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教育的深度解读(二十六)

作者: 向世清

STEM 教育的深度解读(二十六)0

向世清,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激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的前沿研发,是参与产业经济战略与决策咨询、基础教育改革咨询、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设计等多领域战略专家,也是上海市最为活跃的科技创新教育专家之一。

前一讲我们从对比性概念的角度,已经阐述了非科学逻辑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和特性,由此我们可以更为全视野地理解思维的不同方式及其整体框架概况,更清晰地看到,科学思维的全部不仅仅只有科学逻辑的部分。这一讲,我们将更为深入地透视非科学逻辑的深度机理。

前一讲中,我们曾经说到,非逻辑思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较为低级的层次,即所有的思考是真的毫无关联、杂乱混搭(这样最终还是要定性为不会思考);一个是较为高级的层次,即思考过程中兼有客观的推理证明和主观的情绪判断,这时的思维更多地既有建立在严格的逻辑之上的推理和证明作为基础,还又能根据主观感受和历史经验进行妥善分析。我们对此继续予以厘清。严格意义上,这里的较低层次更应该被称作完全无由、无端、无理、无规、无依据、无把握的“胡思乱想”(寓意示意图如图1),也就是不会思考的人,“随便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甚至“眼盯着天空做着白日梦”(笑),思考人自身也不知道在想啥、能想到啥、结果会是什么样、结果能怎么样,这样一种漫无边际、毫无目标的思考是不能算作非逻辑思维的。充其量,只是它的特征包括结果有些像非逻辑思维,但它的表现过程与非逻辑思维是具有明显不同的。

说到底,非逻辑思维并不是一种放任、无羁、随意的思维,而是一种超越常规思维的方式,对常规思维的超越才是其根本特征。它的核心实际上是会思考的人,例如有很强的逻辑思考的人,循着同样的意图和目标,但追求不同的、超越的解决方式与思路,在逻辑思考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或者需要跳出逻辑思维思路和结果时,反过来追寻、尝试、故意而为之的思考方式。在这样的意图下,思考者就展现出一种通过打破既定思维框架,寻找新的思考路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非逻辑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基于逻辑思维又高于逻辑思维的更高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非逻辑思维的发生过程上,基本是以一种情形推进,即思考者在逻辑思维不断递进的过程中,在某个点、节点、关键点甚至是转折点时,突然感觉逻辑递进不够理想、合理、实用等,或者突然有了某种联想、灵感,就会将自己的思考导向或者故意转向某种非逻辑思考的方向、结果趋向、方式选择等上去,以至于这时候让逻辑思维的思路和线索发生一定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调整,“从此进入新天地”或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时候,会让思考者自身感到一种特别的感觉,既有可能是兴奋、激动,也有可能是畅快、惬意,更有可能有着强烈的成功感、成就感,更多的时候还有一种释放心结、茅塞顿开、通达开窍,感到石破天惊、超越世俗等。这里可以看到,非逻辑思维还真是在问题许久得不到解决时、遍寻无果时可以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恰好是创新解决问题的本质,也更是实现创新灵感的最佳来源方式。

那么,在跟着逻辑思维思考的过程中,某些机遇、际遇、场景就会成为非逻辑思维的“触发点”或是“发令枪”。图2 给出一般情况下非逻辑思维发生和启动的常见源头和基础原因,图中给出了直觉思维、灵感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和跳变思维,这些都可以用来描述非逻辑思维的出现,不仅指明了发生的时空点,也指明了可能的机制和原因,更指明了那时的一种过程“影像”,我们基本上可以感觉得到,那时刻思考者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思考情境和情景(您是不是可以感受到那样一种画面)。事实上,在这样的时空点,思考者因为遭遇到了某种困境,然后需要不同寻常地解决,于是就爆发了非逻辑思维。而非逻辑思维就在此时循着注重观察、感知和运用直觉,通过联想、模仿、类比等方法生成了新的思维模式和解决方案。可以说,在这样的时候,非逻辑思维是非常管用的,甚至是解决问题的“天赐礼物”!

需要说明的是,高级、高端思维者往往能够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二者之间随意跳转、择机使用,融合形成更为综合全面和高阶睿智的思维。而学习者则需要从小尽早建立起这样的思维模式,当然,打好基础与形成习惯并重(还不成熟的思考者往往还不能灵活自如地使用这样一种思维跳变的方式,因此需要在实际中从小有意锻炼建立这样的能力),只要从小多遭遇多练习,一定是可以尽早建立起足够能力的非逻辑思维的。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思考者能够意识到自身的逻辑化思维本身需要在某个点作调整,驱使自己转变到非逻辑思维的使用,是极其关键的。也就是说,没有自身的打破逻辑思维的意识,也就不太可能有产生非逻辑思维的可能。许许多多的高级、高端思考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往往都提到自己在某种困境下的脱困,最终他们都提到了某种“灵感”,甚至说这些都是老天爷或是上帝的“赐福”,是冥冥之中有神灵庇佑,就正好描述了这种情景。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在那时往往已经在困境中按照原有的思考“百思不得其解”,那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需要“脱困”“转型”“改变”等,这时的意识已经显露得十分明显,就是必须转变,于是才有说“自己先去度度假”“我要先去散散心”等,而往往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也许就是在看着花香锦簇、世外美景中),立即被触发生出“灵感”的。大家看看,有时候,去看看风景是非常重要的(图3 给出这一寓意。这正好也说明,我们平时刻苦地解决问题而不得其解时,不要再拖时间,而是立即起身,动一动、听听音乐、看看风景,休息之下,往往很快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法子。这也正好说明,在应试学习中,我们不要无谓地坐在那里,长时间地做题、刷卷。中小学教师也不要一味地驱动学生长时间学习,认为那才是花苦功,认为那才是努力的学习,认为那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现在, 我们知道什么时候使用和怎样使用非逻辑思维了。很简单,首先,我们在思维困境下、遭遇难题时,既要有更深入的逻辑思维,更要有非逻辑思维的“嵌入”和“插入”。然后,我们要将自己的心理和关注点跳开,进入一种新的“范围”和“环境”,先放松自己,先别想一直在想着的事(其实这个事会一直在你的脑海中,只是此时先被引开到关注别的事上面去了。这里提请大家,特别关注这样的做法,或许这就是人生的高明之举),最终不想着的事反倒是很容易地(似乎是!笑)得到解决了。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待一下非逻辑思维,这是一种超越传统逻辑思维模式的思考方式,它不依赖于逻辑规则或正常的思维模式,而是通过直觉、联想、想象等非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推理和决策。这里,我们抛开习惯使用的因果关系、前提和结论推理和解决问题;这里,我们挣脱传统的逻辑思维对我们的可能束缚,从而跳出无法解决复杂或模糊的问题的“圈子”,以更大的视野、范围、可能、时空、策略甚至是战略思考或寻求可能的解决思路,就有可能获取更大的可能性,就有可能牵扯进更为广泛的资源,原本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归纳而言,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创新和艺术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创造性思维需要超越常规思维的限制,寻找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而非逻辑思维正好能够帮助人们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现新的联想和联系,从而产生创意和创新。当然,除了在创造性领域,非逻辑思维也在决策和问题解决中有一定的应用。传统的逻辑思维可能无法解决模糊、复杂或多元的问题。非逻辑思维通过运用直觉、联想和想象,帮助人们在没有明确答案或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作出决策。这是因为,非逻辑思维可以更全面地关联更多原本从逻辑思维上看似不相关的因素,从而从更多因素中发现原本无法“窥见”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更为准确地“释放出”藏在背后和深处的科学机理、因果关系和自然规律。

最后,在这一讲结束时再次强调,非逻辑思维方法既考虑逻辑,又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逻辑的拘束,是更为高级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深入认识和伺机使用。还要更深刻地认识到,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

下一讲,我们更深入地讨论,怎样更好地产生非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