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思政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体现
作者: 徐磊[摘 要] 课程思政作为满足新时代教育课程专业性和政治性的重要体现,是高职院校基本教学理念之一。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无论是规模还是办学品质都有了质的飞跃,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舞蹈是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愉悦人们的心灵。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舞蹈教学质量,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针对课程思政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体现进行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舞蹈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帮助。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6-0133-03
舞蹈是一种肢体动作类的艺术形式,依靠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而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技能训练,因此高职舞蹈教学不仅包含艺术性,还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教师需要结合舞蹈教学的特点开展舞蹈实践课程。以往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高职舞蹈教学,我们需要融合课程思政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
一、课程思政概念的界定
作为贯彻立德树人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结合各个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理念由此而来[1]。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各个高等院校开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高等院校成为推动和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
二、高职舞蹈生源特殊性与舞蹈教学特色分析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的教学对象和普通高校的学生有一定的不同,其生源基础差异普遍较大,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生源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不仅包含高中毕业生,还包括职业高中毕业生、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的社会学生等[2]。其中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过一定的舞蹈学习,拥有一定的身体柔韧性与协调性,肢体表达能力与作品塑造能力较强,具备舞蹈基础。还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甚至从未接受过专业舞蹈训练,难以完成技术性较强的舞蹈动作[3]。
舞蹈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独立学科,最终是为了培养能够集表演、教学和舞蹈创编于一体的高质量综合型人才。作为舞蹈教育、音乐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必修基础课程,高职舞蹈教学是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方式给学生传授各种舞蹈风格和特点以及相应的舞蹈技术和基础舞蹈文化等,让学生能够简单地完成自编自导自演。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注重实践,实际教学内容和未来工作岗位(幼儿园、艺术培训机构)相对接,因此比较重视信息化和作品化的教学。
三、课程思政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融入
(一)课前引导,激发爱国情感
良好的课前引导是贯彻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式,在开展舞蹈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本地红色纪念馆进行实地采风,了解本地红色故事,学习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以往高职院校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课前引导的重要性,直接开始热身准备和舞蹈技能的教学,导致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自己而学习。同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可以借助本地红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4]。
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独自或者以小组形式去当地的红色展览馆、红色遗址等进行实地采风,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红色精神的熏陶。红色精神作为我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能够激发共产党人追求信念和理念的力量,是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红色舞蹈同样也是传承红色文化以及红色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参观本地红色纪念馆、了解红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编舞蹈作品的形式,致敬革命先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有效传承和弘扬革命历史故事,营造浓郁的课程思政育人氛围。
(二)搭建平台,引导线上自学
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还使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以往教学资源匮乏,各地区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均衡,尤其是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学生的学习条件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学生想要学习舞蹈技能只能依靠舞蹈教师,而由于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舞蹈教学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而且学生缺少可以沟通互动的空间平台,导致红色资源得不到有效融合,不利于课程思政的落实。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建设专门的红色资源数据库,上传优质的红色经典舞蹈作品、电影作品、美术作品、音乐素材等。在进行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数据库来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自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合课程思政理念,让思政精神时刻与舞蹈相融。
传统舞蹈教学模式较为枯燥,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在高职生源特殊性的影响下,教学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内动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不同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需要长时间勤学苦练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而舞蹈又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使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在红色资源数据库中加入一些红色经典舞剧或者红色题材的电影作为课前引导,将教学内容与经典作品巧妙融合。例如,引导学生课前线上观看舞剧《东方红》中的经典歌舞《百万农奴站起来》,从而引入课堂中的藏族舞蹈教学。通过红色舞蹈媒体资源提高学生舞蹈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红色精神,将革命历史润物无声地渗入舞蹈教学,升华学生对所学舞蹈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如今的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00后”,他们从小就在电子产品的包围中成长,他们的思想观念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但同时他们也更加适应线上学习。如今我国的线上教育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只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打造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并配备完善的红色资源数据库,就能够向课程思政的落实迈出一大步[6]。
(三)运用音乐,融入思政教育
舞蹈的肢体动作节奏和整个舞蹈氛围的营造都离不开音乐的烘托,正确的曲目选择能够有效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促进课程思政的贯彻和落实。
我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的风俗传统不同,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如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和维吾尔族舞蹈。除了以民族划分之外,我们还可以将舞蹈划分成现代舞和古典舞,总而言之,舞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选用曲目的时候应用不同类型的音乐。在进行高职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红色经典歌曲为舞蹈和基本功练习进行伴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7]。
例如,在教学蒙古族舞蹈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牧民歌唱共产党》等歌曲;在教学藏族舞蹈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北京的金山上》和《天路》等歌曲;而在进行古典舞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我的祖国》《浏阳河》和《我爱你中国》等经典歌曲。通过红色经典歌曲的熏陶,让高职舞蹈课堂充满浓郁的红色氛围,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活动的时候利用红色经典歌曲作为伴奏,也可以在教学设计中为一些红色经典歌曲专门编排一些舞蹈动作,提升红色经典歌曲和舞蹈肢体动作的契合度,使课程思政理念悄无声息地融合到高职舞蹈教学中。同时,教师还可以专门针对一些红色经典故事进行舞蹈组合创编,在传授学生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爱国题材,融入舞蹈编创
舞蹈是一种陶冶情操的艺术种类,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舞蹈剧情通过肢体的表达、情感的推动,可以实现以美育人的效果。以往高职舞蹈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舞蹈,只懂得模仿,不懂得创新和创造,没有领悟到舞蹈的精髓,也感受不到舞蹈的魅力。作品化是近年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舞蹈编创。通过引导学生将实地采风、线上自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课后创编具有爱国精神的舞蹈作品,能够紧密对接学生未来岗位的技能需求,解决学生信息收集、素材整合、创新创作的综合能力,从而推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实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教师可以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开展舞蹈创编工作,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习特点,将学生进行异质化分组,创编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舞蹈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由于生源的特殊性,不同类型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和创编优势方向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忽视了生源的特殊性,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很可能导致学生的优势创编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差异互补进行共同合作,组织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创编具有思想政治精神的舞蹈作品,让学生感受创编舞蹈的乐趣,同时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获取创编舞蹈的灵感,并学习创编舞蹈的基本要求,如到本地红色实践基地、纪念馆等实地采风,到各个舞蹈工作室观摩学习,在线上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学等。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如由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主导凝练创作题材,构思舞蹈段落文本、舞蹈音乐剪辑等。舞蹈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主导爱国主义题材舞蹈作品动作转化和节奏处理以及队形变化的编排。教师要遵循高职舞蹈专业生源的特殊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和舞蹈作品创编的教育优势作用,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实践活动,融合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融合实践操作,才能让学生将思想品德内化于心中,外化于实际行动中。尤其是舞蹈这类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形式,如果不积极为学生打造属于他们的展示平台,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也不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教师可以开展具有思政主题的相关舞蹈活动,让舞蹈活动成为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准备、活动展示、活动评价和活动总结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理念,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舞蹈教学。
教师可以开展思政主题的晚会,让学生提前进行准备,并在日常教学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舞蹈创编。教师可以融合之前的爱国题材舞蹈创编来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让学生能够为这次思政主题晚会做好充分准备。或者教师可以开展思政主题的舞蹈大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舞蹈兴趣爱好、民族籍贯、家乡风俗传统等进行舞蹈创编。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舞蹈服装、舞蹈化妆、舞蹈灯光等进行自主设计,提升作品的呈现效果,在比赛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最终将创编的舞蹈进行舞台展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舞台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创作的优秀红色舞蹈作品上传至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推广教学成果。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舞蹈作品上传至线上资源库作为新生的学习资源。通过往届优秀作品引发新生的创作欲望,树立学习典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学和舞蹈教学之间是共生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将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培养质量的提高。课程思政的开展是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在舞蹈专业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立长效教育模式,才能培养更富有时代精神的高素质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露,刘才喜.新时代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与研究[J].尚舞,2021(11):118-119.
[2]崔亚琳.将思政教育融入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的探究[J].尚舞,2021(11):74-75.
[3]张冬琴.人才培养视角下如何在高职舞蹈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J].艺术家,2021(6):100-101.
[4]向本涛.德艺双修思路下的舞蹈课堂思政的基本实践:以《舞蹈排练》课程为例[J].尚舞,2021(10):106-108.
[5]戴郁珠.“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舞蹈育人体系建构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21.
[6]蔡雯.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9):48-50.
[7]张彤彤.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公关世界,2021(7):76-77.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