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作者: 王书玲

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教学设计0

【目标确立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解读

一 1.4 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积极、主动、平等地与老师交往,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尊敬、理解和关心老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和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怀与鼓励,进而促进自我发展。

3.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教师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不善于与教师进行交往和沟通,不会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不理解老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犯错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不能理性地去看待,理解和尊重。

通过学习本堂课,学生能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有助于师生共同学习。

【教学目标】

目标1:分析典型事例,理解师生交往的意义,学会正确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目标2:分享交流具体事例,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目标3: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知道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

评价任务1:分析典型事例,理解教学相长的内涵,从学生成长和教师成长两个角度阐释师生交往的意义。

评价任务2:对比不同情景,探究在师生交往中应有的态度和应选择的表达与沟通的方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针对目标2:

评价任务1:交流分析具体事例,理解老师表扬和批评的初衷和目的。

评价任务2:对比分析对待老师表扬和批评的不同态度和方式的效果,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做出正确选择。

针对目标3:

评价任务1:自主学习,准确说出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评价任务2:合作探究,理解彼此尊重的内涵,说出几点尊重老师的具体做法。

评价任务3: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能通过恰当的方式解决师生矛盾。

评价任务4:分析总结,学会从“师”、“友”两个角度关心、理解老师。

评价任务5:回顾整理,当堂检测,对教学相长和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有进一步的把握和应用。(总结性评价)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习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尊重和理解老师。

突破措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例,小组合作、交流,总结重要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照片导入

播放同学们与老师交流相处的照片。

导入语:同学们,这些照片大家熟悉吗?上面都是我们与老师们相处的瞬间,教室、办公室、实验室、操场、卫生区……学校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老师既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领者、指导者,又是我们生活中的陪伴者、倾听者,同时又是各项活动的组织者……那么,你与老师关系如何?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引出课题:师生交往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生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2.老师做好简要的目标解读

二、具体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环节一:师生同进步】

(本环节是对应目标一的达成。)

悄悄话一

王老师,今天我想来说一下您。外表来看呢,您人美声甜,身材好,从生活上呢,对我们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细腻至极。刚开始,我还以为您是一位婉约派淑女老师呢。后来,我的这种看法逐渐改变了。

您对我们的学习实在是太严厉了,甚至苛刻。上次因为我们作业完成的不好,您发起火来就如同河东狮吼。有时看到您都感觉到恐怖。可以说,您完全是豪放派的女汉子老师。

帮帮我:我应该怎样改变,让我的学生更加喜欢我?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感谢同学们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大家学到了好多。我们现在这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又称为什么呢?

引出“教学相长”话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合作探究:

1.在与老师的相处中,大家有过和老师“教学相长”的经历吗?

2.分析刚才同学们讲的小故事,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相长?

要点提示: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观点和见解;与老师分享学习感受。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一)通过互动交流活动,引出“教学相长”的概念,从互动中感受理解师生交往对老师、对学生的意义。教学活动(二)结合同学们自身的与老师交往的故事,知道与老师交往应有的态度和方式。两个活动落实达成目标一。

【环节二:正视抑和扬】

(本环节是对应目标二的达成。)

悄悄话二

班主任的脸真是六月的天,今天上午我算是见识了。上节课还表扬我,说我近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课间操却又因为我偷懒少跑了一圈狠狠地批评了我……

我来分享:

1.你印象深刻的老师表扬或批评你的事情是什么?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请你思考:

2. 回想刚才大家说的事情,同学们面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态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3. 面对表扬或批评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要点提示:正视表扬,直面批评,理解用心,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以及他人的事例,深刻认识到老师表扬和批评的初衷和目的,对比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知道应该怎样面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环节三:共建师生情】

(本环节是对应目标三的达成。)

自主思考:

1.读课本68页内容,说一说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合作探究:

播放一段有关师生冲突的视频。

2.看视频,想一想,视频中的师生关系符合我们期待的良好状态吗?老师和同学的行为各有哪些不妥的地方?他们应该怎样改进?

3.你与老师发生过矛盾吗?怎么解决的?

4.综合刚才所学,请大家谈谈对“亦师亦友”师生关系的认识和做法。

要点提示:

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分析原因;坦诚沟通,宽容理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促进,亦师亦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明确视频中师生关系的不足之处,同时对比自己生活中与老师相处的经历,对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关心老师等有切身的体会和理解,从而知道怎样做才能实现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二)当堂检测,拓展提升

最近两个星期,对于八年级的李军来说是漫长而难熬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他在家里既要做饭做家务,又要照顾年幼的弟弟,还要抽空去医院陪妈妈,往往连作业也顾不上写。期中考试结束了,李军知道自己考得不理想,但心里很想尽早知道自己的成绩。犹豫再三,他还是来到了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李军说:“老师,我这次考试的成绩怎样?”刘老师说:“平时不好好用功,现在还有脸问我?”

(1)刘老师的回答是否妥当?简述理由。

(2)李军应该怎样做?请你给他出个主意。

(3)请你就师生之间如何做到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提出自己的建议。

正确答案:

(1)刘老师的回答不妥当。因为师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老师也应尊重学生。

(2)理解老师批评的用意,心平气和地与老师进行交谈,主动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没有考好的原因。

(3)老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要尊敬老师,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三)课后拓展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份师生交往秘籍。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