质文献藏量应达到80万册。按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纸质图书文献资源建设计划如下表2所示:

3.电子数据文献资源在图书馆的建设

根据《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2021年馆藏电子图书量要达25万种左右,到2025年增加到100万种。2021年购买两种以上数字期刊数据库,到2025年应增加到10-15个数据库。完善信息咨询服务系统、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实现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网上资源、网上服务逐步满足师生学习、科研需求。根据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建设计划如下表3所示:

在未来五年中,要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构建基于多网络、多终端、全媒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化图书馆是我校的主要目标。未来的五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建设,构建基于多个网络、多个终端和所有媒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并建设一个智能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存储、运行和管理设备需要扩充,管理软件需要升级,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需要提高,要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建设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不断加强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

4.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从前面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近两年我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极低,这将会严重制约我校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学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是扩大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其对策主要有:(1)工作人员素质要提高,要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转变馆员的观念,提升馆员的业务水平;(2)培养教育用户,要加强用户文献检索意识,加强对用户的宣传工作。例如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去检索,让读者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的方法;(3)图书馆应在藏书建设的每个环节做好工作:做好购书工作,提高采购图书的质量;科学管理,图书的流通速度要提高,管理技术自动化要实现;加强书库管理,严格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通过导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有用有益的图书,避免出现将一些好书隐藏在黑暗中的状况;(4)服务时间应合理安排,图书馆员人数应根据读者的借阅高峰来确定,并把读者的借阅高峰作为“核心的工作时间”;(5)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检索技能,有计划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能力的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图书馆图书的利用率也可以进一步提高;(6)积极宣传,安排专人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对高年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让学生知道图书馆是什么,了解图书馆有什么,怎样利用好图书馆,加强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观念,做到广为人知。将被动的服务转变为主动的服务,将帮人找书转变为帮书找人。

四、结语

一些“双一流”大学推出的“移动图书馆”“物理图书馆”“智能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知识地图”等新型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进入21世纪,只有更新观念,加强管理,大学图书馆才能激发读者的需求,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书育人”的榜样,努力创造“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图书馆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党跃武.收官之年布好局,攻坚克难谋新篇:四川大学图书馆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初步思考[J].高校图书馆,2020,40(5):8-11.

[2]王勇,薛小婕.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影响要素再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5):20-23.

[3]刘芳.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战略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5(6):68-74.

[4]周德明.图书馆“十三五”规划之我见[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25(1):9-10.

[5]陈秀敏.“十三五”背景下图书馆服务链的审视与实践[J].才智,2017(29):228,230.

[6]吴觉妮.十三五期间图书馆战略转型和发展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6):128-132.

[7]王东波.“十三五”: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转型[J].情报杂志,2016,35(10):76-80,159.

作者简介:龚琳喻(1976—),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计算机科学教育工学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