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础 凸显价值 提升素养
作者: 许九奎
摘 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各地的中考都已经取消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因此研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成为指导教学的重要法宝。基于《课标》全面解读2021年河北省中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并针对典型试题,剖析学生答错的原因,由此梳理、总结对教学的启示,以增强中考化学备考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中考;化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8-0038-12
一、2021年河北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自2010年至今,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以下简称“河北中考化学”)的结构一直保持稳定。化学部分12道题共40分,综合部分9道题共20分;题型依次是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每种题型均是由易到难排布。
2021年的河北中考化学试题,紧扣《课标》,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注重融入新材料、新科技,以彰显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活品质方面的重要价值。试题弱化了对概念的机械记忆,而侧重基于应用背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同时试题还着力体现对教材实验的理解,突出科学探究,体现学科本质;此外试题还特别关注对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整套试卷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即要落实“知识为基、价值引领,能力为重、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以此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精选情境,体现学科价值
2021年的河北中考化学着力从生活、社会、科技前沿、绿色环保等方面选取情境素材,以引导师生关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进步,彰显化学为人类服务、促进社会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学科价值,并着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同时很好体现了“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命题原则。
第4题以最新的科技成果“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化镓为情境,考查学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中提取原子、元素关键信息的能力。如此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第5题关注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社会热点,以“碳中和”“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燃料”为情境,体现我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如此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第8题以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为情境,与202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呼应。该题从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分类处理垃圾、倡导公交出行和发展燃煤发电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中的巨大作用,进而促进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学科思想。第35题以新情境“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为测试载体,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是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紧扣课标,考查基础
2021年的河北中考化学试题紧扣《课标》,涵盖了其中全部的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涉及到20多个基本化学实验、20多个常见化学反应、80多种化学物质、80多个基本知识点。
第1题考查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第3题考查金属及其合金的相关知识;第10题考查霉变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家中天然气泄漏应如何处理,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有助于健康生活;第29题从生活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命题,考查纤维衣料的鉴别、维生素的识别、除异味的活性炭、炼制汽油的原料、保护气应具备的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能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如此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4、5、9、11、13、31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分子的性质、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变化,突出了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转化观等化学学科观念,并巧妙融入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数形结合”“守恒”等学科思想,充分体现出宏观、微观、模型、符号“四重表征”的学科本质。
第2、6、12、13、14、28、30、35题,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物质的除杂、粗盐的提纯、化肥的鉴别、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等基本实验操作,到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基于实验证据的推理等,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
(三)图文并茂,考查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化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化学关键能力的核心,是整合了化学学科核心思想和基本观念,对化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等自觉、间接、概括的反映能力,也是思维的具体化和化学学科化,既反映了思维的特质又反映了化学学科的特质。其主要包括分类与比较、宏观与微观、符号与表征、变化与平衡、定性与定量五个方面的思维能力。第5题主要考查符号与表征思维能力和“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守恒观念;第11题通过对非晶体、绝缘体、稀有气体、纯净物等基本概念进行辨析,考查物质的分类与比较思维能力。
2021年的河北中考化学试题还有12道题以数据表格、变化曲线、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实验流程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如第4题以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承载的信息,考查学生宏微结合、符号与表征的化学思维能力;第7题以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为载体,考查学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第28题通过硫燃烧实验和“悬空倒置集气瓶”的趣味实验装置图,考查学生分类与比较、符号与表征化学思维能力,第(2)小题的答案应包含两层意思“吸收生成的SO2和防止污染空气”,如果只答一个点则不能得分,这考查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第31题以框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分类、变化、表征等化学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第36题采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数据,本题的情境有两个创新:一是大多数以表格形式呈现的计算题,往往是第一次、第二次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才出现减少,而本题却将盐酸完全反应隐含在第二次数据中;二是一般是向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而本题却是将“石灰石粉末”加入到稀盐酸中,这样的设计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符号与表征、定性与定量思维能力。
(四)凸显实验地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因此我们要重视并加强实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1年的河北中考化学部分,有9道题是从实验的视角命制的,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展水平,同时还突出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第2题考查学生规范、安全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第6、12、13、14题考查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证据的收集与分析、结论的归纳与表达等能力;第28题考查学生对环保、安全地完成“硫燃烧”实验和对实验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化学知识以及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水平;第30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仪器的辨识、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原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操作细节的把握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处理等;第35题以过碳酸钠的性质和实际应用为素材,通过设计相对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是否理解了实验探究过程,是否初步学会了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推理等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第36题考查学生在阅读“用石灰石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图表时,提取、分析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二、典型试题分析
【试题2】图1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主题中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几种基本实验操作。以图示的形式展示操作,一目了然,减少了学生的文字阅读量,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回顾近5年的河北中考题,发现有4年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命题,并且重现考点较多。例如2017年第3题,图2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
2018年第2题,图3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2019年第29题,图4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B)
启示:掌握科学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是保障实验安全、顺利进行化学实验和成功完成探究活动的基础。中考的导向很明确,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其练好安全、规范使用仪器的基本功。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不只是为了在实验操作考试和升学文化课考试中得高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感知化学的魅力,进而使其能真心喜欢化学,爱上化学。例如2017年、2018年、2019年、2021年的中考选择题中都涉及到了酒精灯,它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加热仪器,很多学生对它看似熟悉,但对它由几部分组成、灯体内酒精过多或过少有什么安全隐患、给试管中的液体或固体加热的规范操作是什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用灯帽盖两次等并不清楚。其实,酒精灯有其独有的构造美,其使用过程也体现了有序思想。看似司空见惯的酒精灯,如果教师能利用好,就可以增进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设计智慧、内在价值、蕴含思想的感悟,进而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试题7】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40 g NaCl
B.2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30℃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试题分析:本题是选择题化学部分的最后一道题,试题蕴含的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高、区分度好。近几年的命题,每年的视角、信息载体、呈现方式等都大不相同,如2017年通过“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表格中的数据信息,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水平;2018年通过“4个坐标图反映化学反应的四种过程”所蕴含的信息,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水平;2019年通过文字叙述“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判断滤渣、滤液的成分”,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水平;2020年以“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酸反应”为新载体,用一幅坐标图呈现反应变化过程的信息,由此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和溶液酸碱性的学习水平。2021年则是把多年未曾出现的溶解度曲线融入题中,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对溶液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溶液质量与溶解度的相互关系等。本题答案为D.
启示:无论是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还是以“模型、图像、表格+ 少量文字叙述”的形式承载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物质的溶解等过程的信息进行命题,第7题都是一道能高度区分学生学习水平的试题。面对常考常新,不能只靠刷题就能提高得分率的试题,需要教师多给学生读图、析图、议图以及作图的机会,如此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炼信息,学会分析、厘清问题,进而学会用图形、图像、表格等正确表达信息的方法。
【试题14】图6所示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甲: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很少、浮渣多,说明试管中的水是硬水
B.乙: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丙: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向下按易拉罐,溢出水越多,手受到的压力越大,说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D.丁:在材料、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匀速拉物体,物体越重,拉力越大,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试题分析:本题是理化综合题,近几年都是以实验示意图的形式呈现,2个来自于化学实验、2个来自于物理实验,其中化学部分都是最基本的实验,且绝大多数是教材中的原图。本题A选项源自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实验4-3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B选项源自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图1-19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但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