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探究

作者: 卢力 陈武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探究  0

摘 要:中考作为基础性考试,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初中生学业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向更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备考能力不仅关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关乎学生中考的整体水平。本文基于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有效的中考备考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学习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律基础的重要课程[1],旨在引导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做人、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化,树立远大的理想,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研读课标  领会中考精神

中考目的是正确引导广大师生以课程知识为基础,进一步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适应学生就业或升学的需要。教师要研读考试说明及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复习计划;要以2022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依据,明确命题指导思想,把握中考命题的依据、导向和考查的能力范围。

二、分析中考试题  明确考试方向

中考试题是中考备考复习的导向,以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为例,考试分值及比例如下(见表1):

通过分析,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主要有时事、毒品预防教育、教材知识点等考查内容,其中时事部分为2个选择题,分值占6.6%,毒品预防教育1个选择题,分值占3.3%,七年级内容占3.3%,八年级内容占23.3%,九年级内容占63.3%,考查重点是九年级内容。

三、面对教材夯实基础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般来说,由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因此中考中选用的材料都来自“课外”,但通过材料考查的知识点及素养来自“课内”。初中道德与法治共有6册书,23个单元,53课,目前道德与法治的考试遵循“双开”原则,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注重夯实基础,注重能力培养,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2]。学生通过知识结构可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点及其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遇到一个题目时,准确判断该题考查哪个知识点,就会大大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四、明确题型特点  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围绕中考考试开展,因此,锻炼学生的答题思维,明确题型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对于中考考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3]。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分为选择题和主题活动两大类,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技巧和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主要分为时事类、毒品预防教育类及知识点类三种题型。时事类选择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发展,了解国家大事,可采用理解记忆、推算、联想、概率的方法来解答。毒品预防教育类选择题主要为常见的毒品类型、毒品的危害及青少年识毒拒毒的方法,以引导青少年认识毒品,以提高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知识点类选择题考查形式多样,按照审题干、审选项、审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三步法来作答。

第一步:审题干。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判断题目提供的关键信息,判断题目考查哪个知识点。仔细阅读题干,准确、全面把握材料意图,明确题目要求,如选说法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原因还是意义等。

第二步:审选项。一般而言,选项本身错误的应排除,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有:

1.纯考点知识错误类:一般是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如:生命健康权(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等。

2.说法绝对类:是选择题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是指选项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比较偏激,常常带有绝对性的字眼,唯一、一定、任何、杜绝、彻底、肯定、全部、只要……就、毫无等,此类选项一般都要排除。如:在不良情绪面前我们无能为力等。

3.价值取向错误:此类试题通常以生活场景和社会热点为载体给出相应的价值选择或者具体做法。其中价值取向有错误,说法、做法与社会主旋律不符,与人们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不符等。如:我们要学会自我牺牲,放弃目标;我们与父母有了矛盾,就不要和父母说话;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绝对服从父母等。

4.不符合国情、国策类:此类试题是指在选项或题肢中出现一些特定的词语或句子,与我国的国情相背离,与国家政策实际生活不相符等。如:能够使我国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第三步:审选项和题干的关系。选项应紧扣材料,与材料之间有直接的关联,故选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的应排除。

(二)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也就是非选择题,是中考必考的主观题,所占分值较大且作答难度较高,针对这一考情,按不同的设问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每一类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思路。

1.列举类。该类试题一般会给出一段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中考此类题型的考查一般比较简单、直接,大多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常以“请你列举……”“请任举几例……”的设问形式出现。如:请写出你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的事例;请谈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等。

2.反映、体现类。此类设问所选材料大多是热点材料、经济成就。常见设问方式有“材料反映(体现)了……”,面对此类设问,需要我们能正确辨识我国国策、战略、方略,同时对一些基础的知识熟悉掌握。如:民族地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得益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等。

3.看待、分析类。此类设问所选材料大多是热点材料。设问形式有:分析、看待等。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明观点对错及分析说明的能力。如:捐款行为是对自己的财产行使了哪项权利,对自己剩余的零花钱还拥有哪些权利等。

4.意义类。此类设问一般会结合热点新闻、道德模范人物以及地方材料来设题,旨在考查学生挖掘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常见的设问方式主要是“……有何(哪些)意义”等。如:请说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等。

5.建议类。此类设问一般结合热点新闻来设题,针对材料中国家、企业、政府、学校所采取的措施或做法,要求青少年(中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常见设问方式是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如:请你为建设平安校园提出自己的建议等。

6.开放类。此类试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以模拟活动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考试题常考的有:宣传标语、活动方式、倡议要点、民族特色文化等。其中设计宣传标语要贴近宣传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运用专业术语,注意结合实际生活,避免生搬硬套,言简意赅,具有号召力。对于主观题要按照准、多、整、清的四字原则来作答。

(1)准,即在回答问题时切准要害,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

(2)多,就是要求学生在作答时考虑每一个题目预留的答题空间,答题内容不可过少。

(3)整,即要求学生在作答试卷时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切忌书写潦草,卷面凌乱,平时可引导学生练习书法。

(4)清,即在回答问题时条理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可用序号①②③④标记清楚,切忌一口气写一大段,阅卷老师看不清头绪,找不到要点。

五、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一)重视九年级上册内容的复习

根据近几年中考题,考查重点是八年级及九年级上册内容,主题活动共四个小题,其中三个小题出自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内容共四个单元、8课,在编排体系上,部编教材按照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来编排,再加上法治部分,九年级上册内容共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法治六部分,其中和谐部分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一课中维护民族团结考点每年必考,一般作为主题活动的最后一题考查,在备考时,应重点复习。富强和美丽部分六年两考,一般单数年份考查富强,双数年份考查美丽。文明部分六年两考,民主部分六年一考。

(二)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

法治部分是每年必考内容。从教材内容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共53课,其中法治部分共13课,分别是七年级下册的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八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八年级下册的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三课公民权利、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甘肃省定西市近六年中考中,法律知识所占比例如下:

从教材内容来看,法律知识内容共13课,占全部内容53课的24.5%,从中考考查来看,近七年法律知识的考查占25%左右(见表2)。重视对法律知识的考查,目的在于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备考时,应把法治部分的十三课内容当做一个整体来复习,形成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

(三)重视八年级内容的复习

四个主题探究活动中,三个出自九年级上册内容中,另外一个出自八年级内容中。

八年级内容的考点主要有八个,分别是竞争合作为旧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竞争合作求双赢,诚实守信为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消费者的权利为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为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公平正义为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依法行使权利为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为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为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其中诚实守信和承担责任为六年两考,其余考点六年一考。

六、重视热点专题复习

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考试内容越来越趋向于对社会热点的考查,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4]。由于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体现导向性和时代性,因此在中考中一般会选取热点材料来考查。需要重视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重大活动及重要讲话、全国两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国家建设的成就、重大节日纪念日、新年贺词、国家荣誉称号等。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及教材知识,可分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展现大国形象,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习模范人物、弘扬传统美德,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彰显法律权威、建设法治国家,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共筑中国价值,关注民生发展、共创和谐社会等专题复习。2023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应做好以下专题的复习:

(一)2023年全国“两会”

主要以年度通过的新法新规、政府工作报告等为设题素材,考查法治、社会主义民主、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的职权等知识点。

(二)党的二十大

2022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以党的二十大通过重要决议等为素材考查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初心和使命等知识点。

(三)重大周年纪念

202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11周年,可与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祖国统一等知识点相结合。2022年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可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伟大建党精神、凝聚青春力量等知识点相结合,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有何重要意义;可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等考点相结合,考查短短几十年,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西藏和平解放71周年来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有什么重要意义等内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