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PBL教学法在高级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廖玲

[摘           要]  高级商务英语课程作为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运用PBL教学法,通过项目任务设计,融合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外语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关    键   词]  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思政元素;项目任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046-03

自2014年起,上海市率先开展了“课程思政”(Ide-

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试点工作,对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具有启发意义。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各个角落,全国所有高校学科专业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形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外语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具备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外语教育不仅要培养语言交际者,更要培养文化传播者,通过学习外国语言文化,借助外国语言传递中国声音、张扬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

一、高级商务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高级商务英语课程是我校应用英语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系列教材:《商务英语综合教程3》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主编王立非)。

高级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可行性。首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相一致。教材强调语言、文化与商务三者的有机融合,每册8个单元紧扣社会文化热点话题,思想内涵深刻,课文内容反映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既兼顾语言学习、商务常识、人文通识、中外文化,又蕴含大量思政元素,注重引领学生的价值认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次,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高级商务英语开设时间长,课时多,为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再者,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可以满足课程思政教学的需要。

高级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具有必要性。从各单元内容看,文章基本源于New York(《纽约杂志》)、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Encyclopedia of Business Ethics and Society(《商业道德和社会百科全书》)等国外原版杂志。这些内容追求语言的原汁原味,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难免接触到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判断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别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PBL教学法在高级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指项目式学习,强调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达到学习目的。PBL项目式学习最早被应用于K-12教育,后扩展到高等教育领域。Yang H L(2010)通过对大学管理系统信息60个项目的调查,发现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Koh J H L (2010)研究在线项目式学习后发现,PBL项目式学习使学生具有更高的知识构建水平。在国内,薛志诚(2015)将PBL项目式学习用于学科教学;张旸(2016)则将其用于实践教学。

在PBL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项目研究的管理者、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评价者。教师要帮助学生与同学结成合作伙伴,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学生以项目任务为驱动,通过查找信息,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可展示的项目成果。

高级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以“互联网+”为依托,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基于PBL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教师先布置项目任务,通过分享影视片段、线上资源库、在线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线下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激烈讨论、展示项目成果、集思广益、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PBL+课程思政”在高级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课例(一):选自《商务英语综合教程3》Unit 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nessed?(被利用的科技?)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不忘初心,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树立“科技强国”的伟大理想;思考科技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审视生命。

PBL项目任务:学生分组辩论,主题为:Modern Science:an angel or a devil?

教学设计:

1.课前

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建立资源库,布置学生完成以下资源的学习。视频资源:Jennifer Kahn’s TED Talk“Gene editing can now change an entire species — forever”.(基因编辑现在可以永远改变整个种群);电影Frankenstein(《科学怪人》);电影Brave New World(《美丽新世界》)。人物资源:Francis Bacon,Solomon,Aristotle,Aldous Leonard Huxley,Ralph Waldo Emerson.其他资源: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系列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中国科技智库论坛等相关报道。

学生通过以上资源的学习,进行深度思考,制作PPT,主题为“Modern Science:an angel or a devil?(现代科技:天使还是魔鬼?)”

2.课中

(1)导入主题:The science and ethics of genetic engineering.(基因工程的科学与伦理)

学生观看短视频:2020年10月7日,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德国埃马纽埃·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美国珍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教授,以表彰她们发现CRISPR-Cas9“基因剪刀”。该基因组编辑方法被认为是基因技术中最锐利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快速、精确地改变动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2)讨论:该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讨论热烈,有的学生说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纠正遗传病,治愈癌症指日可待。有的学生说基因技术会助长人类的贪婪,将打乱整个人类的秩序。

(3)课文学习:The Moral Challenge of Modern Science. (现代科技带来的道德挑战,本文节选自The New Atlantics, by Yuval Levin)

引入名言警句:

It troubles me that we are so easily pressured by purveyors of technology into permitting so-called progress to alter our lives without attempting to control it — as if technology were an irrepressible force of nature to which we must meekly submit.—— Hyman G.Rickover

(让我烦恼的是,我们很容易受到技术提供者的压力,允许所谓的进步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不试图控制它——就好像技术是一种我们必须顺从的不可抑制的自然力量。——海曼·乔治·里科弗)

提出问题:What is the real moral chllenge of modern science?(现代科学真正的道德挑战是什么?)既然科技应用不当,危害诸多,那么我们是否应反对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是引发道德挑战的罪魁祸首吗?

对此,现代科学之父——Francis Bacon做出了解答,他写道:“If the debasement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 to purposes of wickedness,luxury,and the like,be made a ground of objection,let no one be moved thereby,for the same may be said of all earthly goods:of wit,courage, strength,beauty,wealth, light itself and the rest.”(艺术和科学或可被迫用于犯罪或奢侈享乐等诸类恶行,但若以此为据反对科学发展,则人类亦不必有任何进步,因世间美好事物皆有此种可能,譬如智慧、勇气、力量、美貌、财富、光明等,不一而足。)

(4)学生项目成果汇报

针对课前布置的项目任务“Modern Science: an angel or a devil?(现代科技:天使还是魔鬼?)”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将学生分为三大组:天使组、魔鬼组、中立组,各组派2~3名代表上台展示PPT。

(5)教师总结,升华思政元素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真正的挑战并非来自科学提供给我们的工具,而是由于它改变了我们的态度。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科技既可行善也可作恶,而在于科技时代的人们有可能善恶难辨。

3.课后

学生在学习通完成以下资源的学习:纪录片《中国高铁》《中国移动支付——全球瞩目》;论文《科技自立自强视域下科技政策的转变:从追赶型到引领型》等。

课例(二):选自《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Unit 1 Media: Fact or Fable?(媒体:事实还是虚构?)

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自信。

PBL项目任务:每位学生写一篇校园新闻稿。

教学设计:

1.课前

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建立资源库,学生完成以下资源的学习:Mainstream media(主流媒体), mass media(大众传媒), elite media(精英媒体的概念)。Who owns mainstream media in the US?介绍控制美国主流媒体的五大传媒集团:Comcast(康卡斯特电信公司)——美国最大的有限电视公司,旗下有NBC,CNBC等;Time Warner(时代华纳)——全球第一大传媒公司,旗下有CNN,HBO等;The Walt Disney(迪士尼公司)——全球第二大传媒公司,旗下有迪士尼影片、试金石影片等;21th Centary Fox(21世纪福克斯公司),旗下有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福克斯有线电视网;National Amusements(全美娱乐公司)。观看传媒大亨Rupert Murdoch (鲁伯特·默多克)相关视频。介绍我国媒体: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新华社(Xinhua Press),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hina Media Group)。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包括:中央电视台(CCTV),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R),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