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通用技术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
作者: 李承霖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创新思维。对于高中通用技术,不同版本的教材几乎都含有“控制”单元模块,由于控制原理复杂、控制内容较多、实验教具匮乏等原因,学生对于该单元的学习和理解存在很多困难。作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控制系统的学习和理解存在很大的困惑,只靠语言和课本,学生很难掌握“控制”单元的内容。
在以创新和实践为主的学科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合用于该单元的教学。此外,由于控制系统涉及的数学、物理、电子、自动化相关的专业知识综合性较强,而通用技术教师大多数是教育学出身,对学生的疑惑往往很难讲解清楚。经过观察和统计,目前“控制”单元的教具数量很少,已有的教具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安全性不足、美观性差、功能单一、操作复杂、演示过程不直观等[1-6]。为了解决“控制”单元教学的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运用多种专业技能,独立研制出了一套适合高中控制系统教学的实验平台。该平台囊括了开环、闭环、干扰、反馈等教学内容,为了方便观察,还在电路中设置了OLED 显示屏,显示相关数据信息。同时,为了使整个控制过程形象直观,还编写了配套的计算机软件,用于展示控制过程的实时运行曲线,使控制效果一目了然。
该实验平台精致美观小巧,机械和电路的设计安全合理,学生可直接观察传感器、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等部件,帮助学生理解输入量、输出量、控制量、干扰等控制系统名词。通过该实验装置,可以提高学生对“控制”单元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课堂效率。
制作过程
完整的实验平台展示和介绍
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由5部分构成:①12V可充电锂电池负责为装置提供电能;②装置左侧为机械结构,红色是指针,由N20电机和齿轮带动旋转;③装置右侧浅蓝色部分为包含控制芯片的控制主板;④蓝牙模块可以让计算机控制软件与装置进行通信;⑤装置底部为透明亚克力底板,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见图1)。
电路部分功能区主要包含6 个按键、3个调节旋钮、2个LED 指示灯、1块0.96英寸的OLED显示屏,其功能如下。
● 按键1按下时,可以模拟电池电压下降,每次按下电压逐渐降低,最低值8.64 V;
● 按键2按下时,可以模拟电池电压上升,每次按下电压逐渐升高,最高值17.28 V;
● 按键3按下时,可以切换系统的启动和停止状态;
● 按键4按下时,可以切换系统的开始/ 停止计时模式,记录表针转动1圈的时长;
● 按键5 按下时,芯片里的程序重新开始运行,系统回到初始状态;
● 钮子开关按下时,可以切换系统开环和闭环的运行模式。
对于开环控制系统:旋钮KP顺时针旋转,可以增加电机的转速,逆时针旋转可以降低电机转速,直至停止;旋钮KI、旋钮KD 此时不设功能。
对于闭环控制系统,此时使用的控制算法为PID:旋钮KP、旋钮KI、旋钮KD 顺时针旋转可以分别增大P、I、D三个参数值,逆时针旋转减小三个参数值,可用于辅助学习PID 控制算法。
电子电路设计
整个装置的电路分为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两部分,设计电路使用嘉立创EDA 软件,可自主选择芯片和元器件型号,并生成3D 模拟图,既方便又快捷。
控制电路的芯片选用了STM32F103C8T6, 它具备定时器资源丰富(4 个)、IO 引脚多(40个左右)、频率响应快(72 MHz)、体积小巧(1 cm×1 cm)、价格便宜(5 元左右)等诸多优势。电机驱动芯片选用RZ7886,电源采用12 V 的可充电锂电池,降压模块采用LM2596S-5 V。
编写芯片控制程序
STM32 作为主控芯片,需要编写相应的程序,才能驱动内部的定时器和IO 口正常工作,采用Keil5软件编写和调试控制程序,涉及程序烧录模式、串口通信、按键、ADC 采样、PID 控制算法、定时器、OLED 显示屏、LED 指示灯、电机驱动、PWM 波生成、编码器数据读取、稳压模块等。
机械设计和材料选购
该实验装置三维建模使用SolidWorks 软件,电路、机械、控制一体化设计,优化结构布局,提升设计效率。表针转动结构使用3D打印PLA 材料,底座采用透明亚克力板。
辅助控制系统教学
该实验装置可分别演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对表针的转速进行控制,通过模拟干扰对比二者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通过OLED屏幕和配套的计算机软件观察实时的转速值和转速变化曲线。
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由输入量(目标值)、控制量、输出量、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组成。在实验平台上,通过钮子开关使运行模式切换到开环,此时在OLED屏幕上显示“Open”标志,在配套的计算机软件上显示“开环控制”(图3)。
通过旋钮KP可以调节当前的表针转速,根据选择的电机出厂参数和齿轮齿数比,在电压为12V时,可粗略计算出当PWM=1076( 满转为7200)时,可将表针的转速控制在150 左右,可通过OLED屏幕显示的实时速度和计算机软件的实时速度曲线得出这一结论。
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由输入量(目标值)、控制量、输出量、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被控对象组成,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多了一个由传感器构成的反馈通道,可通过一定的算法(本实验平台采用了PID控制器)矫正输出量和目标值的偏差。在实验平台上,通过钮子开关使运行模式切换到闭环,此时在OLED 屏幕上显示“Close”标志,在配套的计算机软件上显示“闭环控制”(图4)。
抗干扰能力对比
控制系统中的干扰是普遍存在的,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压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波动,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干扰。为了对比两种控制模式的抗干扰能力,可通过算法模拟电池电压波动,当按键1 按下时,电池电量逐渐下降,当按下按键2 时,电池电量逐渐上升。
选择一个转速控制目标值(比如150),在开环模式下,通过调节KP旋钮,可以使得速度保持在150附近;在闭环控制模式下,调节KP、KI、KD三个旋钮使得参数值分别为KP=66,KI=8,KD=7,也可以使速度保持在150附近。此时,通过按键1、2模拟电池电量的波动,观察二者的速度变化曲线,如图7 所示。
通过表针转速的变化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由于反馈通道传感器可实时检测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偏差,进而在控制器中进行实时矫正,因此,闭环控制的抗干扰能力更强。而开环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差,当扰动出现时,不能矫正输出量和目标值之间的误差。
总结和展望
针对当前通用技术课程中“控制”系统单元教学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如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实验教具功能不足、实践操作机会有限、学生兴趣激发不足等问题,创新性地研发了一套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以表针的转速控制作为核心示例,不仅包含了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干扰分析、反馈机制等经典教学内容,还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功能特性,极大地优化了教学效果。
该项目获得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