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渗透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
作者: 席继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可见,德育已被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从教学实践来说,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非常有利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依托数学学科的特点,坚持“文道合一”的原则,深入研究,吃透教材,并从自身道德修养、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等方面努力,让数学教学与德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文道合一”,渗透德育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如果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在教学过程当中,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这样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统一是必要的。
二、巧用错误资源,进行挫折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很多生成性资源——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以此作为切入点,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呈现开始,站在学生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知,让学生的思维遇到挫折,出现争议,激起学生继续思考的欲望,从而摸清其错误源头,掌握其思维的运行轨迹,纠正其错,让学生体会战胜失败之后的喜悦不亚于成功的喜悦。
三、巧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康有为先生曾说:“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例如数学教材上“回收废电池”、“节约”、“奥运开幕”等数学问题分别渗透了环保意识和爱国意识,教师应及时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积极引导渗透。又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还有,在教学“统计”时,我有效的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利用我市新城区建设的一些数据和资料进行编题练习,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家乡的繁荣而从小努力学习。这样安排教学,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灵活地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德育渗透”的技巧性和方式的适宜性,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恰当、自然的进行德育渗透,还要让学生深切地感悟到数学知识精神品质,突出德育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赋予数学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使学生产生共鸣,感化他们的心田。
四、严格要求,在作业中渗透德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应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学生的作业不仅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时主动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单位关系、小数点必须书写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还经常在班级搞作业展览,树立榜样。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要求,也规范了学生学习习惯的行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五、课外学习,延伸德育教育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一本好书相当于结交一位良师益友。适当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培养品德。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研究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华罗庚从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这些都是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在教学中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光辉业绩和崇高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强大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六、言传身教,感受师德熏陶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师德形象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以至潜移默化。 教师的“言传”能否深入学生的灵魂并化作行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身教”。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充实的业务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言传身教。“执教品先行,育人先育己”, 教师一方面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依法执教,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在课上渗透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用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应处处为人师表,做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使学生感受师德的熏陶。唯如此,作为教师,才不会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神圣称号。
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内容和途径有很多,作为数学教师,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有度、有效的道德教育,力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德育这朵“奇葩的花”在孩子们的情感世界里盛开得更加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