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教育》2024年总目录

专题Feature Story

1·08/ 科技创新项目式学习案例

1·10/ 航天服探秘与设计

1·16/ 创意宣传二十四节气

1·22/ 设计家用净水机

1·27/ 海洋守护行动

2·08/ 面向新时代的科学教育

2·10/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

2·15/STEM 教育与研究

2·20/ 澳门中小学科学教育

2·24/ 台湾科学教育发展——以科学建模教学为例

2·28/ 新加坡的STEM 教育——走向进一步的融合

3·08/ 科普研学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3·10/ 中小学研学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

3·14/ 将科学概念融入科普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以青岛科技馆“海洋偷师记”研学活动为例

3·20/ 深度学习为导向的科普研学课程——以“荒漠奇遇记”为例

3·24/ 青少年科学探究夏令营的组织与思考——以秦岭生态科考夏令营为例

3·29/ 发挥场馆资源优势 推动馆校协同育人——天津科技馆研学活动设计思路

4·08/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4·10/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何以探索与实践

4·14/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五级框架——以“停车场自动抬杆系统的优化”案例为例

4·21/ 擦亮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的底色——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案例评析

4·25/ 人工智能发芽土豆分拣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大单元教学设计

4·30/ 用人工智能设计“剧本杀”——计算机与艺术设计跨学科学习项目

5·08/ 非洲科学教育

5·10/ 非洲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5·15/ 坦桑尼亚科学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5·20/ 南非共和国科学教育测评:制度与实践

5·25/ 非洲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5·31/ 非洲民间科学教育组织概况

6·08/ 跨学科概念视角下的科学教学

6·10/ 跨学科概念引领下的科学教学

6·16/ 基于跨学科概念“系统与模型”的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初探

6·21/ 基于跨学科概念的“拆客空间”项目实践研究

6·25/ 基于跨学科概念的科学与劳动实践——“乐山农场”跨学科项目实践研究

7·08/ 小学、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案例

7·10/ 梦想改造家——幼儿园大班STEAM 项目活动

7·15/ 制作小物品——借项目式学习启蒙工程设计,培养核心素养

7·20/ 我是小小景观设计师——校园空地改造项目式学习活动

7·25/ 争当保护空气小卫士——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活动

7·30/ 大树为什么倒了?

8·08/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展示活动

8·10/ 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的本土探索与创新——第七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展示活动综述

8·15/ 探秘图像识别

8·20/ 物理实验中的计算成像——人工智能与物理的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

8·25/ 数字+课程体系: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推进的温州路线

8·30/ 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9·08/ 项目式学习案例

9·10/ 我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项目实施及策略研究

9·16/ 葫芦成长——深度学习视域下幼儿园项目式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9·22/ 迷你太阳能小车——初中物理项目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9·26/ 社区智能共享停车位设计与制作——走向项目式学习的人工智能课堂

10·08/ 第21 届中日韩环境教育交流会

10·10/ 多元文化融合的环境教育——第21 届中日韩环境教育交流会纪实

10·15/ 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 发挥校外教育基地优势——北京教学植物园的教育项目设计与案例展示

10·20/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地球与环境”社团课程

10·24/ 环境教育让传统村落有了更多可能性

10·29/ 基于生态环境教育的校园户外空间创新

11·08/ 青少年天文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1·10/ 新时代下的天文科学教育

11·14/ 天文主题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11·19/ 探索型小学天文课程与教材建设

11·24/ 建设星云社 激发问天志——中关村二小天文社团经验分享

11·28/ 知识服务大众 科学引导人生——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的天文科普教育实践

12·08/ 人工智能课程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

12·10/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什么——以《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修订版)》为例

12·19/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怎么教——以《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修订版)》为例

12·24/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如何评——以《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修订版)》为例

12·29/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三个问题与三条路径

观察Opinion

1·06/ 科学教育实践的循证改进

2·06/ 发挥科学家关键作用推动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

3·06/ 科技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

4·06/ 国际科学教育跨学科概念研究的现状与启示——基于近10 年WOS 期刊载文的分析

5·06/ 将数据技术有效融入科学教育“加法” 赋能学生成长

6·06/ 科学核心素养理念下跨学科融合模式探索

7·06/ 立足“名校+教育联合体”,围绕“三个课堂”为科学教育做加法,推进区域科学教育均衡发展

8·06/ 中小学科学课程“215”教学模式探究

9·06/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加法” 构建科技教育北京模式

10·06/ 以科学教育跨学科概念为载体设计与开展跨学科学习

11·06/ 高校大学生科技竞赛参与动机探究

12·06/ 让青少年尽早开始高阶思维历练

八九点钟Student Projects

1·32/ 探索科研之美 奠定人生之路

1·34/ 志将空中“金石气” 散作甘霖润九州

2·32/ 英才计划:一场与科研的美好邂逅

2·34/ 生如夏花 展我英才

3·32/ 英才计划:栽下一粒科学的种子

3·34/ 积健为雄 不忘初心

4·34/ 英才计划开启我的科研梦

4·36/ 英才计划助力科技梦想改变世界

5·36/ 道阻且长 按辔徐行

6·30/ 科学遇见艺术 实践改变认知

6·32/ 潜力、超越,享受科研与热爱的力量

7·34/ 白澒巧察于流水 成于孜矻恩英才

7·36/ 幸结英才 初识科研

8·34/ 数字化技术助力古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

8·36/“路人”学生的英才养成方法

9·30/ 心无旁骛 唯爱数学

9·32/ 遇到英才计划 从热爱到专注

10·34/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0·36/ 点燃热爱之火:我的英才计划之旅

11·32/ 英才计划:与热爱相伴

11·34/ 在英才计划中夯实科研基础播撒希望的种子

科教展台Teacher Projects

1·36/“桥”见未来 润物释“力”——基于真实情境的“桥梁+ 力学”项目化学习方案

1·39/ 北海的水从哪里来?——小学低年级“水滴的旅行”智能水利模型设计活动

2·36/ 一种新型人工智能机械手教具

2·39/ 一种可调电动势和内阻的改进型学生电源

3·36/ 机械传动结构设计与制作项目学习案例

3·39/“我是昆虫迷”跨学科项目式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4·38/ 生态千岛 行探家乡

4·41/ 生态贵州的绿色实践

5·38/ 真空罐系列创新实验平台

5·42/“做功改变气体内能”演示装置

6·34/ 实用声波可视化综合实验平台

6·37/ 农村中学可拆卸、可投屏的防触电变压器原理及远距离输电教学演示仪

7·38/GeoGebra 在线数学实验室

7·41/ 基于初中、高中地理深度融合的太阳高度、视运动和方位测量仪

8·38/ 光影探究箱

8·41/“独具慧‘盐’:一粒盐引发的思考”科技创新方案

9·34/“植”染中国色 此美有千秋——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9·37/ 山水林村田·生命共同体——浏阳市周洛村考察科教方案

10·38/VEX IQ 测距自动控制技术实践活动方案

10·41/ 我们来建博物馆——城乡馆校合作科教方案

11·36/ 呼吸运动实验模型的改进与数字化

11·40/ 守正与创新——福船“复原”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12·34/ 高中通用技术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以表针速度控制为例

12·37/“云上梯田”智慧生态保护课程——基于学科融合的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NSTA专栏NSTA Column

1·42/ 揭开黑箱的奥秘——通过黑箱活动向11年级学生讲授电路与科学知识的本质

2·42/ 北极反馈:不是所有变暖都一样

3·42/ 物理中的滑动与碰撞

4·44/ 变化发生了吗?

5·44/ 整合场所批判教学法

6·40/ 生态与社会公正工程学习

7·44/ 品种繁多的花园

8·44/ 品种繁多的花园

9·40/ 化学品运载车

10·44/ 我们呼吸的空气

11·42/ 玩转垃圾

12·40/ 基于探究的实验室期末考试——替代性评估

活动设计Activities

1·49/ 混栽

1·51/ 制作一个STEM 纸玩具

2·49/ 打造一个玻璃容器迷你花园

2·51/ 自制亮晶晶的葡萄酸糖

3·49/ 发射火箭

3·51/ 自制百花香

4·49/ 制作水下地图

4·51/ 在罐子里制作天空

5·49/ 摩擦蛙

5·51/ 变色花

6·49/ 有趣的欧不裂

上一篇: 科学新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