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教学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渗透

作者: 陈晓妮

摘要:情感是人对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需求的一种感官体验,它陶冶也影响着人的智力活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等。音乐相对其他学科比较,更具有自己独特的效果,在抒发情感上以及情感的宣泄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学生身心得到发展。本文重点对情感教学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渗透进行探索。

关键词:情感教学  小学音乐  课堂渗透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堂最主要就是学会如何培养自己的情感,而培养情感就是为了突出那个“情”字。可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审美为目的的音乐课如今却成为了纯粹的老师传授音乐知识,学生在下面不耐烦的听讲,整个课堂充斥着枯燥乏味的基本乐理和技能训练。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音乐课上只是单纯的在乎教学的认知和技能,在情感方面的培养很少考虑,这就违背的音乐课的初衷。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让学生从小在美的陶冶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而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发挥情感的教学就需要老师在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探讨出一套教学方案。

一、情感教学模式的概述

情感教学是在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以最大的限度去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着积极地作用优化教学为目标,用一个较为稳定的教学框架,且配上情感教学策略和评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品。这样的请姑娘教学模式是跟以往人们的认知的教学模式不相同的,它是根据学生在教学本身中所产生的活动规律为主打,以情感为主要路线,教师再从情感出发去修改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发挥情感的积极性。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可以去激发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这种情感的教学模式更应从小学就开始着手,从娃娃抓起。

二、情感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渗透的途径

(1)积极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在学习中是乐于学习的话,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很好。当然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上的感染力,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会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音乐的表达形式的表现,或委婉或活泼或庄严或凄凉,这些都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的体会到音乐作品所想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音乐话剧,让学生能更加近距离地感受音乐带来的美丽。

(2)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都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想象力可以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许多伟大的发明家都是源于音乐的启发。在音乐教学中,每一次的音乐课传授都应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在欣赏《找春天》这首歌之前,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埋下谜面,提问,歌曲让我们在哪里找春天?怎么找春天?让学生带着想法、目的去欣赏这首歌,欣赏过后更要积极地去开导学生,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官冲击下,发挥自己想象力,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心情、表达的气氛,这样他们不单单只是在音乐中感受到春意迎面扑来,更能自己发挥自己的思维,在音乐中寻找共鸣,从而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们理解歌词。

比如《黄河大合唱》,可以事先问问学生黄河在哪里?告诉他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课件中为他们播放一系列的黄河照片,让他们可以感受到黄河的宏伟气魄,引导他们在歌词中寻找音乐的意境,在音乐的高潮与平缓阶段为他们详细地说明此处的作用,想表达的思想,以及这样的歌词是为了推动整部作品的高潮,逐步地指引学生, 让他们不单单能够领略到歌词的大意,领悟到歌曲想表达的情感,感受祖国的大好山河的宏伟壮观,更能进一步地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再比如听赏《妈妈》的时候,让学生用心去聆听,自发想象自己的妈妈日夜操劳,辛苦持家的场景,想象妈妈劳累了一天之后的样子,以及因为自己的好成绩欣慰的样子,去引导他们要爱自己的妈妈。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一定会感慨颇深,再让他们去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此时他们一定都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能意识到妈妈的不容易。而这些道理平时单单靠老师单一的说教并不能起到什么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去感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3)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因素,而这种气氛应该是民主的、愉快的、和谐的、轻松的,这样会大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毕竟小学生的天生就喜好动,让他们稳稳地坐着上完一节课,还能全部吸收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老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设立一些有趣、有探究的游戏,这些游戏与音乐紧密相关,让他们在一个好的气氛中吸收更多的音乐知识,除了教会学生音乐知识,音乐的理解,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用音乐去表达,偶尔在课堂上一个小型歌舞剧、音乐剧,让学生自行地组队,自己去编排编剧、选取音乐,让他们在音乐剧、情景剧中根据不同的道具、不同的着装、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背景音乐,把故事表演地淋漓尽致。在编排中感觉旋律的存在,在玩耍中认识节奏的特点,接受音乐的洗礼。

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更需要老师全身心的爱这份事业,爱着他的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对学生敞开心扉。对于每个学生都要关注到,因为学生只会因为老师的一个语言、表情、动作、甚至一个及其小的动作而受伤或者鼓舞。老师应该尽量地以情感人、以情管人,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积极及时的表扬,再接再厉,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不能暴力相待,要从侧面去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去鼓励他,让他敞开自己的心胸,接受大家,接受音乐。这样的师生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平等互信的和谐关系,才能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更巩固。才能启发学生真正的爱上音乐。

三、提升自我的教师素质

想要让音乐被更多学生接受,教师是关键。音乐是通过教师这个载体传播给学生的,只有教师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的创新自我,改革课堂的死板、老旧的上课模式,以积极、创新的新面貌面对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当学生爱上音乐之后,他们会自发的去学习音乐,去探索音乐的美好。一个能被音乐熏陶的学生,他的智能也会得到提高,道德得到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缺乏情感的教学是单调的,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无功的。只有我们的教师努力地去探索,勤于思索,在传统与新时代中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教学课堂上,我们就能让情感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焕发光彩。而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积极性、健康向上的情感,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相对简单轻松很多,教学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这也有助于人们对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获得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以及审美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李晓岚.情感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大众科技,2015,(3).

[2]李旭.绽放音乐课堂魅力——谈参加河南省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大赛体会[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6).

[3]胡李鹏.以情带声,声情并重——以小学高年级教学为例浅论音乐课中的情感培养[J].音乐时空,2014,(23).

[4]王蓉芳,曹珏.对情感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运用分析[J].音乐时空,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