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实例融入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的探讨

作者: 任丽君 赵寅 严朗 陈基快

[摘           要]  如何提高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动教师事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新药研发实例融入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于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科学践行实例教学有助于推动教学进步的最大化,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医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新药研发实例;新药研究与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45-03

过去十多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和新药研究机构逐步完成了从效仿到创新的历史转型。新发展模式对新药研发的原创性和有效性树立了新的标准,同时对创新型医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2]。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和需求,教师需通过大胆革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新药研究与评价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新药研究与评价是从研发到上市全面而系统地探讨新药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新药的药学评价、临床前药理学和毒理学评价、实验研究评估、临床研究、研究中的统计学、药品注册和组织管理等内容[3]。该课程的开设是为学生能快速掌握新药研究与评价的基本理论,为将来新药研发的技能培养奠定基础。为了丰富新药研究与评价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新药研发的实例融入进来,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新药研究与评价课堂教学现状

新药研究与评价是一门复杂的系统课程,涉及药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分支学科[4]。由于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繁杂,又与药事法规、指导原则等息息相关,内容枯燥抽象,给学生记忆、学习和掌握该课程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往往不大,学习积极性不足[5-6]。多年来,新药评价课堂教学大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单向灌输理论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乏所学内容的具象性,这无疑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损害了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趣味性,不利于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7]。而在课堂上传播真实的新药研发案例,将经典药物从研发到上市的完整过程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中,把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有效具化理论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对今后新药的研发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新药研发实例融入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传统教学相比,实例教学拥有具体形象、趣味性强和便于互动的优势。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大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大量的真实案例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在每个案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在新药研究与评价课堂教学中添加学生感兴趣的新药研发实例,将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有效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桥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在传统的新药研究与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单纯传授知识,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知识掌握度,更阻碍了其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授课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将新药研发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这样更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分析和追求创新的能力,并帮助其逐步构建新药研发、生产和评价等知识体系。课后鼓励学生针对实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动查阅文献资料,使其对新药研究与评价的理论知识产生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开拓型医药人才。

(三)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所授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多变地呈现新药研发实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激发学习兴趣,并帮助其更加直观而形象地掌握所学内容。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有利于教师将课程知识点与实例有机结合和串联,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未来研发新药的实战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及时而准确地获悉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进度,以帮助学生理清新药研发的复杂思路和诸多难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突破难关,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在新药研究与评价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药研发实例,需要教师对相关案例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足的课前准备,准确掌握每个案例的背景信息和科学价值。基于所授知识点,合理恰当地准备新药案例和科学严谨地设计实例教案,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强大的总结归纳能力,还要拥有足够的新药研发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此外,在融入新药研发实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不断反思和复盘,合理地调整或重设教学方案,迅速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同时,教师还要以身作则,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并加强与年轻一代的沟通,与之构建和谐平等的互学关系,认真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合理建议,与时俱进地改良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然会主动寻求各种途径,不断激励自己主动学习、完善知识架构和改进教学方法,在快速的知识积累和教学进步中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要求。

三、新药研发实例融入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新药研发实例的选择

选择合适和优质的新药研发实例,是保障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前提,在此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新药研发实例应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案例教学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实例应尽量贴近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具备较强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新药研发案例,最好能够结合近年来医药领域的热点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案例。同时尽量缩小学校教育和社会实际的落差感,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未来的科学实践能力。其次,新药研发实例要具备科学实践性和逻辑严谨性。通过对实例进行详细介绍和严谨分析,可使学生深化难点理解和巩固重点记忆,帮助其将所学知识密切关联、有效整合和融会贯通,最终提高其在科研工作中综合分析和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所选新药研发实例要难度适宜。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实例,案例蕴含的知识点不能过度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水平,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帮助其建立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的勇气和信心,并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互动教学氛围。

(二)新药研发实例的布置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可在上课前一周布置新药研发实例和提出相关重点问题,让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案例,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思考分析时间,使其针对重点有的放矢,提高预习效果和效率。例如,在讲授“新药的临床前主要药效学研究”章节时,以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抗肿瘤生物类似药——贝伐株单抗为例,教师可提前一周以图文和视频的形式公布给学生,并提出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和分析案例,初步了解和熟悉其蕴含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自主查阅相关文献和深度思考解答上述重点问题,最终带着疑难点问题到课堂教学中寻求答案。该实例布置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问题思考力和知识整合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还充分发挥了其原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为后续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堂分析讨论

对案例的深度剖析和踊跃讨论是实例教学法的核心,与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授课效果的好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案例讨论,也可以辩论的形式勇于阐述己方的观点和想法,以培养其综合分析、总结归纳、团队沟通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继续以“主要药效学研究”教学和贝伐株单抗为例,先让学生了解:与市面上其他抗肿瘤药物相比,贝伐株单抗在作用强度、特点、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述当初研发贝伐株单抗时,体外、体内实验是如何开展的,并将有关实验数据再次展现,清晰地告诉学生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和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且传授他们根据实验结果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的思路与方案。在讲述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该问题开展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如实验动物该如何选择?动物模型又如何建立?检测指标和测试方法有哪些?如何设计给药剂量、途径和周期?如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何科学、客观地分析实验结果?在讨论环节,应不断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进行适当的纠正和引导,保证讨论内容不离主题;时刻注意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断提升实例讨论质量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四)总结归纳

实例的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综合评述,并结合教学客观条件和学生知识层次,将教学内容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完整呈现,同时高度凝练知识点,做到精益求精,使学生都能够系统全面地消化理论知识。虽然针对不同系统的药物,其药理学评价模式不尽相同,但关键步骤却往往存在着诸多的相似点。可以把“主要药效学研究”的关键点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模型构建(模)、检测指标(检)、选择动物(物)、试验方法(法)、试验设计(试)、剂量要求(剂)、统计处理(计)、给药途径(途)和客观总结(结)。为方便记忆,可利用谐音概括为一句话——目前无法实际记妥,急![9]经过上述环节,实例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主要药效学研究”的知识要点,还能帮助教师复盘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便于其总结教学经验和改进不足之处,继而提升教学能力,今后为学生带来更加出彩的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

四、结语

新药研究与评价是一门复杂的系统性学科,涉及多个医药专业,在培养新药研发和创新型医药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改革中融入新药研发实例,可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消除积弊,对改善教学效果和质量,以及提高教师素质有着深远意义。在实例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新药案例的选择、布置、分析讨论和总结归纳的方式方法,以实现实例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并为培养新药研发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嘉亮,曾煦欣,林静,等.基于新药研发创新的“研究生中心化”培养模式的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8):711-714.

[2]孙平华,颜海波,谭沛鸿,等.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相融合的大药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J].药学教育,2017,33(2):1-5.

[3]张晓芳,田逸君,任丽君,等.GLP理念在新药研究与评价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298-299.

[4]Dimasi JA,Grabowski HG,Hansen RW.The cost of drug development[J].N Engl J Med,2015,372(20):1972.

[5]陈小平,冯承涛,常跃兴.探析新药研发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1):99-101.

[6]陈基快,刘韵资,高方圆,等.测试效应在新药评价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8):38-40.

[7]魏萍,李大治,林海,等.探讨“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多学科—主题教学模式”的线上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36-37.

[8]杨蓉,钟世华.案例教学法改革研究初探[J].药学教育,2018,34(2):38-41.

[9]陆国才,袁伯俊,姜华.归纳展开法在新药评价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6(2):119-120.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