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做事拖拉陋习矫正策略探究

作者: 许徐红

当今社会,做事拖拉现象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们常常面临着时间管理不善、拖延完成任务、效率低下等做事拖拉行为,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未来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学生做事拖拉现象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事拖拉陋习成因分析

在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做事拖拉现象进行案例分析时,我们选择了一位名叫小辰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小辰是一个典型的做事拖拉学生,经常出现拖延症状。在完成作业、准备上学、整理书包等日常事务中,他总是表现出拖拉、消极的行为。在完成作业时,他往往需要老师的多次催促才能开始动手,甚至常常因此耽误上课时间。在准备上学时,他也总是临时抱佛脚,导致经常迟到。此外,他的书包经常凌乱不堪,找东西的时候总是东翻西找,找了半天还没找到,给自己造成了诸多不便。类似小辰的拖拉学生在每个班级都会有,存在普遍的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学生做事拖拉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个体心理特征、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学校教育氛围等多方面因素。首先,个体心理特征在学生做事拖拉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学生由于天性内向、消极,缺乏自我激励和主动性,容易产生拖拉行为。其次,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做事拖拉有着重要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引导和督促,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最后,学校教育氛围也是学生做事拖拉的重要因素。学校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自律能力培养以及正面引导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表现。

上述案例中小辰的拖拉行为主要源于对任务的拖延和对任务的不重视。在心理特征方面,小辰表现出一定的拖延倾向,缺乏对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他对学习任务的感知和认可度低下,缺乏对学习任务的关注、重视与投入。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小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纵容和溺爱,家长过多地满足了他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对他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的指导。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导致了小辰对任务的轻视和拖延行为的形成。

二、做事拖拉学生矫正策略

1.树立时间观念

错误的时间观念是造成学生做事拖拉的根源之一,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校和家庭应群策群力,共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时间管理的主题班会、学习方法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对时间的尊重和珍惜;家庭则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规定学生的作息时间,教育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其次,学生也需要从自身出发,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时间观念。他们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目标清单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进而改善做事拖拉的行为。

2.学会合理规划

学生做事拖拉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缺乏合理规划的能力。因此,学会合理规划是解决做事拖拉问题的重要途径。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规划能力培训、制定学习任务书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养成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任务的习惯。其次,家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比如制定每日学习计划、生活安排等,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规划习惯。

3.学生互帮评价

学生互帮评价是学校教育中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也是矫正做事拖拉行为的有效策略之一。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间的互帮评价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和评价中,认识到做事拖拉的不利影响,从而自觉改正。同时,学生间的互帮评价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

4.家校合力提升

在家庭方面,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孩子的时间管理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在学校方面,教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做事拖拉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家校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家校合力提升是学生矫正做事拖拉行为的综合性策略,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三、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与实践

时间管理是指个体在处理各项任务和活动时,有效地利用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是指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并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彻底改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目标设定和任务规划

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首要方法是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制定合理的任务规划。学生需要学会分析任务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2.时间分配和优先确定

学生应学会根据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合理分配时间,并确定优先处理的任务。在时间分配上,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3.自我管理和习惯养成

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逐步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在督促与激励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合理安排课外活动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做事拖拉行为与个体心理特征、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氛围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学生矫正策略,强调了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正面引导和家庭教育的积极干预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提高学生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