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课堂质效 方得始终发展

作者: 伍纯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守住课堂、重视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底线,守住课堂、忠于讲台是一线教师的最高境界。作为南山区的数学教师,守住课堂的第一要义,是充分了解南山区本学期数学教研计划,包括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实践创新、“双减”政策下的低负高质为目标,以坚持“重自主,真合作,深探究”、教学与生活相融、过程与结果并重、回归学习本真、落实数学理解、均衡区域质量、发展学生素养为理念,以坚守课堂主阵地、单元整体巧设计、分步教学重实施为行动指南。守住课堂,低负高质,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工作努力的方向。

课堂的核心就是教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个性,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课堂教学也称“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门艺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材是载体,教师则是主体与载体之间的一座桥梁。如何处理好这三位一体的关系,达成低负高质的课堂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钻研教材,吃透教学目标。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有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等多达二十来个版本。根据调查显示使用最广泛的是人教版教材,曾经我在内地学校任教的十几年时间里用的都是这个版本。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是知识架构明了,知识点突出,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思想教育,哪怕是新岗教师用起来也很容易上手。

深圳中小学现在使用的北师版教材则更注重联系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让学习情境化、活动化。北师版教材很少有明确的知识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推进,问题串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递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所以授课教师必须吃透教参,读懂教材,才能引导学生有的放矢高效学习。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了如指掌,做到教学目标不明确不上讲台。从教三十多年以来,我经历了三次大型课改,教学目标从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到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到本次课改的学科核心素养,每一次都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每次课改我都会认真研读新课标,每节课我都会根据教参撰写教学设计,详细批注教材教法,进教室前做到胸有成竹,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其次,激励学生,打造生动课堂。生动,才是课堂该有的样子。生动的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以组织教学为前提。组织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师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规划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激励学生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设定目标与奖励制度,对高质量地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有独立见地的课堂发言、展现良好的行为习惯予以奖励;鼓励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互助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组织课堂学习竞赛,如:男生与女生比、组与组比,激发竞争意识和求胜心里;运用游戏和趣味数学等激发学生思维.....

对于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要提供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是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之所以出现学困生,很大部分原因是缺乏内驱力。调动其学习内驱力,让他们乐意完成课后基本练习,是高效课堂必须要做到的。在随堂练的教学环节中,我坚持做到习题分层,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积极完成。

最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达成高效课堂。良好的组织教学是高效课堂的首要保障,组织教学能力是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摸索积累。常用的组织教学手段有:有目的预防(对所任班级对比激励);眼神提醒,有不怒自威的效果;个别暗示,边讲边走到不专心听讲的学生身边,敲敲他的桌子,维护其自尊心又不打断课堂连续性;一视同仁,对违反课堂纪律的班干部不留情面,公平公正是一种极好的课堂执行力;树立榜样(个别表扬或小组表扬)等等,都非常利于构建有序课堂。二是教师要脚踏实地上好常规课。多看、多学、勤钻研,踏踏实实做好备、教、批、辅、改(考)、评等常规教学工作。立规矩,正学风,严肃课堂纪律,认真对待每一节常规课,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守住课堂四十分钟,落实每一环节的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低负高质的。三是千锤百炼打造精品课。我一直认为教师专业的真正成长是从上好第一节公开课开始的,公开课的千锤百炼就是对自己专业成长的献礼。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课越上越好的诀窍就是思考再思考、试讲再试讲、改进再改进,万般打磨方成精品。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专业技术含量的过程,如何低负高质地把书本知识内化?我认为教师在夯实基本功的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抓住课堂关键教学环节对知识进行内化的技巧。下面结合《乘法分配律》一课的教学,谈谈对以下四个关键环节的处理。

1、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让学生快速融入自己课堂,这是一种技巧。导入的方法很多,比如视频播放、情境引入、复习巩固等,基于学科特点,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要及时、简洁,尽量做到开门见山。切忌故弄悬殊,一开课就把学生绕晕了。《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最难理解和掌握的一课,教学情境是贴瓷砖。在本节课之前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开课时我开门见山地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新的运算律(乘法分配律),同时也板书了课题。随即提问: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分配律长什么样吗?这样自然进入新课探究。

2、互动。互动包括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指向明确,面对小学生,我主张手术刀式的提问,老师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庖丁解牛。在生生互动时,教师要根据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互动探讨,互动探究必须基于认知的疑惑,而不是流于形式,设置一些可有可无的活动。在执教《乘法分配律》一课时,课堂上我让学生分男、女生两大组,用两种方法计算瓷砖的数量:一组分颜色计算、另一组分两面计算,然后分小组汇报算法,不同思维碰撞,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3、点拨。处理好课堂生成与预设的关系,针对学生表达或分享的观点,及时进行点拨。该肯定的肯定,该指正的必须指正。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这是我课堂上对乘法分配律公式的板书,为了突出搭配相乘,我特意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和箭头进行标注,并强调:数B一定也要记得乘C,不能光屁股跑了,这是学生最容易犯错误。

4、 结论。基于数学学科特点,教师每一节课都要依据课标、教材,引导学生探究到一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同时也要形成相关的能力和数学素养。所以总结时,教师非常有必要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探究到的知识体系是明晰的,否则学生就会学得含混不清。例如,在乘法分配律一课的课堂小结时,我特别强调乘法分配律包含的两种算法中,最后必须是把两个乘积相加,这与乘法结合律的连乘有本质区别。

最后谈谈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大方面,旨在服务于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俗话说:教有常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当下这个在追求变革的年代,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我认为适合学情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小学数学课堂切忌天马行空,创新也应该万变不离其“宗”,筑牢对基础认知与常识的教学。我始终坚持,数学课堂追求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切中要害的学科实践、少而精的作业,精讲精练,堂堂清,低负高质。

年轻教师常会照搬名师的教学设计来上公开课,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历练不够、教育机智不够,风格不同、气场不同......课堂教学要考虑很多因素,所以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适合学情、因地制宜的教法才是好方法。名师的课堂不仅要观摩,还需要揣摩,才能了解其精髓。

其实课堂的样子就是教师生命的样子,我一直认为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就是教师的职业尊严,也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底气。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唯有安心立教,才能不辱使命。

守住课堂砥砺前行,行稳致远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