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无痕教育

作者: 黄焱

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最巧妙的教育往往是让学生无知无觉的感受,而且有春风化雨的效果。”在教育又让学生感觉不到在教育,让学生自己去领悟道理或方法。我想这种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行的做法就是无痕教育。

一、源头活水细寻来!——无痕教育之追溯根源

对于无痕教育不是只有今天的教育在追求,其实我们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比如 孟母、老奶奶、王羲之,他们都没有对着孩子喋喋不休地进行说教,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发。《读禅有智慧》一书,同样也找到了许多无痕教育的影子。故事中的老禅师用一种独特的“默无声息”的点化来教育小和尚,这比当面训斥、极力指责、甚至严厉惩罚来的高明得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是刻骨铭心的,也是最具成效的。通过这个成功的案例,我们同样能感受到:成功的教育不是喋喋不休地传经送道,而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从以上的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无痕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时有声盼无声!——有痕教育之现状反思

静心反思当今思想品德课教学,正在如何引导孩子们的德行?偶有一次听专家评课时,也指出在课堂操作上最糟糕的是根据行为习惯目标要求的教学预设,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作秀表现有四:

情境秀:《中秋节》一课,老师突然说道:“外婆来了,你们就不跟外婆说说话吗?”孩子们都愣了,其中一个小女孩总算明白了老师的意图,说了声:“外婆你坐。”

表演秀 :《我们一起做》一课,要求学生画自己两只手前,“老师,我可以把双手蘸上颜色,然后贴到白纸上。这样就画下自己的双手了。”

活动秀 :《找朋友》一课,先讲童话故事,再唱跳,找到朋友后报出名字,最后和自己班级中自己喜欢的朋友三三两两地进行着一些平时经常进行的活动(画画、看书、玩玩具等)。最后继续在找朋友的歌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开放秀:《我的课余生活》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问老师:“老师,您的课余生活中最喜欢什么?”老师笑微微地说:“跳舞。” 孩子激动地说:“我也是。”老师做惊喜状,适时反馈:“真的,我们下课后一起跳一段。”下课了,这位孩子一直绕在老师的身边,老师奇怪地问:“你怎么不回教室?”孩子腼腆地说:“你刚才说要和我跳段舞的。”

反思如此有痕起到的德育效果将会如何?刻意追求有痕=课堂作秀,品德课堂作秀=假大空高。

三、春风化雨润无声!——无痕教育之把握课堂

基于对无痕教育根源的追溯,对有痕教育效果的缺失,我想如果我们能将这无痕教育合理地运用到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让教育的浓彩淡化些,让教育无声地去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品性,必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体验一下它的魅力:

(1)让“心灵”的窗户敞开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能看到他们的欢乐和忧伤,也能看到他们的成功和失败。有时它会为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而目不转睛,有时它会为老师的大发雷霆而暗淡失色。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透过那一扇扇“窗户”,去读懂每一个孩子。

(2)让酣睡的耳朵醒过来。学生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总有自己对行为道德独特的见解,总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他们想对老师说,想对同学说,也想对自己说,而这些有意无意的语言正是孩子内心的流露。

这是在上《我爱秋天》的一幕:一个小女孩正极有兴致地述说着她与桂花发生的事。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您不是告诉过我们,要保护花草树木,更何况是公园里的桂花呢?如果大家都去摘它那别人就不能闻到更香的桂花了。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在文明的道德行为和对亲人的爱上出现了分歧,该怎么办?孩子们并不知道这个女孩爸爸的情况,我相信如果他们知道了,一定会原谅她的。正在这时,那个小女孩站了起来:“老师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我的爸爸他自从瘫痪后再也没有闻到过公园的里的花香味道,再没有看到过桂花了,我知道他很喜欢桂花。”虽然这堂课因为一个孩子的话偏离了主题,没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相当有意义,他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人文关怀,这是意外的收获,这是一堂因偏离主题而变得更完美的课。

(3)让内心的情弦颤起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指出:“品德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而能引起震撼的法宝就是学生的情感,它容不得强迫和说教,而需要自愿、自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次情感的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自己悟出道理。 比如五年级教材中《我们和诚信在一起》,利用当下的新闻假奶粉的事件引出诚信的重要性。

(4)让突兀的音律融进来。如果有人问我:“公开课上你最怕出现什么状况?”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怕听见异样的声音。”这异样的声音其实就是指学生没能按照老师预设的线路走,使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我们俗称这种声音为“打横炮”。这是教师在进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第二课时台湾篇教学时的场景。当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特产胜景而急于进行一饱眼福时,教师巧妙的设计将学生的情绪急转回落,顿生失望与气愤之情,从而发自内心的急切盼望两岸早日统一。

四、云横秦岭家何在?—— “无痕教育”之注意要点

从教师自身把握无痕教育的层面看,需要注意的有:学会隐蔽教育意图,这是无痕教育的基本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力行身教和榜样显示,这是无痕教育的主要方式。“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生活无小事,处处皆教育,这是无痕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身边着手,不放过任何教育的机会,不要总想着创设某种情境来教育。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嫫林斯基所言:“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要求的时候才能实现”。让我们的教育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在情与情的愉悦中唤醒学生,让他们的思想得以升华,让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最终达到“教育无痕”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