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谢丽君

[摘           要]  参与体验式教学旨在强化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参与体验式教学融入其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促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分析参与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应用现状特别是存在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科学、系统、有效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促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    键   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参与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149-04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教育的目标。在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强化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深度、系统融合,才能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使学生能够具备全面发展能力。参与体验式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按照教学任务、目标、方向组织实施,而且也能够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参与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参与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有待提升。对此,教师需要将参与体验式教学纳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主线思维”,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战略高度入手,深入研究科学、系统、有效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和路径,最大限度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的重要价值

在高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发展持续深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落实高等教育政策,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内涵式发展,是高校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具有重要价值,只有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实践中,促进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效结合,才能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参与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参与度更高、体验性更强,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对此,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首先应当对其应用价值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和措施,努力促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参与体验式教学取得实效性。

(一)有利于创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落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模式。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提升,特别是对于落实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更具有思想支撑作用[1]。参与体验式教学更加重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使学生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提升、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知识体系,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互动,最大限度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能够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理念步入创新发展轨道,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二)有利于完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体系

健全和完善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体系,对于提升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对于完善教学体系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能够构建多元化、融合性、互动性的教学体系,进而促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向纵深开展。更为重要的是,参与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发挥。众所周知,在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其兴趣不够浓厚,加之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进行趣味化设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通过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最大限度丰富和完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领域,进而形成科学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这对于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

(三)有利于融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

对于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来说,科学的方法能够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融合,使各种教学方法可以紧紧围绕参与体验式教学来展开,不断强化教学方法的系统性、融合性、渗透性,使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由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和法治思维,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只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例如,有的教师在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了很多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既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又推动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融合性建设。

(四)有利于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素质

实施参与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能够强化学生教育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由于参与体验式教学更加重视交流、沟通、互动、体验、实践,教师需要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系统安排,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教导作用,通过“三导”的有效实施,提升参与体验式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才能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现更大的突破。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在实施参与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师教学能力、专业素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的制约因素

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参与体验式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参与体验式教学实现更大突破。当前,一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参与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力度,有力促进参与体验式教学的深入实施。但也要看到,一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特别是不注重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一)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思路比较落后

通过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突出的就是个别教师尽管对参与体验式教学持肯定态度,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应用思路比较落后的问题,只是将参与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没有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主线思维不强,参与体验式教学只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无法发挥参与体验式教学的整体作用。有的教师在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方面,不注重教学设计的融合性,没有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进行结合,“协同育人”理念不强,参与体验式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佳,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2]。参与体验式教学思路比较落后,也包括一些教师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不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体验的机会,学生参与体验的内容基本都是教师事先设计的,而且也需要按照教师设定的议题参与体验。

(二)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机制不够完善

健全和完善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机制,对于确保参与体验式教学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深入分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除了应用思路缺乏创新之外,还包括应用机制不够完善,参与体验式教学的规范化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尽管对“24字方针”进行了讲解,却没有引导学生采取各种形之有效的实践进行体验,对“24字方针”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参与体验式教学机制不够完善。深入分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机制不够完善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一些教师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不注重参与体验式教学规范化、效能化建设,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总结和提升,必然会制约参与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

(三)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形式有待优化

参与体验式教学涉及方方面面,只有不断优化应用形式,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目前,一些教师在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尽管对参与体验式教学进行了设计和安排,但应用形式缺乏科学性的现象较多,“三全育人”还没有成为参与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措施,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设计不到位。有的教师在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方面,不注重调动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参与体验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相对较少。此外,一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组织实施,特别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和法治思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四)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载体需要加强

只有打造更多的参与体验式教学载体,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所领悟、有所收获。尽管教师在应用参与体验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载体相对较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不足。有的教师不注重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参与体验式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学生交流互动等方面相对较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尚未得到有效培养。有的教师不注重打造更具针对性的参与体验式教学载体,“思想道德与法治创客空间”建设相对较少[3]。由于教师不注重打造多元化、系统性的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载体,直接导致参与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性不强。

(五)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模式缺乏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对于将参与体验式教学有效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需要不断创新应用模式,但个别教师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科学设计,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模式比较传统,特别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不到位,如没有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参与体验式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尚未得到锻炼。参与体验式教学应用模式缺乏创新也表现在一些教师不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如在培养学生法治思想方面,相互之间交流互动较少,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精神方面仍然不到位。有的教师不注重加强与学生经常性的交流与互动,“亲其师、信其道”还没有落实到参与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参与体验意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