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物理实验课

作者: 汤秀峰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为理解和发展物理规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物理实验还可以用来检验物理假说的正确性,物理实验还能够开拓物理应用的新领域。

另外,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理的理解。

物理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

物理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在物理实验中,还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优良品质,这种品质的迁移,能够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的良好公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物理实验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的事项包括

〈1〉对本次实验知识的准备。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的步骤等,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物、像、镜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所成的像为什么不同,像的虚实、正倒、大小距物距有什么关系”;B:猜想假设。与凸透镜相关的点有光心、焦点、二倍的焦点,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可能与这些点有关。

②设计实验。

a.当U<f时      b.当U=f时      c.当f<U<2f时

d.当U=2f时     e.当U>2f时

③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用一支蜡烛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屏,研究烛焰的成像情况。设计表格(略)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略)。④分析论证。分析记录的数据,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B: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C: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⑤交流讨论。

〈2〉实验器材的准备。如上述实验中,需要: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3〉明确实验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以及仪器的操作方法。如质量的测量中的天平秤。天平秤由底座、横粱、托盘、标尺、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砝码、镊子等构件组成。底座块大体重,保证天平的平稳;横粱作为天平的两臂;托盘,装载物与砝码;标尺,标定游码示数;平衡螺母,测量前调平天平秤;游砝,测量过程中调平天平秤;指针,观察天平秤是否平衡;分度盘,观察指针所在位置,从而判断天平秤是否平衡。

在使用前还应知道天平秆的最大秤量与感量,使用前要使天平平衡。指针偏向那边,证明那边质量大,螺母要向相反方向调动,直到调平。

游码相当于一个砝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它在标尺上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测量时,被测物要放在左盘,砝码要放在右盘,计算方法是:被测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十游码的质量。如果把被测物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计算方法是:被测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一游码的质量。如果要用天平秤量液体,要把被测液体放入烧杯,秤得结果减去烧杯的质量。如被测物为粉状物质,要放在纸上,并且要在天平秤的另一则也放一纸同样的纸。操作时,取放砝码要用镊子,且要轻拿轻放。移动游码也要用镊子,不可用手直接接触游码。不可使用生锈的或脏的砝码,使用生锈的或脏的砝码,测得的数值小于实际数值。

〈4〉做演示实验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演示实验。它分为引入课题演示、建立概念和规律的演示、深化与巩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演示、应用物理知识的演示。演示实验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坚持科学原则,不得弄虚作假。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实验操作简单,由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及推理简单。演示实验现象要清楚、明显、直观。做演示实验,要配合讲解,实验与观察、思考相结合。

〈5〉划分实验小组。划分小组应以3至5人为宜,太多了,就会影响组员的参与度。各小组设一名组长,主持整个实验过程。各小组还应有一位记录员,记录实验现象、数据、结论等,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小组间合作交流时,每个小组成员都应积极参与,争做本组代言人,把本组实验结果报告给大家,进行交流与评估。

划分小组时,要按照互补原则,力求小组成员分配合理,达到最佳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在实验过程中,小组都要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

二、要介绍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像在屏的中心,但模糊不清;像在屏上面或下面;像的中心清晰而两边模糊

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如像在屏的中心,但却模糊不清,就需要调整光屏的前后位置;像在屏的上面或下面,是由于物体的中心、光心与屏的中心没在同一高度;屏上所成的像,中心清晰,两边模糊,是由于物体不垂直镜面,需要左右扭转镜片。

三、让学生充分参与

有参与才有兴趣,兼顾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可以在交流讨论中调动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四、要学生有获得感、成就感

参加活动,如果一无所获,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而获得感、成就感更能增强物理兴趣,会像魔法一样让人着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