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任务群策略实施

作者: 郝飞

摘要:新课标语文科目学习任务群六大任务中,有五个都与阅读教学相关,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任务群策略过程中,不仅要满足课本需求,更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形式多样化的实践,让学生获得真知灼见。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习任务群

一、引言

新课标中着重提出,语文课程内容教学的组织和呈现主要使用学习任务群的方法,分别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大类。其中除第三类以外,拓展型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都直接指向阅读教学,因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学语文老师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线实践者,深刻领会并实践学习任务群策略成为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学习任务群可以理解为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在特定主题框架下,布置学习任务,然后实施教学过程,并最终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实践可以从学习任务布置、阅读教学课堂实施、课后实践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1)学习任务布置立足课本要求夯实生命底色。针对课本,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对应的学习要求。但是教师在学习任务布置过程中,又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要求。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每一种形式的学习都和生命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布置教学任务时应在立足课本的同时,积极拓展与对应单元主题相连的关于生活、思辨、价值观等的更深刻的内容。比如在布置《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单时,除了为学生布置课本要求完成的任务,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寻找关于辩论的思辨部分的相关内容。这样就从课本出发,发散开去,扩大了学生的思辨视野。另外比如在学习“孟子三章”这一部分时,除了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三篇,再为学生布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自强不息,庄子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坚强豁达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还有在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的祖国》和陈毅的《梅岭三章》这两课时,布置学生去搜索上个世纪初期被逼走入生活绝境的中国人经历的苦难,以及革命先辈们,以生命为代价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光辉事迹。让学生把当时和现在进行对比,体会现在生活的幸福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明白舒婷所说的“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为了国家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的斗志、勇于奉献的精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不论怎样,教师都要在实施学习任务群策略时带领学生去探索关于生命更宏大的主题,为学生夯实生命的底色,勇敢迎接生活的挑战。

(2)阅读教学实施形式丰富多彩课堂风格多样。初中学生青春期特征明显,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抽象性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增强,兴趣广泛,喜欢探索新事物,但在学习上自我控制能力弱,缺乏坚强意志,对于单纯的课本内容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实施丰富多彩,形式风格多样的内容呈现方式。比如在学习七上课文《再塑造生命的人》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真的蒙住眼睛扮演一名盲人进行活动,从盲人在生活的各种障碍入手,思考体会在盲人的世界生活是多么黯然失色,进而激发学生对海伦.凯勒的敬佩和让学生思考为何题目叫再塑造生命的人,感同身受的体会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另外在八上新闻阅读环节,可以找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近期新闻比如球赛,游戏比赛等在课堂上介绍讨论学习。在新闻采访环节,让师生之间互相采访并成文。采取风格多样的课堂呈现,学生喜闻乐见,学习效果显著。

(3)课后实践应用加深心得体会内化学生认知。白居易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在书本上学习到的任何知识都只是停留在浅层,甚至这些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随风消散,遗落在记忆的深处,更没有达到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的境界。古语云"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只有得到深入地实践,学生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才会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因此在课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展开与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十分必要。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举例来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命之趣”,单元所选的课文,从不同侧面记述人与动物的故事,课文的作者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和对动物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与冲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对动物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的态度,对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看法不一。因此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建议学生在家里养一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亲自照顾、喂养,亲身实践与小动物相处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继续思考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进而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与反思,并最终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三、结论

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创新、改革更好地体现了“轻负担、高成效、提思维、促成长”的理念,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积极使用这一策略,提升了学生在新课标中提出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耀伟,李永佳,孙嘉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6):82-87.

[2]陈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孙采文,徐鹏,"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探究[J].中学语文教学,2021(8):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