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作者: 李敏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师行为的转化。特别是对初中物理教师来讲更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具有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等特点。还有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孩子为留守孩子,家长无时间或根本不注重家庭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观念和积极性。更需要教师优化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吸引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按新课标理念,就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风格的转型,教学方法的多变等方面进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新课标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正常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了解当前的学生的心里特点、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从我们学校每学期在对教师测评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绝对权威型教师的抵触,而民主型、朋友型、幽默型教师胜出,“棒棍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教育信条早已经过时。
新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这一课时,可以让有乐器的学生带上乐器,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来演奏乐曲并且让他们分享对声音有特性的理解,而有些学生对某些歌星感兴趣,因此在讲“音色”这一抽象概念时,可以用多媒体先后播放不同歌星所唱相同的歌曲,引导大家听歌识星。或者激发学生去模仿,就这样学生在很轻松的环境中,理解了音色这一抽象概念。把每一节物理课当做朋发之间的一次真心交流,而不是具有统治力的教师雷利风行的表演,因为现在的大多数初中生会抵制甚至投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的前提,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教师才会喜欢你的课堂。
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风格的转型
新课程观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过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文化必须转向以学生为主,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再是命令式的家长作风。而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逐步调整教学行为,转变教学风格,才能使物理课堂得到更好的优化。
一堂课的时间、空间以及可获得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教师越强势,所占用资源和机会就越多,学生的机会就越少。特别是物理这一门课以实验为基础,更要求教师要做到1、“愿聆听,不包办”,2、“善提问,重反馈”。从教室里随手拿一个东西都能做出精妙的实验,更喜欢鼓动学生改进实验,最喜欢与学生一起“玩”各种实验。例如:在学习压强一章内容时,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随手从学生的课桌上拿一支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手挤压,受到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靠笔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要痛一些。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教师演示实验时看到现象的印象要深得多,教师应该喜欢学生随时插话、质疑、辩论,赢了学生得意的“炫耀”,输给学生夸张的“羞臊”。
三、灵活多变的教法,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教法的多变才是优化课堂的关键,才能更好的使物理课堂吸引住学生。那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有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掌握,用实验和模拟实验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物理过程,它可以变间断为连续,变静画为动画,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地运用电教媒体设置一些物理情景和演示程序,这样可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船闸的工作过程、抽水机的工作过程等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知识。
(2)敢于创新,恰当利用趣味实验。有些实验完全按教材进行操作,不仅效果不好,而且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通过改进的实验,可明显増强实验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观察塞子跳起时瓶内的变化”这一实验的演示时,效果非常差。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改进,用酒精代替水后效果显著增强。塞子跳出时,酒精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因酒精的比热容较小,根据 Q = cm∆t。当质量相同时,酒精的温度变化比水的大,降温较多,容易看到液化现象。再如,在教学电流的测量一课时,可事先调查班级学生的生日,拿出准备好的水果橙子电池、导线、音乐卡和其他器材,同学可以随音乐一起唱《生日快乐》歌,通过恰当里用趣味实验,即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有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添了物理课堂温馨和谐的气氛。
(3)课堂内容的生活化、故事化。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如讲光的色散时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肥皂水、杯子、脸盆、平面镜、水管、水等物质制造出“人造彩虹”;在学习“摩擦力”时:先让学生观看在冰面上人很难行走视频资料。教师点评:摩擦力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不存在摩擦力,请同学说出我们的生活变成什么样子。举青蛙的“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镜成虚像;以曹冲称象的例子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等。
物理课堂的优化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摸索与总结,教师就像导演,每一节物理课都是教师风格不同的作品。需要想方设法通过建立良好的正常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学风格,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变,让初中生找到“自我”,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使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主角。让他们深深体会导演作品的内涵,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最终使学生由“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