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有效培养策略
作者: 刘秀真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出台以后,“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经过专家们长期深入细致的调研,广开言路征集各方建议,最终认定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集中终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观念,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具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优势互补,加强交流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的教学改革”。目前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尚处于理论探索建构阶段,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已是较为成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把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呢?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所面临的新的研究课题。
在高中学段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的引领下,我们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培养和提高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策略。
- 调动学习小组,积极参与教学情境的创设
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感悟和分析,这对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还是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都可以在一定的情景熏陶中,使学生获得逼真的体验和思考,从而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接受。情境创设,是教学改革中教学手法创新的重要内容,一般是由教师通过一些渠道搜集素材创设情景,这些情景呈现在课堂时学生多少有点陌生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们积极发动学习小组为新课的学习收集素材,参与老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选送的材料一旦被老师选用,将得到表扬和奖励。暂时未被采纳的材料也会被择优保存在资料库中,以备后用。
比如,我们在学习《多变的价格》前,通过课代表给全班九个小组分配了调查任务:利用节假日分别去超市、农贸市场、大型商场、早市等地方,用时30天,记录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并把它绘制成图形,简要分析影响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的小组做出的方案被采纳。他们拍摄的图片、绘制的图表被用在了课堂情景创建中。
通过小组自主参与课堂情景的创建和自创情景的课堂再现,实现了优势资源共享。在这个活动中学习小组深入到生活实践中搜集到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真假混合,需要他们甄别、挑拣、绘制图表等工作,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又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二、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运用体验式的活动型课堂,培养政治认同、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学习方式和启迪、引导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体验式的活动型课堂,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情景鼓励学生参与,时时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的培养政治认同、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创建活动情境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比如可以通过模拟课堂,开展知识竞赛,小组辩论赛、角色扮演、小品等。
在学习《公民的民主权利》这节课时,我们先在班内选出小组代表,由老师带领他们去村委会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流程和村务公开的程序,再由这些代表向其他同学讲解在调研中获得的认识,并指导同学们在班内组织开展了一场村民选举和村务公开模拟课堂。学生扮演成村民、村民代表、和村委会主任,在模拟的村民大会上共同参与选出了下一届的村委会成员,包括村委会主任、村长、村委会委员,并制定出了村务公开的原则、内容、方式等。通过这种活动型课堂同学们深刻认识了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了公共参与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从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出发,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问题的感悟和理解,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时还可以对学生思维上加以引导,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对人教版高中二年级政治教材《中华民族精神》进行教学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逆向而行奔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视频,并向学生展示了一些中国与其他国家抗击疫情的措施和效果。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所发挥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引发了学生在情感上对民族文化和中国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了政治认同素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基于此,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剖析,教学情境创设,教学互动与管理三个方面来完成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结构性创新,架构起高效、快节奏、强素质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学科思维能力。如此,才能真正做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完成教育教学既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