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作者: 焦裕伟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规则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通过观照这面镜子来检视自身的行为。学校管理只有处于一定的规范约束之中,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走进通中附校,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谐的校园建设等都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为之叹服。而在这所学校和谐发展的背后,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的行为所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如何让学生快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老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通中附校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把行为习惯分成文明礼仪、自习纪律、就餐秩序、两操管理、爱护公物、卫生管理、考勤反馈等,做到规范学生认知、强化学生习惯、多元评价行为。

结合通中附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具体化、及时化的量化管理模式,根据我班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综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创造性转化为我班可行的管理模式:

一、理性教育,行为规范

1.着装要求:入校时,学生的着装要求为统一的学校校服;

2.课堂听课的要求:背不靠桌,手不支头,头不伏桌,手在桌上,眼随师转;

3.就餐要求:排队入食堂,平均分餐,按照指定位置就座,安静就餐,不随意聊天,就餐后整理干净就餐位置卫生(桌面,桌下);

4.午休要求:按时午休,午休期间不交头接耳、不影响他人;

5.课间操要求:及时到规定区域整队,快静齐;等待跑操之时不喧哗、不打闹;凡不能跑操者,需班主任出具书面证明;

6.公物管理要求:爱护校园环境,保护绿植、墙面、教室外的班级文化栏,爱护教室内的公共物资等;

7.卫生要求:保持室内卫生整洁,桌面整洁,书橱内书籍等物品摆放整齐,讲台保持干净整洁;

8.考勤要求:按时到班到校,上课铃声响之前到班。

二、感性教化,环境育人

道德和纪律是约束学生行为的两种方式,如果说理性教育是限制学生行为的下限,那么感性教育就是提升学生行为的上限。

在严格遵守制度的前提下,我们应当通过充满人情味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学习赵桂霞校长《建设一所新学校》中提到的“问卷调查”的方法,让全体师生参与,充分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创造性、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真正关心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

学期初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国学苑、红色广场、名生大道展现优秀毕业生风采以及教学楼中的“励志标语”“先模人物”“名校风采”。这些都为学生展现了人生未来的无限可能。潜移默化中振奋学生,让学生将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进步。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既有“尺度”又有“温度”,才能让学生在约束下实现“真自由”。

三、责任细化,家校合力

1.专题活动,强化意识

班级开展养成教育专题主导活动。班主任要利用每周班队会时间对学生“一日常规”标准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指导,统一要求学生的规范行为。班内建立“一日常规”评价督导小组,建立“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的强化机制,落实“一日常规”要求,并在班级范围内巡查记录。

2.团结一心,榜样树立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各任课教师要树立高标准的育人观,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自己课堂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良好习惯影响和带动学生,要学生早读和课前按时到班,教师首先要按时到岗,要学生讲究卫生,教师必先洁身自爱;要学生励志好学,教师必先爱岗敬业;要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先言行一致。

3.家校联动,合力推进

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中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因此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必须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由于所在学校为寄宿制学校,学生家庭居住分散,距离学校较远,所以,为了与家长多沟通交流,我们每个班都建立了家校群,走读生群,学科小组群等。这样方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情况等,表扬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努力争取家长更好的配合。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每学期期中,每个班级再分别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情况,共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除此之外,必要时,各班级也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召开家委会或小范围家长交流会。

四、专项考核,多维评价

1.检查方式

检查方式分为每周的评比结果和抽查。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课堂表现、课间操表现、就餐、午休情况等。学校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情况进行量化赋分。

2.结果运用

制度要求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既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又将极大地催动学生自发养成习惯的行为。学生从入校开始进行习惯的养成,每一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每天有课间操点评,每周有班会课,每月有年级评选以及学校开展的班级评比,评选学生之星等活动。学生养成教育的考核结果纳入班级总体考核。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综上所述,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将管理做细、做实、做优。结合学校实际,在工作中注意细节,不好高骛远,将常规做到极致。坚持在教育管理中提高站位、扩大格局、抓实落点,守正创新,不断充实,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迎难而上,促进教育教学的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