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乐教学舞蹈元素的多点融合
作者: 朱玉梅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舞蹈元素,可以起到良好的助学效果。音乐舞蹈与音乐知识、音乐作品、音乐活动、音乐训练、音乐创编高度契合,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学生自然进入舞蹈学习展示环节,在体验中成长学科认知。同时,教师还要创新教学设计,深入渗透音乐舞蹈内容,为学生带来更多鲜活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舞蹈元素;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29-0050-02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不仅能为课堂增加动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声势、律动、伴奏、演唱、展示都带有舞蹈元素,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舞蹈展示机会,在实践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初中生思想活跃,对舞蹈内容有强烈的认同感,教师要适时设计和组织,让学生主动进入舞蹈环节,在实践中内化音乐认知。
一、舞蹈元素与音乐知识的融合
教师要理性设计乐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音乐舞蹈的介入,可以辅助学生学习,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音乐知识包括诸多内容,教师及时渗透舞蹈元素,将音乐知识做有形处理,让学生观看音乐舞蹈,以此达成音乐鉴赏目标,培养学生的乐感。
如,教学“校园的早晨”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等经典校园歌曲,并详细地介绍了校园歌曲产生的背景,让学生在观看和欣赏过程中建立相关概念,从健康、积极的情感释放角度展开思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跟唱,结合画面进行感知和体验。为形成乐感基础,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声势律动操作,在学唱过程中渗透舞蹈内容。教师利用动作语言加以辅助,给学生学习启示。教师深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律动表现,及时给出技术指导,将学生律动进行舞蹈化处理,逐渐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
音乐学习中渗透舞蹈内容,其融合点众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关注度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展示肢体动作,对音乐做直观解读,以体现融合性学习特点。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辅助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舞蹈元素与音乐作品的融合
音乐作品内涵丰富,教师组织学生做鉴赏学习时,不能只关注旋律、节奏、情绪、主旨等内容,还要观看一些动态表演和展示,利用多种信息激发学生,让学生建立立体认知。音乐舞蹈能够对音乐做动态展示,如一些歌曲演唱需要伴舞,以全面解读音乐作品。
教师要深度解读音乐作品,提升教学设计的匹配性,让学生自然融入到音乐核心,建立有形的鉴赏认知。在教学《歌唱祖国》这首歌曲时,为激发学生的欣赏思维,教师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解读歌曲特点,梳理音乐知识,指导学生观看音乐视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学习这首歌曲。教师借助多媒体闪唱活动播放《歌唱祖国》,要求学生主动设计声势,通过律动、伴奏、伴唱、伴舞等形式,参与到视频观看和欣赏环节。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学习,要求每个小组研究一个闪唱的方案进行讨论,最终选择一个方案进行排练,学生对闪唱活动充满期待,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使教与学变得更加和谐。
三、舞蹈元素与音乐活动的融合
教师要结合音乐学习内容做设计,组织学生展开音乐学习活动,在动态体验中内化音乐认知。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要有对接融合的意识,让学生在动态演绎中建立乐感基础。舞蹈是音乐活动的辅助手段,教师需要巧妙渗透,让学生自然进入音乐舞蹈感知环节,形成乐感。
教师要结合学情,筛选音乐活动形式,给学生带来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乐感体验。如教学《红旗颂》这首歌时,歌曲旋律宏伟壮丽、热情奔放,教师要求学生聆听这首歌曲的音频材料,从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角度展开关注,对音乐形象进行积极探索,从爱国的情感角度展开鉴赏。学生熟悉旋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特点做集体探索,学生在回馈中展示自己的个性观点。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推出了歌伴舞编辑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伴舞方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演出视频,让学生对伴舞表现做观察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设计启示。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做直观展示,各个小组做专业评选,学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启示,从而提高助学价值,为伴舞方案设计提供了更多助力支持,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舞蹈元素与音乐创编的融合
学生对音乐创编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做好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音乐创编过程中成长学科认知。在进行音乐作品解读、鉴赏时,教师设计了合作学习任务,顺利调动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舞蹈元素的全面渗透,能为音乐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教师要做好整合处理,为音乐学习提供更多拓展机会。特别是音乐创编活动,需要调动学生创造思维,教师要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对活动组织进行创新探索,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如教学《新世纪的新一代》这首歌曲,教师组织学生观看音乐视频,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并尝试做创编设计: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需要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演唱(可以独唱或合唱),学习小组集体设计演绎方案,特别要增加伴奏内容,利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做现场表演展示,负责伴奏的学生设计一些舞蹈助兴演出。学生对歌唱演出形式展开设计,在小组内进行排练和演绎操作,增加了打击乐器的运用,如此,可为学生提供伴奏操作的机会,为舞蹈动作的渗透创造条件。教师深入学生群体,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创编表现,及时给出指导,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辅助。教师提出的创编学习任务,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
舞蹈与音乐教学的多点融合,能够创造出更多学习契机;舞蹈元素与音乐知识、音乐作品、音乐活动、音乐训练、音乐创编等方面的融合,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动能。教师要做好教学调查和设计,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