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微生物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探究

作者: 曾磊

《微生物基础及应用》是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微生物基础及应用》(第2版)内容包括《走进“微生物基础及应用”课程”》《项目1 微生物的分类》《项目2 微生物的培养》《项目3 微生物的筛选和保藏》《项目4 微生物的应用》,同时以知识链接或拓展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微生物学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动态。为了便于梳理学习内容,每一项目都列出了项目小结。全书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此,笔者就中职学校《微生物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予以探究。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微生物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懂得如何应用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地说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这三大目标。以《微生物的分类》这一项目为例。(1)知识目标:熟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长繁殖特征,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危害。(2)技能目标:了解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熟记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结果和原理;能够通过菌落特征鉴别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3)素质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微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拓展、创新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养成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的良好职业素养。

二、激发课程学习兴趣

《微生物基础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内容复杂、抽象。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就业的需要,既要讲授科学知识,又要培训实践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微生物的分布》这节课堂教学中,事先准备琼脂平板等材料,课堂上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观察身边微生物的兴趣,让学生现场动手采集身边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分别对空气,呼出的气体,口腔唾液,洗手前和洗手后的手纸币,硬币等物体上的微生物进行收集,不仅真实地感受到身边的微生物,还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培养变化,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引出微生物的群体概念“菌落”,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食品专业的学生通常对食品的制作比较感兴趣,为此我们投其所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制作酸奶、面包、酿制葡萄酒、酒曲酿酒、泡菜等食品。虽然有些学生家里也会自制,但是他们对这些活动的兴致仍是极高。在制作过程中,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并相互联系,通过控制关键条件,分析讨论结果,有利于系统的掌握运用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并理解徼生物与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的关系,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和“无菌操作"概念,培养卫生习惯。

三、重视课程实验教学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基础及应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主要根据实验内容与实验过程的要求,尽量独立完成实验,注意操作规范。教师对首次出现的实验操作要点讲解和操作示范,对实验过程中的普遍问题或部分同学的具体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微生物基础及应用》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制片和观察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微生物菌数的测定方法等。为了达到这些实验目标,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实验前预习。学生在实验前应认真细致地阅读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以及实验所用的仪器等有关情况,明确实验的具体要求与实验流程或实验过程。(2)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要求与内容,严格认真地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尽可能作到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同时应注意与同组同学的配合。实验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实验结束后必须将实验结果报告给老师,或给老师检查,合格后方能结束实验。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中所用物品、仪器等收拾整洁或归还给管理人员。并将实验台面与周围环境、地面等清扫干净后才能离开。(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实验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结果与讨论等方面。应按实验报告的统一要求完成。并于指定时间内收集上交给实验老师,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记录备案。

四、优化课程教学评价

评价应该贯穿教学全过程,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与学习过程中,应用生物基础知识研究的方法、设备等情况,不依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把学生在活动、实践、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要研究并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联系生活和专业的开放性试题。过去对学生的课程评价是静态的,一般由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平时表现给学生评分,评判标准过于简单,只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发展,更忽视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查。这种评分模式就像一根指挥棒,使学生只是“死读书”而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不断解决问题,最终完或任务的能力。课堂综合评价(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态度)与各种考试成绩的结合,更能科学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总之,在中职学校的《微生物基础及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并结合中职教育的目的和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基硅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及职业生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