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悠悠 音韵飞扬

作者: 徐霞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新课改中再一次强调了学生应掌握器乐表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指出学生在第一学段(1—2年级)应能积极参与演唱、演奏等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在艺术实践中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在第二学段(3—5年级)应能自信、自然地进行演唱、演奏等活动,并且要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学习意志力等,此外还要发展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推行,器乐教学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小学开设竖笛教学的重要意义

1.能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乐趣

由于竖笛具有简便易学、便于携带的优势,学生往往会对乐器爱不释手,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会拿着乐器,并且想主动吹奏自己感兴趣的乐曲。在这样强烈的兴趣牵引下,他们会扭转对于乐理知识的消极学习态度,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以便可以吹奏自己喜爱的乐曲。

2.能够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学生在吹奏竖笛时能感受到声音的高低以及节拍的长短,能够训练自身的识谱、视奏和视唱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调动听觉、触觉等器官。锻炼音准和乐感,增强音乐表现能力。通过竖笛表演可以克服心中的紧张情绪,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此外,对于班级的合奏,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促进多元化的发展。

二、竖笛进课堂的措施分析

1.建构合理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建构恰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竖笛教学时,目标与内容的制定要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目标的设定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熟悉竖笛的音色并掌握基本吹奏方法、学会吹奏一定数量的乐曲、能够为不同风格的乐曲进行即兴伴奏等。其次,教学的内容要适宜。

2.夯实教学所需的知识技能

教师向学生介绍与示范这一乐器时,要跟学生讲解竖笛的发展历史、竖笛的音域以及特色、吹奏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吹奏技巧:

注意口型。正确的口型是吹奏的前提。口型对于音质、音色、演奏技术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初学时,应该首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口型。

注意手指。灵活的手指是演奏的基础。提高手指灵活性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先把乐曲整体的速度放慢,当逐渐熟悉、逐渐解决了难点之后,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缓缓加速,以便清晰地对待每个音符,如实反映乐曲的速度。

注意呼吸。充足的气息是吹奏的源泉。由于竖笛的一个特性是只需用自然呼吸的力度便可发出声音,因此在实际吹奏时不需要特别大的气息量,只需把握气息的流畅与稳定,缓缓地吹出即可。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吹音阶训练,不仅可以提前熟悉竖笛的调性,还可以将口型、手指和呼吸的要点结合起来,起到很好的巩固练习的作用。

三、结语

在新课改政策背景下进行竖笛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新的课堂思维与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措施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竖笛教学质量。竖笛“走进”课堂也是为了竖笛“走出” 课堂。我们应该意识到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它是学生学习器乐的基础,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质,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知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