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廉相卢怀慎

作者: 潘春华

卢怀慎,滑州灵昌(今属河南滑县西南部)人,祖籍范阳(今属北京西南部),潭州参军卢挺之子,唐玄宗开元初期知名宰相。

卢怀慎年少时传承家风,俭而守礼,谨而聪颖,后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御史中丞、迁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册封渔阳县伯等。唐开元元年(713年),卢怀慎官至宰相,任职期间心胸开阔,谨慎明知,不恋权位,不争名利,荐贤举能,正直敢言,与同为宰相的姚崇精诚合作,为开元盛世作出了贡献。

卢怀慎为官30余年,历经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三朝,清白如一,廉苛自律,简朴节俭,从不经营产业、搜刮钱财、贪图私利,衣服、器物上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他认为居官发财是可耻的,自己甘守清贫,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虽然地位尊贵,但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子儿女经常挨冻受饿,生活贫困。他得到的俸禄赐物,毫不吝惜地资助亲戚朋友,家无半点积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评价说:“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也赞曰:“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卢怀慎是唐代一位受人爱戴的廉相。

卢怀慎在东都洛阳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他随身的行李只有一只布口袋。唐开元二年(714年),卢怀慎代理黄门监。当时,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侵凌百姓,遭到御史弹劾,李业为他向皇帝求情,唐玄宗便命中书门下进行复审。卢怀慎与中书令姚崇奏请不能对他放纵宽宥,唐玄宗遂命结案,从此皇亲国戚都收敛了气焰。

唐开元四年(716年),卢怀慎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其间病重,上表请求退休归乡,得到唐玄宗的批准。宋璟和卢从愿去他家中探望,只见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门帘都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叫家里人准备饭菜——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卢怀慎在病故前,写了一份遗表,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等贤能。

卢怀慎平时没有积蓄,家贫如洗,他病逝时连安葬费用都没有。最后是由一位在卢家服役多年的老仆人感念主人情谊,自卖身为奴换得银两,熬了一锅粥给治丧事的人食用,才勉强料理了卢怀慎的丧事。不久,唐玄宗知道此事后驾临东都,颁布诏书以盛赞:“卢怀慎是国家之宝,朝廷的济世之才……节操与古人相傍,勤俭诚实可以作为榜样。”追赠卢怀慎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

唐开元六年(718年)的一天,玄宗到城南狩猎,远望到有户人家在简陋的院子里举行仪式活动。唐玄宗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领命人回来告之,那里正在举行卢怀慎逝世两周年的吃斋祭礼。闻之,唐玄宗终止了狩猎活动,并赏赐细绢帛给那户人家。唐玄宗经过卢怀慎墓时,看到墓碑未立,停马注视,泫然流泪,后下诏令中书侍郎苏颋草拟墓碑悼文,并亲自书写,又命官府刻成碑文,为卢怀慎墓立碑。

卢怀慎的儿子卢奂,继承父亲清白家风,廉洁自律,勤政爱民,历任御史中丞、陕州刺史、晋陵太守、南海太守。在仕途中,卢奂始终保持他父亲清廉节操,世人给予高赞:“卢奂一至,污吏敛手,远俗为安。”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返程长安,在陕州停留时,亲笔题写赞词称颂卢奂的美好官品:“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父子同为朝中重臣的并不罕见,但是正史皆赞为清官,皇帝亲自为其书写墓碑悼文、题词嘉美并赞为“国宝”的却不多见,唐朝的卢怀慎、卢奂父子便是其一。文

上一篇: 从讼师到律师
下一篇: