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新”背景下应用文和读后续写教学中的“332模式”应用研究
作者: 龙向炳摘要:“三新”教育改革为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带来全新而艰巨的挑战,如何破解新背景下应用文和读后续写教学之困?笔者依托所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高中英语“332模式”作文》进行了应用研究。本文介绍了该应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经验。
关键词:“三新”教育 332模式 英语作文教学
一、核心概念界定、相关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本研究所提的“三新”,指新英语课程标准及其新英语课程和新高考。其一,新课程标准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其二,英语新课程主要为2019版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包括三个必修和四个选择性必修。其三,新高考指以《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准绳的英语高考,其体现形式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Ⅰ、Ⅱ)。
2.应用文写作和读后续写是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表达性技能。《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应用文写作和读后续写的质量描述为:
——能在书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态度;能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能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能续写语篇。
——能在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确切表达意思,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能使用多模态语篇资源,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3.高中英语作文“332模式”,是就高中英语作文的篇章结构、内容要点、语言运用三个层面所作的概括。该作文模式是笔者于2021年结题的《高中英语作文“332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在业界反响较好。经论证,该成果能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实践中为应用文和读后续写教学继续发挥作用。
(二)相关文献综述
本研究参照的核心文献是《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以及作者本人的教育科研研究成果。
1.《英语课程标准》是高中英语教学和高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支持。课标指出,高中英语应用文和读后续写教学,是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有效地使用书面语表达意义。
2.《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是中国高中教育评价的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强调,高考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动能,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进行“教学反驳”,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3.《高中英语作文“332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凝结了笔者多年的一线课堂教学心得和一整套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经验,为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经验及实践成果。“三新”背景下应用文和读后续写教学中的“332模式”应用研究基于该研究成果,既是顺藤摸瓜,也是在追求教学创新。
(三)背景及研究价值
新高考英语试卷写作部分包括应用文写作和读后续写两节,总分40分。有数据表明,实施新高考后,学生在写作这个部分尤其是读后续写的得分低得惊人。调查发现,普遍的问题是,作文部分增加读后续写后,或者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对两个写作板块的重视程度不同,或者由于学生在考试中耗时费神于读后续写过多,往往造成应用文写作也完成得不理想。
基于上述情况,研究新高考作文教学的读物、指南、攻略层出不穷。这些指导教程有的以历年高考真题为蓝本进行分析和案例呈现,有的关注作文构思和“微技能训练”,总体上是面面俱到,应有尽有,但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们又总有千头万绪、无处下手之惑。2022年9月以来,本课题组成员多次赴省内外兄弟学校,通过参加各种读后续写专题培训会、研讨会,参考大量读后续写教学书籍和资料,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和新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已基本形成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解决“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之困提供了借鉴。
一、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结合“三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和读后续写的教学模式。
1.研发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322模式”及其教学课件。
2.开发设计读后续写“1+5模式”及其教学课件。
(二)研究内容和重点。
本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为基于全国卷(Ⅰ、Ⅱ)的应用文写作与读后续写教学。
1.应用文写作,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高中英语“332模式”作文》(适用老高考)基础上,探索适用于新高考的“322模式”。文体包括日记、邮件、便条、通知、新闻报道、演讲稿、欢迎词、倡议书、各种信件等。
2.读后续写教学,着眼于训练学生阅读故事性短文,根据其中情节,续写故事的能力,重点依托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1-4单元语篇主题,借鉴“332模式”作文的理念进行读后续写教学实践,构建“1+5”模式。
三、成果及经验简介
本研究的成果形式有希沃教学课件、论文、学生习作集、专著等,主要包括:
(一)按体裁设计应用文教学,应用322模式(3段2句2层),形成每个文体至少1篇范文集或学生习作集。
(二)按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1-4单元语篇主题分类设计读后续写教学,构建“1+5”模式,其中“1”指主题,“5”即人物、情节、衔接、主题升华和语言运用。
“1”:基于读后续写所给的语段以及2个段首提示句,判断语篇主题——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此框架下确定文章的具体主题思想。
“5”照以下思路进行:首先,确定文章的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第二,按“故事山”(Story mountain,即:Beginning-Development-Climax-Ending)思路构思情节;第三,考虑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内容和语言的衔接;第四,主题升华,可直抒胸臆,也可寓理于事寓理于言。第五,语言运用着重于动作描写、情感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动词的时态一般用过去时态和进行时态(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进行时等),表达句式用并列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倒装句、强调句、直接引语、间接引语、无灵主语以及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独立主格结构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梅德明、王蔷主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3.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4.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