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作者: 谢春山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生长期,具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观,他们非常在意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以及对自己的评价。而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我们课题组开展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活动,主要从教学评价的主体,教学评价内容,教学评价的实践三方面来探究。

关键词:中学生  教学评价  探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活动行为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教学态度作为教师教学理念的主要依据。因此,教育教学评价应当建立目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该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师生校色的转换,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捆绑式评价

学生上进心强,集体荣誉感强,小组间的竞争,无疑给了每个小组进步的动力,但为了给组内多加分,组内好学生便会在课堂上多次发言、在作业上更加认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二、运用同伴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培养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的态度,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因此,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组际互评,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一方面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并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

三、教师激励评价,促使学生进步

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教师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合作状况包括组内合作状况和组际合作状况。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即效果良好。

四、学生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完善

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都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重要原则,要以促进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

根据中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评价实践探究。理论运用于教学实验中评价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来单纯的技能提升,已经提升到了方法、态度、价值观等更高的层面。建立研究与实践的体制,更合理,有效的组织力量,还需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会做的越来越好,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