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作者: 袁兴利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中要求:“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课程理念”中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笔者就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了一定的研究。

一、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小学语文要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中可以把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设计的前面,使评价嵌入教学过程,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反思与内省提供依据,发挥其诊断与激励作用,实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一来,评价就不再只是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检测,而是系统性的建构出“教学—评价—教学”的螺旋式上升链环,有利于学生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首先,依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其次,确定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积累相关语句;通过了解小艇的特点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领会作者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再次,依据教学目标,明确评价标准,设计评价任务:默读课文第2段,把描写小艇特点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句的作用,并能找出作者从哪几方面对小艇的特点进行了描写?(检测目标1)浏览第4自然段,勾画出本段的中心句。圈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的关键词,并通过对比、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学习运用抓关键词的方式进行积累背诵(检测目标2)。小组合作学习第5段,完成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的表格。对比学习小艇的特点与景物、风景相结合的表达特点(检测目标3)。最后,依据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我们关注并尊重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的主体差异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既为学生的体验创设真实情境与可行性任务,又为学生的发展预留空间,具有一定的生成性,避免评价实施“千人一面”。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如学完《草船借箭》后,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广泛参与,教师布置了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本剧的作业。学生立刻兴致勃勃地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开始分角色排练,还动手制作了道具。第二天,学生就投入到排练之中,通力合作,力求所扮演角色的语气符合人物的身份。当表演中出现停顿时,小组成员还着急地用手势暗示,惟恐精彩的表演出现“瑕疵”。表演结束后,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评价,寻求更大的进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学习了一些表演技巧,增强了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也大幅提升。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清晰地感受人物形象,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也获得显著提高。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课文适合改编成课本剧,开展课本剧表演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渠道,丰富语文学习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如,在《景阳冈》《猴王出世》等课文的教学中,组织学生按步骤开展“读书—搜集材料—复述—说评书—评论”活动,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习惯和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在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

三、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正如新课标所述: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反思、优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方法,总结出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方式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利用总结出的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语文过程性评价的多重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比如在教学《将相和》“负荆请罪”这一片断时,我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内容。表演完后,先要求表演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表演时的感受,对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颇的同学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请罪时是真诚内疚的,我在表演时露出笑意,不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态。”接着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学生在相互评价中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通过自评、互评及教师指导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