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动静魅力 品城市风情

作者: 曲鑫

单元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2.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体会作家对异域风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了解威尼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通工具是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

生1:我知道的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自行车。

生2:我知道的交通工具还有火车、轮船。

师:对,这些交通工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更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专门以小艇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它就是意大利的威尼斯。(播放威尼斯的相关图片。)大家看,这就是威尼斯。通过课前预习,加上刚才的图片,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水道很多,桥也很多。

生: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里有401座形态各异的桥梁,还有117条水道,这些水道和桥梁连接着118个小岛,所以威尼斯有“百岛之城”“千桥之城”“水上城市”的美称。

师:你是个会预习的孩子,通过查找资料,有这么多的收获。

生:我看到了威尼斯有很多石桥、古建筑,还有一条条河道。

师:你很会观察。正像你所说,威尼斯的水道就相当于这座城市的马路,那里几乎见不到汽车和自行车,所以小艇便成了市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走进这座独特的水上城市,了解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采。(出示题目,师板书。)

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以威尼斯的小艇为题目?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生: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有怎样的作用?

师:这也是文中主要描写的内容。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轻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轻声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说一说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威尼斯这里一定很热闹、很繁华。

生:我感觉在威尼斯,小艇一定有重要的作用。

师:的确,作者在游览威尼斯时,虽然见过这里有很多优美的风景,但他却唯独选择“小艇”来描写。

生:我觉得这里小艇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因为人们出行都要靠小艇。

师:你很会思考。(板书:交通工具。)

师: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请大家小组合作,读文交流。

(生小组合作学习,读文思考。)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

生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小艇的外形特点,又写了自己坐在小艇上的感受。

生2:课文还写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虽然水道有时很拥挤,但是船夫仍然能操作自如。

生3:课文也写了人们的生活、出行,都要靠小艇,可以说这里的人们离不开小艇。

师:同学们真是有一双慧眼,捕捉到了文中最关键的内容。那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小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走进文中看一看。

三、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感受威尼斯风情

师:请大家速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艇样子的语句,再读一读,想象一下小艇的样子,再与同桌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自主阅读、思考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文中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

(生读相关语句。)

师: (出示课件。)请大家再仔细看一看,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

(生汇报语句中关于描写小艇特点的词语。)

师:再仔细读一读,看看作者又用哪些修辞体现了小艇的这些特点?

生:我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形容小艇的样子。

师:一条小艇,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从中你能发现小艇有哪些特点呢?

生:因为小艇比较长、窄、深,所以作者将小艇比作独木舟。

生:还有因为小艇两头翘起,就像弯弯的月亮,所以作者把小艇比作了新月。

生:我发现作者把小艇比作水蛇,是为了体现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师:孩子们,你们很会思考。从这些生动的语言中,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小艇样子写得这么生动吗?

生:因为作者能够仔细观察,所以才能有这样细致的描写。

生:我觉得作者还善于借助与小艇特点相似的事物进行比喻,这样语言就生动很多。

师:正如大家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留心观察,并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我们也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字。现在谁能给大家读一读这段文字,让这条条小艇来到我们的课堂吧。

(指名朗读。)

师:你们知道吗,由于这座城市以水路为主要街道,所以这里没有交通信号灯。所有的小艇都在河面上穿梭,会不会出现拥挤的现象呢?

生:不会。因为从文中可以知道这里的船夫驾驶技术很高。

师:作者是如何写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呢?

(生汇报相关语句。课件出示。)

师:在这些介绍中,哪个词最能说明船夫技术好?

生:操纵自如。

师:你觉得怎样的操作是操纵自如呢?

生:虽然这里船很多,但是船夫能灵活驾驶,很熟练,得心应手。

师:你能用“得心应手”来形容,很准确。船夫天天驾驶小艇在纵横交叉的河道中穿梭,技术怎能不好呢。我们一起合作再来读一读这一段,体会一下。

(师生合作朗读文中相关语句。)

师:其实在文中,作者除了描写船夫技术好,作者对于小艇的作用也观察得十分细致。请大家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体会。

师:谁来说一说,这一条条小艇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哪些作用?

生:人们出行离不开小艇。

师:人们都会坐小艇去干什么呢?

(生汇报文中相关的语句。)

师: 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里的人们还会坐小艇做哪些事呢?

生1:学生坐着小艇去上学。

生2:老师坐着小艇去上班。

生3:医生坐着小艇去给病人看病。

…………

师:看,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小艇。可见小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也正是威尼斯这座城市最独特的一道风景,这一条条小艇让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多姿多彩。

四、品词析句,感悟动静结合的美

师:小艇对于威尼斯来说,真的是很重要。那仅仅是白天的威尼斯离不开小艇吗?

生:不是,这里的晚上也离不开小艇。

师:谁来说一说,夜晚小艇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汇报课文相关语段。)

师:通过文中的描写,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里的夜晚很宁静。

师:那这份宁静正好与什么形成了对比?

生:和白天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是呀,从这一动一静的描写,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我觉得小艇在威尼斯很重要。

生2:我觉得威尼斯离不开小艇,它已经和人们的生活紧紧连在一起了。

师:正像大家所说,这一动一静的描写更加衬托出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更加说明了这些小艇就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师:除此之外,在这段描写中,字字句句都写得十分精彩,你们再用心品读一下,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生:“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感觉很有诗意美。

师:你可真会品味。这里不但有诗意美,还体现了夜晚的那份宁静与安逸呀。快来读一读,读出你的这份独特感受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我觉得“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这句话写得很好,体现了人们在美好的夜晚,在小艇悠闲地享受生活的快乐,他们一定非常开心。

师:你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理解,真好。快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人们的开心与快乐吧。

(生朗读相关语句。)

生:老师,我发现这里写了许多的声音,其实是为了体现威尼斯夜晚的宁静。

师:你真会思考,的确是啊,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更能让我们感到这夜的——

生:宁静。

师:这也是以动衬静的写法呀。

师: 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深深地吸引了你?

生:“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写得很生动。

师:能具体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在这样美好的月夜里,一切都渐渐平静,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晃,我觉得这更能显出这夜晚的宁静、安详。

师:你平时见到过这样的月夜吗?

生:见到过,在夏天的夜晚,有时和妈妈在河边散步,就能见到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如果水面动,月亮的影子也会跟着漂动。

师:看,你真是一个留心观察生活的好孩子,用自己的慧眼体会到了夜晚这份独特的、宁静的美。

师:可是“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呢?

生:因为有静止的事物,就突显出动的事物了。

师:你很会思考。

师:那文中哪个词语体现了水面的静?

生:沉寂。

师:看,“沉寂”这个词语出现在前面的段落中,而这月影在水面摇曳出现在下文里,这说明什么?

生:前后有关联。

师:说得好,因此平时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去感悟。那此时的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

生:因为所有的小艇都停泊了,所以水面才会静下来。

师:是呀,正是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

(接读描写夜晚小艇的语句。)

师:我们看,作者的语言多精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座城市,走进威尼斯城这迷人的月夜美景吧!

(指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其他学生对照课件欣赏,感受。 )

师小结:这篇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技术和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描写,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同时作者在描写中能抓住景物特点,融入人们的活动,将景、物、人联系起来,使文章充满了生气,更将威尼斯独特的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